APP下载

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参赛策略
——以模拟授课与自弹自唱为例

2022-12-29庄非凡

轻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大赛环节

庄非凡

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我省一项高水平、高标准的比赛。大赛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宗旨,为省内师范生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对我省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检测。大赛共设有模拟授课、自弹自唱、专业特长展示等六个项目,所设项目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需要以及高校音乐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紧密挂钩。

作为第八届大赛中学音乐学科二等奖获得者,经过集中针对性训练,各项教学基本功得到全面提升,在本课题中选取模拟授课和自弹自唱两个项目来分享自己的参赛策略。

一、模拟授课能力的提升策略

模拟授课是指音乐教师在无生情况下,根据课程内容,模拟实际教学情境,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完成实际教学任务的过程。它将备课、上课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能够比较综合地考察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模拟授课的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多项教学基本功,例如:板书书写、口语表达、自弹自唱等。

(一)备赛阶段

1.紧扣音乐课程标准规定

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在对音乐传统和音乐教育经验进行传承和归纳总结,并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后提出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从理论上对课程性质做了定位、对课程理念进行全面梳理,课程的三维目标得到创造性体现,有机整合了教学内容,它是音乐课程教学的纲领性规定。

在备课过程中,选手应充分理解音乐课程标准,并紧扣课程标准规定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明确体现,并在授课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应积极向上,符合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

2.严格把控备课与授课时间

大赛规定模拟授课项目时间为:备课时间120分钟,模拟授课10分钟并配合课件展示。这要求选手在训练时应尽量按照大赛时间节点进行,所以计时习惯和程式化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

计时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选手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比赛时间。训练备课时,应由指导老师提前两小时发放题目,并提供电脑,在封闭环境下(无钢琴、无网络),由选手独立完成备课,在最后的13分钟里提供钢琴进行模拟演练。在授课进行第9分钟时由指导老师举牌提示时间,时间结束终止授课。在训练初期,常会出现超时完成或过早结束的情况,这时应反思备课流程与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是否繁琐,逐渐调整备课时间、授课进度。

程式化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选手高效利用时间,快速理清思路。在120分钟的备课时间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流程:抽取课题后,利用20分钟时间对课题内容作整体上的规划布局,对曲目的作者、时期、风格等要素作简要分析,对新课授受内容、重难点及拓展环节方向列出提纲;利用30分钟时间设计新课授受内容;利用30分钟时间对重难点内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教法、学法指导;利用20分钟时间设计拓展环节内容,预设拓展方式、师生互动活动;最后利用20分钟调整细节及整体模拟演练,对于较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加强练习。因大赛要求片段教学,导入环节不宜太长,在10分钟的授课时间内,可以这样安排:导入方式上采取直接导入即可,利用1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较好;利用3分钟时间完成新课授受环节,明确教学内容并引出重难点;重难点的解决是授课内容重点,也是选手模拟授课能力的一个主要体现,可以利用4分钟时间完成;最后2分钟进行拓展环节与课堂小结。经过多次程式化的训练,选手会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备课与授课模式,在过程中配合计时,对选手比赛时间、流程的把握有很大帮助,提高备课与授课的效率。

3.重视演绎能力培养

模拟授课是课堂的一种模拟和缩影,在无生情况下,选手可以任意模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其呈现效果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语言描绘和演绎[1]。生动精炼的语言与良好的舞台感以及生动的肢体语言,会让评委产生课堂的代入感,融入选手的教学设计之中。相比于单纯的语言描述,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动作往往更容易感染别人,比如随着音乐的旋律线条做出对应手势和身体上的律动,例如在聆听歌曲《青春舞曲》时可以配合音乐做出几个具有新疆特色的舞蹈动作,这更加可以把人引入热情洋溢的课堂氛围中。

(二)比赛阶段

1.重视自身形象气质

在比赛时,应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气质。师范生的培养,目的是为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整体形象应端庄大方,着装打扮不宜过于花哨,既要正式也要简洁朴素。同时,选手以学生的身份参加比赛,同样要注意学生身份应有的特点,穿着青春阳光即可。比赛过程中,应做到安静、礼貌,尊重评委和考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参赛选手。肢体语言、眼神交流以及走位应自信且不失谦逊,树立学习交流的心态,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2.适当增加教学环节

在比赛过程中,常有选手出现因紧张而遗漏教学环节的情况,在授课内容已经结束却还没有举牌提示时,往往会临时增加内容来填补空缺,但由于没有准备,语言组织和教学逻辑不合理,反而会影响授课效果。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教学环节作为准备,比赛中如时间把握失误,可使用提前准备的教学环节进行填补,及时弥补失误。这部分内容可以考虑在拓展环节准备,因为拓展环节位于教学设计末尾,它的出现不会显得突兀,没有这部分内容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也不会产生影响。

3.特殊情况的临场发挥

在比赛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如何化解失误、临场应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这里结合亲身参赛经历讨论抽到陌生课题课型应如何应对。

首先,应保持冷静的心态,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沉着冷静是第一要素。在每位选手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时,淡然处之、迅速调整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总体按照备赛时的流程和习惯进行备课。经过备赛阶段的训练,每位选手的备课、授课流程都已基本形成固定模式,在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内,大幅调整备课模式难度较大,且易造成授课内容混乱、教学设计逻辑不合理等问题,所以总体按照个人备课模式来准备,个别环节中按照课题要求适当调整即可。

最后,尽量展示自己的特长优势。在陌生的课题课型下,在授课内容上做出亮点较有难度,所以结合课程内容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格外重要,也是得分亮点。例如,声乐专业的选手可以适当增加示范演唱时间,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相对突出的选手可以加入较多的弹唱展示,教学环节的连接过渡及重难点讲解也可用钢琴伴奏来完成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向评委展示了自己的闪光点。但不宜为了展示而展示,脱离课堂教学本身,应与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自弹自唱能力的提升策略

自弹自唱是指一个人在演唱歌曲的同时,编配并弹奏出歌曲的钢琴伴奏,在此过程中,我们需同时扮演演唱者和伴奏者。它综合了钢琴演奏、和声曲式、声乐演唱等多门学科,是音乐师范生必备的技能之一。自弹自唱的实际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例如:模拟授课、合唱排练、示范演唱等。

(一)备赛阶段

1.练习时尽量做到坐姿演唱

自弹自唱与其他演唱形式不同,要求坐姿演唱,这和平时的站姿演唱习惯是矛盾的。这会让声音没有支点,无法发力,从而导致音准差、声音虚、演唱音量小等问题。因此,在训练时要习惯以坐姿进行演唱,做到坐姿挺拔、两肩放松、胸部开阔、小腹微收,上身尽量保持稳定[2]。同时,应尽量养成少看键盘的习惯,低头演唱的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声音的通道,从而影响演唱。

2.练习时要求歌曲的完整性

一方面是歌曲段落的完整性。很多歌曲都是以分节歌、多段体的形式写作的,大赛明确要求比赛时需完整演唱歌曲,因此在练习时对于歌曲的段落演唱顺序、引子和结束句等结构要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是歌曲的完整连贯性。每首歌曲总有它的难点,在练习时可以单独把难点反复强化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但在完整演唱时,应养成保证歌曲完整性的习惯,保证整体效果,弹奏不熟的地方可暂且略过,之后强化练习。

练习歌曲完整性的目的在于养成自弹自唱时一气呵成的习惯,同时强迫自己尽量减少失误以及出现失误能够及时调整,对于这个问题下文还将继续探讨,在此不做赘述。

3.练习时要注意弹与唱的配合

自弹自唱包含弹与唱两个方面,弹唱过程应做到“唱为主,弹为辅”的原则,达到二者的融合[3]。钢琴伴奏起到速度、节奏的提示和情绪推动、烘托的作用,它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与单纯的独唱加钢琴伴奏不同,自弹自唱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相对于两个人的配合,它其实更容易把握。关于弹与唱的配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方面注意弹奏的连贯性与演唱气口的配合。在练习时可以先弹奏单手的旋律配合演唱,待单旋律弹奏与演唱融合以后再加上和声与织体,选手可以通过这样的练习对歌曲演唱的气口以及断句有比较好的把握。另一方面是注意音量的控制,尽量避免琴声盖过人声,二者融合尤为重要。在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中可稍加强弹奏力度,钢琴演奏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在这部分加入和声色彩的变化与弹奏技巧上的处理,加入离调和声、丰富伴奏织体,为自己的伴奏加分。选手在练习时可以在适当距离录制弹唱视频,反复观看聆听,对声音的融合、音量的均衡作出综合性的自我考量。

(二)比赛阶段

1.树立良好的心态

自弹自唱较其他项目而言,对选手的整体状态要求更高,选手们常因紧张而影响气息,变得浅而短促,这样的状态是不利于歌唱的。所以,比赛前调整良好的心态很有必要,候场时应尽量保持安静,进入考场前可以做几次深呼吸,调整到最佳状态进行演唱。良好的心态还有利于选手对于音准的把握、手指的控制力以及整体的形象状态。

2.合理利用准备时间

大赛规定,抽取比赛曲目以后,每位选手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赛点提供琴房供选手练习,如何高效、合理利用准备时间也是选手应重视的问题。

首先,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做简易的发声练习。可以用歌曲所属调性的音阶和正三和弦的分解形式进行练习,在发声的同时对歌曲的调性加以巩固,进入考场后能更好地把握音准。

其次,利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歌曲中的难点、易错点单独强化练习。例如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里的大跳音程、《桑塔露琪亚》中的变化音等,在进入考场时才能做到心中有底,减少失误。

最后,利用余下的时间把歌曲整体弹唱一遍,确定歌曲速度、节奏、情感,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放松的状态进入考场。

3.巧妙的失误化解

自弹自唱需要做到“一心二用”,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与突发情况,巧妙的失误化解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这里可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方面是抽到相对生疏的歌曲应如何处理。在备赛阶段选手会对规定曲目强化集中练习,但因曲目量较大,难免会遇到相对陌生的曲目。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应迅速把歌曲的主旋律视唱几遍,音准是重要考量标准。其次,找到歌曲对应调性的音阶和正三和弦,有了调式骨干和弦再加上简单的织体,歌曲的大体框架就形成了。最后,对歌曲进行整体把握,关注难点与易错点,重点练习。

另一方面是弹唱过程中出现失误应如何应对。上文提到,歌曲的完整性十分重要,这更体现在演唱上。在演出中,优秀的独唱演员不会因为钢琴伴奏的失误而停止演唱,同样在自弹自唱时,如果出现弹奏上的失误,演唱应尽量避免中断,伴奏可以在下一小节再跟进,保证歌曲的完整性。每一组的比赛选手很多,评委难免出现听觉疲劳,出现失误后巧妙处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这也许会成为加分的一笔。

在备赛过程中尽量解决这些潜在性的问题,减小比赛时失误的机率。平时可以多积累常见的和声连接和伴奏织体,大部分歌曲在和声走向与织体选用上都有类似的规律,只需要作简单的变化调整便可以套用。例如,通俗类的曲目在和声配置上可以考虑以卡农和声为主的五度和声连接,如歌曲《好大一棵树》;情绪气势较为恢宏的曲目在织体选用上可以考虑根音与柱式和弦相结合的伴奏织体,如歌曲《长江之歌》。

结 语

模拟授课和自弹自唱是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最多、实用性最强的技能,在教师资格考试、各项教师教学赛事中更是作为重点考察项目,所以也是师范生技能培养的重点。本文就大赛中模拟授课及自弹自唱项目作了备赛及参赛策略的分享,同时作了一些提升策略的思考和延伸。师范生大赛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激励促进了师范生培养进程,但切实提高师范生技能还需要各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为未来新教师队伍培养储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力量。

注释:

[1]汪庆波,柴伟丽,夏寒媚.体育师范生模拟授课技能提升策略窥探——基于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21(03):91—93.

[2]李玮芸.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技能培养对策[D].苏州大学,2020.

[3]张婧灵.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中自弹自唱的审美标准[J].黄河之声,2019(16):108.

猜你喜欢

师范生大赛环节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