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2-12-29史慧艳

轻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史慧艳

核心素养作为热门话题备受关注,围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工作得到推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要全面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环境,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现存问题。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密切关注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况,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以期为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概念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在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后则被纳入到重要教育部署计划当中。“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需要加快制定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在“核心素养”之上的内容,内涵与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息息相关,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该标准。音乐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知识技能,也包括对音乐的主要理解能力。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分别为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文化理解能力三项[2]。

二、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强调以音乐核心素养为主。强调通过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文化理解能力。从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对音乐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为了真实地反映出高校音乐课堂的开展和实践现状,从教学资源和大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知度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学资源上呈现出匮乏特点。教学资源的配置是保证音乐教学有序展开的关键,是实践课程进行的前提条件[3]。必要的教学资源保障有助于教学的创新和发展,高校应提供音乐教室、音乐多媒体设备、各类演奏乐器等,以此来保证教学资源的有序开发,达成音乐教学目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在音乐教学资源的提供上做得并不理想,教学设备有待革新与优化,如音响设备的音质比较差,经常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有限。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音乐教育具备较强的美育价值,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都具备较强的实施效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结合调查发现,学生对音乐教育内容的重视度不足,对音乐课堂教学停留在浅层次,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

(二)课程设置满意度低

课程设置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有计划、有目标的设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从目前高校开设的音乐通识课程来看,开设周期为1—18周,每周1节课,每节课课时90分钟或者是135分钟。在音乐通识课程的种类方面,主要以音乐鉴赏课程和音乐技能类课程为主。音乐健康类的课程包括《音乐欣赏》《中国民族交响乐讲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美育赏析》,音乐技能类课程包括《中华优秀歌曲演奏体验》《经典弦乐作品分析与赏析》以及《阿卡贝拉体验与实践》[4]。这一类课程的指向性明显,实践类的教学内容不够健全,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并未开设,导致基本的音乐常识类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很难挖掘音乐的核心功能与内在价值。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大部分学生对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偏低,认为音乐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自身需要。为此,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内容过于专业

教学内容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内容的精选显得尤为关键。对高校音乐课堂的内容进行调查,发现当前的高校音乐课堂依旧是以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为主[5]。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教师在讲解琵琶乐曲《十面埋伏》时,由于围绕的重点主要是以乐曲的曲式分析为主,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性的音乐内容虽然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但由于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无法达成教学目标,高校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的问题摆在眼前,亟需解决。

(四)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具体如下:其一,课堂教学采取讲授法,师生互动空间受局限。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自身的特殊性强调情感的强化。但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之上,教学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互动实践教学空间受到影响。从现状的调查发现,师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次地位明确,互动频率不高;其二,重理论,轻实践。音乐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理论为核心,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关注度明显不足[6]。

(五)教学评价缺乏特色

在现代教育研究领域,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已经成为研究的关键课题。在传统的高校音乐课堂之上,教学评价模式生硬,评价指标单一、固化,导致评价效果有限。如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内容过分生硬,很难准确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评价模式缺乏特色,势必造成高校音乐教学实践效果受到影响。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推动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从培育环境、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出发,制定可行方案,为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指明方向。

(一)营造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环境

高校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环境关系到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培育环境的优化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经费投入,丰富音乐教学资源。音乐教学资源是实施音乐教学的必要手段,高校要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为其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教室当中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还需要补充音乐课堂教学的相关器械和资源,辅助教学的有序展开;另一方面,加强音乐教育管理,提升学生音乐认知。调查发现高校音乐课堂之上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认知不充分,学校要加强音乐教育管理,通过管理的标准化,组织各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以此来陶冶情操。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环境的形成,要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优质空间,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保障[7]。

(二)科学设置音乐课程

音乐课程对音乐教学的创新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从当前的调查结果发现高校音乐课程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为此,高校在音乐课程上要做出调整,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第一,开设音乐基础知识课程。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音乐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现有音乐理论课程之外,可以尝试增加《基本乐理》《音乐入门》《识别简谱和五线谱》等基础性的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其中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对音乐的特性和曲式结构有充分理解,打好音乐基础;其二,开设古典音乐鉴赏课程。大学生对音乐的喜好特征鲜明,主要以流行音乐为主,喜欢古典音乐的学生少之又少,但古典音乐有其独特韵味,通过古典音乐鉴赏课程的设置,将《仲夏夜之梦》《春》《命运》《四季》等作为古典音乐赏析的主要内容,让古典音乐鉴赏课程可以发挥作用;其三,增设音乐技巧类通识课程。音乐技巧始终是音乐课堂的难点所在,增设音乐技巧类课程可以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感兴趣程度,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其在快乐中学习。科学设置音乐课程,形成完整的音乐课程框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8]。

(三)以核心素养优化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内容的优化要把握侧重点,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框架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弘扬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技能教学,更多是以学生的综合成长为主,弘扬音乐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关注音乐的本身,也要从文化背景切入。如尝试将一些本地的优秀传统民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弘扬本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其二,关注学生需求,增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的核心素养中,审美感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核心,高度重视音乐本身的美,让学生通过参与和深度挖掘音乐的独特魅力,最终强化音乐审美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的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积极意义。

(四)以学生中心改善教学方案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得到教学方案的支持,让教学工作得以有序推进和展开。但教学方案的设置要始终以学生为核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的塑造。一方面,积极打造互动课堂,师生保持平等交流和沟通状态。例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舞蹈现场创编的方式,引领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特性来进行舞蹈的创编,根本目的是让教学工作得到推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升和增强,营造优质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多元的现代教学手段,带给学生优质的音乐学习体验。现代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面临革新。如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的教学方法,成功运用到高校的音乐课堂之上,势必带给学生优质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更高效。

(五)构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形成,需要得到多方支持,形成独具特色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实则是大学生在高校音乐课堂上的一个成长阶段,也是“关卡”,只有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课堂之上突破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才能证明音乐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为此,在开展评价的过程要将关注焦点放在学科核心素养上面。以音乐审美能力的考查为例,侧重点集中在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同艺术风格的价值赏析、能否在音乐作品中感悟美感、能否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做出正确评判。这些评判要素都是开展评价的关键内容,在高校音乐课堂之上要将这些内容作为主要的评判内容,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除此之外,对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文化能力都需要具体明确,让各要素成为评价的关键指标要素,在科学评价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迫在眉睫。从调查的现状出发,发现高校音乐课堂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根本原因是音乐课堂的教学依旧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对深层次内容的解读。围绕核心素养的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要从多方面着手,研究提出明确的框架,旨在为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创新指明方向。

注释:

[1]吴宁华,杜 浩.民间音乐在高校的教学与传承——以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音乐学院伊山民间音乐系为例[J].人民音乐,2021(09):84—87.

[2]朱 娆.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的创新途径——评《当代声乐教学理念与实践创新》[J].热带作物学报,2021(08):2471.

[3]罗 丁.数字化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13):244.

[4]王秋莎,李贵森,闫拓时.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6):62—64.

[5]别松梅.“适性教育”理念在高校音乐课程在线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戏剧,2021(02):191—192.

[6]高 洁.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J].人民音乐,2020(10):67—69.

[7]沈 娇,罗尚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实践活动结合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15):237—238.

[8]颜廷学.信息化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高校音乐教学的优化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15):241.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