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

2022-12-24侯云峰王玉董辉朱燕华刘钧宁赵磊宋超贾新华吕涌涛秦伟栋

山东医药 2022年33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毒株核酸

侯云峰,王玉,董辉,朱燕华,刘钧宁,赵磊,宋超,贾新华,吕涌涛,秦伟栋

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

侯云峰1,王玉2,董辉3,朱燕华4,刘钧宁1,赵磊5,宋超6,贾新华7,吕涌涛6,秦伟栋3

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济南 250014;2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4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5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7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总结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无症状和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 369例,根据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为长时间组、短时间组。长时间组患者246例,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14 d,短时间组患者2 123例,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14天。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质量、吸烟史等基本资料,发热、鼻塞、咽痛、流涕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病史,以及是否接种疫苗等情况。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长时间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和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等资料与短时间组相比,均<0.05。年龄大和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危险因素。年龄和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核酸

从2022年2月底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上海快速爆发,截止2022年5月4日,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93 336例。研究[1]显示,引起本次上海大流行是奥密克戎(Omicron)BA.2.2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等方式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2]。轻症患者在临床上以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3]。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Omicron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现有证据[4]显示,Omicron株传播力明显强于Delta株,而致病力却有所减弱。目前口咽或鼻咽部分泌物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广泛应用的确诊方法之一。呼吸道病原体核酸PCR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确诊、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5]。然而,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的存活与清除机制及持续阳性时间仍在研究中。有报道[6]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轻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口咽部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9.5天,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毒清除能力。本研究总结了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4月6日—5月10日在上海市龙耀路方舱医院收治的无症状和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 369例,患者诊断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且符合方舱医院收治标准。患者均采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推荐的中药治疗方案,选取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毒核酸检测标本均为口咽和鼻咽拭子,单人单管,采样前常规漱口,做好口腔卫生,采样完成后2小时内送检。我们将患者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定义为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根据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将2 369例患者分为长时间组、短时间组。长时间组患者246例,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14天,短时间组患者2 123例,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14天。

1.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疫苗接种资料收集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质量、吸烟史等基本资料,发热、鼻塞、咽痛、流涕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病史,以及是否接种疫苗等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疫苗接种资料比较长时间组男134例、女112例,年龄(46.25 ± 16.10)岁,汉族234例(95.12%),身高(1.67 ± 0.09)m,体质量(66.22 ± 12.45)kg,有吸烟史91例(占37.00%),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18例(7.32%)、鼻塞2例(0.81%)、咽痛4例(1.63%)、流涕4例(1.63%)、头晕2例(0.81%)、头痛2例(0.81%)、咳嗽94例(38.21%)、咳痰47例(19.11%)、乏力28例(11.38%)、肌肉酸疼25例(10.16%);既往病史中高血压47例(19.11%)、糖尿病20例(8.13%)、冠心病8例(3.25%)、心律失常6例(2.44%)、卒中6例(2.44%)、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2.44%)、哮喘4例(1.63%)、肾炎1例(0.41%)、恶性肿瘤3例(1.22%)、自身免疫性疾病6例(2.44%)、癫痫1例(0.41%);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57例(23.17%)、接种1次疫苗者11例(4.47%)、接种2次疫苗者74例(30.08%)、接种3次疫苗者104例(42.28%)。

短时间组男1 248例、女875例,年龄(43.32 ± 15.65)岁,汉族2 036例(95.90%),身高(1.67 ± 0.12)m,体质量(65.55 ± 13.09)kg,有吸烟史578例(27.23%),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197例(9.28%)、鼻塞22例(1.04%)、咽痛25例(1.18%)、流涕20例(0.94%)、头晕10例(0.47%)、头痛19例(0.89%)、咳嗽712例(33.54%)、咳痰426例(20.07%)、乏力237例(11.16%)、肌肉酸疼208例(9.80%);既往病史中高血压327例(15.40%)、糖尿病77例(3.63%)、冠心病44例(2.07%)、心律失常52例(2.45%)、卒中3例(0.14%)、慢性阻塞性肺病61例(2.87%)、哮喘28例(1.32%)、肾炎4例(0.19%)、恶性肿瘤19例(0.89%)、自身免疫性疾病27例(1.27%)、癫痫0例(0%);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335例(15.78%)、接种1次疫苗者163例(7.68%)、接种2次疫苗者970例(45.69%)、接种3次疫苗者655例(30.85%)。

其中,长时间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和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等资料与短时间组相比,均<0.05。

2.2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危险因素。

表1 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COVID-19中Omicron毒株具有传染性强、隐匿性强、无症状感染者多等特点,目前病原学确诊主要依赖于病毒核酸检测,尤其是口咽和鼻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依靠此检测方法能够尽早发现阳性感染者,从而实现尽早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国家卫健委建议在大城市建立十五分钟的核酸采样圈,更显示出核酸检测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了解口咽和鼻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长时间阳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前制定干预策略,加速患者转阴。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民族、身高和体质量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与长时间组相比,短时间组患者年龄较小。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更高。在临床症状方面,常见的症状有发热、鼻塞、咽痛、流涕、头晕、头痛、咳嗽、咳痰、乏力、肌肉酸痛等,这些表现也符合既往研究中新冠患者一般临床症状。但是,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未见显著性差异。在既往史方面,长时间组糖尿病和卒中发生率更高。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长时间组的疫苗接种率更低。

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丛晓东等[7]研究显示,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者会出现核酸持续阳性,可能与这类人群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病毒清除速度减慢有关。刘晶晶等[8]分析了41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免疫功能相对较差患者体内的病毒清除时间相对较长。此外,有研究[9]显示,淋巴细胞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COVID-19患者中淋巴细胞数量低这一现象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在38%~82%。淋巴细胞数量低也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10]。这是因为新冠病毒不仅对淋巴细胞有直接破坏性,且新冠病毒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也存在抑制骨髓功能的可能,故新冠病毒能导致免疫功能减退[11]。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营养不良在早期COVID-19患者中比较常见,而这是引起淋巴细胞数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病毒核酸阳性并非意味着患者具有强传染性,传染性还与核酸ct值的高低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新冠肺炎患者常见的基础疾病,而糖尿病和卒中在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已有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新冠肺炎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延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有关[12]。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仅可以降低发病率,还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危重程度。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Omicron毒株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发现是否接种疫苗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规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但是考虑到Omicron突变株具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尽快研究灭活病毒疫苗接种者对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活性非常关键[13]。

遗憾的是,由于所有患者均属于无症状和轻症新冠肺炎患者,加之条件限制等原因,未进行血液学和影像学指标的检测,导致分析因素相对偏少。此外,由于COVID-19核酸检测的取材部位、检测方法、样本送检等均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假阴性[14],使得目前的诊断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在没有更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的前提下,口咽部和鼻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仍然是广泛适用的主流评判方法。

总之,本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长时间组和短时间组患者,在性别、民族、身高和体重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与长时间组相比,短时间组患者年龄较小。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未见显著性差异。在既往史方面,长时间组糖尿病和卒中发生率更高。在新冠疫苗接种方面,长时间组的疫苗接种率更低。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年龄和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无症状和轻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毒株感染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14天的影响因素,规范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减少病毒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

[1] ZHANG X, ZHANG W, CHEN S. Shanghai's life-saving efforts against the current omicron wav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J]. Lancet, 2022,399(10340):2011-2012.

[2] ATTAWAY A H, SCHERAGA R G, BHIMRAJ A, et al. Severe covid-19 pneumonia: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 BMJ, 2021,372:n436.

[3] HU B, GUO H, ZHOU P,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ARS-CoV-2 and COVID-19[J]. Nat Rev Microbiol, 2021,19(3):141-154.

[4] SAXENA S K, KUMAR S, ANSARI 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variant of concern and its global perspective[J]. J Med Virol, 2022,94(4):1738-174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2):81-89.

[6] LING Y, XU S B, LIN Y X, et al. Persistence and clearance of viral RNA i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J]. Chin Med J (Engl), 2020,133(9):1039-1043.

[7] 丛晓东,杨金亮,李斌,等.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持续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J].中医杂志,2020,61(24):2121-2125.

[8] 刘晶晶,刘兮,杨明施,等.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9):966-969.

[9]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J]. Lancet, 2020,395(10223):507-513.

[10] GUAN W J, NI Z Y, HU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20,382(18):1708-1720.

[11] 李红鹏,张柳,李庆云.COVID-19免疫相关发病机制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11):1288-1294.

[12] 关欣,关海霞,谷野,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延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相关[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8):661-666.

[13] LEDFORD H. How severe are Omicron infections[J]. Nature,2021,600(7890):577-578.

[14] WAN D Y, LUO X Y, DONG W, et al. Current practice and potential strategy in diagnosing COVID-19[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20,24(8):4548-4553.

10.3969/j.issn.1002-266X.2022.33.017

R563.1

A

1002-266X(2022)33-0068-03

秦伟栋(E-mail: icuqwd@163.com)

(2022-08-21)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毒株核酸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核酸检测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