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周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与应对

2022-12-17陈浩东

养殖与饲料 2022年9期
关键词:肥猪猪价养猪

王 军,朱 曦,陈浩东,韩 磊

1.武汉市江夏区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200;2.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对于养猪人来讲,猪就是商品。猪不像房子,不似汽车,要把房子汽车卖出去还要找客户谈价,有一个销售过程。猪的商品特性决定了它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销售变现,只要价格合适,随时都可以卖掉,可以说猪就是“行走的人民币”。猪的市场价格决定了它的价值,猪市如股市,当前整个猪市处于震荡调整阶段,传统猪周期规律已经模糊,“涨停跌停”难以预测,是“坚定持有”还是“果断卖出”,成了困扰养猪人的问题。猪价走向、涨跌幅度的时效性愈发凸显,仅一头肥猪短短几天内的市场价就会相差数百元,对于养猪人来讲,养猪成了“炒股”,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尤为重要。

1 猪业周期,跌宕起伏

回顾整个养猪行业的发展,从2000 年到2022年这22 年间养猪人大致经历了6 轮猪周期[1]。

1.1 第一轮猪周期

从2000 年到2003 年,这一轮为自然周期。猪价6.5 元/kg,长期平均成本稳定在5.8 元/kg,每头猪赢利在70 元左右。

1.2 第二轮猪周期

从2004 年到2006 年,这是第二个自然周期,2004 年猪价依然维持在7 元/kg 左右,2005 年由于市场缺猪,价格最高上涨至11 元/kg,2006 年生猪产能恢复,价格再次回落到6.4 元/kg。当时整个畜牧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养猪主要以家庭农场和散养户为主,规模大多在200~500 头母猪。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养猪成本达到6.7 元/kg,头均亏损54 元。

1.3 第三轮猪周期

从2007 年到2010 年,在这轮猪业发展过程中,行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靠拢。在规模上,万头养殖小区、大型养殖场逐步建立。在品种上,开始引进国外优良种猪,显著改善了养殖报酬。伴随着2008 年无名高热症的暴发(后定义为蓝耳病),大量猪只死亡,养猪人损失惨重。当年猪价也超越以往任何时期,达到了18.4 元/kg,因为疾病减产而造就了历史的高猪价,一头肥猪均盈利达到810 元。

1.4 第四轮猪周期

从2011 年到2014 年,猪场的疾病防控开始成为养猪人最糟心的事。在这一轮周期中流行性腹泻反复发生,产能忽高忽低,既要预防蓝耳、口蹄疫,还要关注仔猪腹泻。经历了前两年的高猪价后,规模化养猪企业基数增多,饲料需求加大,成本增加,肥猪价格持续3 年在13 元/kg 低位徘徊,头均亏损达340 元。

1.5 第五轮猪周期

从2015 年到2018 年,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随着环保政策一声令下,大量猪场被关停。从经济发达的南方到人烟稀少的北方,环保禁令犹如一把快刀,迅速砍去了近一半的产能。环保退养、功能性拆除使养猪产业迅速去产能化,因供需失衡猪价达到了21.5 元/kg 的历史新高。

1.6 第六轮猪周期

从2018 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至今,非洲猪瘟在短短一年之内席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出现断崖式下跌,养猪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自此之后,猪价一路飙升,2020 年最高价时达到44 元/kg,7 kg 仔猪售价更是高达2 550 元/头,这个畸高的价格不管是对于养猪业还是市场经济来说危害极大,同时对社会的经济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时间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让养猪业迅速趋于饱和,伴随着产能的快速恢复,2021 年行业开始出现大面积亏损,从年初的36 元/kg 一路下行到9 月份的9 元/kg,断奶仔猪更是无人问津,肥猪头均亏损最高达1 500 元。

2 行业现状,内卷严重

2.1 盲目扩张

经历了非洲猪瘟的洗礼,近2 年的养猪业开始恢复理性,盲目扩张得到了遏制,但非瘟的后遗症却长期存在,如今生猪产业面临着一个新的现象:

1)非瘟疫情反复抬头,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2)由于“大干快上”,待投产及在建母猪栏舍、育肥栏舍严重过剩。

3)后备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产能随时可以饱和。

在这样的现状下,只要猪价有上涨迹象或进入上行周期,这些生产资料就会迅速被激活,形成产能。因此,养猪业的剩余产能将会长期在猪价上涨时进入,猪价下跌时退出,使全年猪价走势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W 型曲线。养猪的盈利期可能会被压缩至6~8 个月的时间,随即就又会走下坡路。

2.2 产业竞争

当前整个养猪业内卷严重,由于高猪价的诱惑,养猪企业大举扩张,将赚到的巨额利润投入基建,甚至举债扩产。一时间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以及屠宰和食品加工企业纷纷加码养猪。随着养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一直延伸到了产业链的上下游,自建饲料厂、屠宰厂和食品加工厂,产能结构不断优化。养殖企业输出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毛猪,还有肉制品。据不完全统计,养殖企业涉足的屠宰产能已经达到年屠宰7 280 万头的规模,如今屠宰企业的竞争对手当中又多了这些猪企,屠宰场占据了几十年市场价格的话语权开始逐渐下降,由于屠宰产能的增加,养殖端逐渐掌握了猪价市场的话语权,扭转了屠企控制猪价的历史[2]。

2.3 内控竞争

养猪产业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原来散养户占据了我国90%的市场,但经过几轮猪周期的洗礼,尤其是非瘟疫情暴发后,由于资金实力欠缺,技术能力欠缺,销售通路欠缺,抗风险能力不足和养殖成本过高,散养户开始逐渐退出养猪舞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企业大规模进入,这些集团和上市公司有着散养户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如:扩张速度快、养殖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本控制低、融资渠道广、资金实力强、经营状态稳、人才队伍优,散养户在后非瘟时代几乎没有竞争能力。规模化企业、集团公司和放养公司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比例甚至达到40%~50%。同时,养殖公司不再只有单纯的养猪业务,同时也是食品加工公司,在饲养和屠宰之间可以无缝切换。因此,整个养猪产业形成了内卷严重的现状:养猪场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养猪集团,屠宰场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养猪集团,散养户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养猪集团,养猪集团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养猪集团,内卷到最后,拼的都是综合实力,即:

1)经营能力:各资源合理配置,产供销联动一体。养猪业从粗犷的农业生产更新迭代到了今天的产业化、规模化。养猪企业的经营能力直接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板块原料供应,采购物流都需要合理规划,配置资源产供销联动一体化。

2)融资能力:产能布局广泛,融资渠道多样,融资额度有保障。养殖业是重资产行业,企业融资能力尤为重要,流动资金必须保障充足。融资渠道要多样化,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更多、更优。集团公司有更多的固定资产优势、银行资源优势,大集团企业融资更有保障。

4)团队能力: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系统落实到位。现代养猪业人才排在第一位,在企业文化的建立、员工的培训体系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晋升机制等方面,各部门团队相关协作能力尤为重要,人才团队的融合,直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5)市场能力:产业链布局完整,销售系统和客户开发长期稳定。规模化的养殖企业一定要有较强的市场能力。企业规模不断上升,需要有强大的销售体系,数据收集判断能力,根据生产规划行情变动,适时调整销售节奏。也需要做客户长期开发及稳定工作。需要企业自身修炼内功,树立良好的口碑,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3 成本控制,合理出栏

3.1 猪价走势

在低位沉寂了一年多之后,猪价终于迎来一波上涨,且涨幅喜人,2022 年6 月底连续3 d 每天上涨达1 元/kg,猪价也从16 元/kg 涨至20 元/kg,最高价时达到了24 元/kg。报复性的上涨既说明了当前市场猪源供应偏紧的供需现状,也让长期深度亏损的养猪人看到了希望。

3.2 及时止损

回顾近一年多以来猪市的震荡不难发现,盲目赌行情补栏、压栏的行为最终都失败了,并且严重扰乱了猪市的良性发展。2021 年猪价从年初的36元/kg 一路下跌到9 月份的10 元/kg,这期间经历了2 次二次育肥,价格跌去了3/4。13 元/kg 的低猪价从6 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0 月份。2021 年下半年持续的低价检验着每一个猪企的抗风险能力,在此期间养猪人不得不采取措施,断尾求生[3]。通过加速母猪淘汰,怀孕母猪终止妊娠,后备母猪当育肥猪饲养等举措及时止损,减少产能,缩小现金流的投入,以此能够顺利度过行业低谷期。一时间,恐慌性地去产能化导致了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扭转,加速了猪价震荡下行。尽管2021 年底的猪价还有16 元/kg,但养猪人已经被持续低迷的行情冲昏了头脑,再叠加受市场上各种对猪市行情错误预测的负面情绪影响,对后市猪价上涨信心不足,一致看空猪价,导致母猪继续淘汰,断奶仔猪跌至50元/头都无人敢买,大批仔猪贱卖成烤乳猪。

3.3 猪价动态

2022 年,已经没有人敢断言后市猪价走势到底是涨是跌,是继续下行周期还是触底反弹迎来上行。但是,通过连续几个月淘汰母猪的价格观察发现,进入2 月份以来,母猪的淘汰量开始减少,专业宰杀淘汰母猪的屠宰场感觉到货源紧张,淘汰母猪价格也一度达到了肥猪价格的80%,且一直保持在这一价格比例,淘汰母猪价格与同期相比提高了30%,这个信号也给了养猪人一些启示:

1)母猪基数与同期相比已经减少。

2)母猪胎龄结构逐渐年轻化。

敢为人先的Divas’ Dream超薄三问腕表采用低调谦逊的按需报时机制,报时启动装置是悬于表框边缘的吊坠,随着佩戴者的手腕动作摇曳生姿,启动之后便会发出清脆澄澈的报时声。这款珠宝时计将流转的时光优雅浓缩于腕间方寸,别具一格,是宝格丽对精纯技艺百年坚守的缩影。

3)仔猪价格开始略微盈利,不再继续淘汰母猪。

4)新场引进的后备母猪价值较高,还在培育中。

5)肥猪成本达到了盈亏线,企业有资金饲养母猪。

6)去产能化淘汰的母猪在2021 年下半年已经基本完成淘汰。

这一微小的数据变化也正好印证了近期猪价暴涨的原因,那就是市场上生猪存栏减少了,母猪存栏持续下降,仔猪出生减少,关联到2022 年的6-8 月份,出栏的肥猪也就自然减少,猪价迎来回升。生猪市场在6 个月中减去了原来需要2 年去化才能完成的产能。

3.4 产能分析

通过这一数据分析,发现母猪存栏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满产。但是又一个数据反馈出新的问题,那就是尽管母猪偏少,但是仔猪价格却依旧上涨乏力,明显动能不足,7 kg 仔猪价格难以突破600 元/头。究其原因可能在于:

1)养殖企业已经有大量母猪和后备母猪储备,即将释放产能。

2)行业普遍对后市上涨信心不足,市场风险大,减少了仔猪投苗数量。

3)流动资金无法匹配规模发展,处于亏损中的企业,不敢大举扩产。

4)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仔猪育肥盈利空间有限。一边是母猪产能减少,一边是饲料价格居高,市场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形成相互博弈,养殖企业经历长期亏损后理性看待猪价,均不敢贸然扩大产能。

3.5 涨跌分析

2022 年7 月中旬近一周时间,猪价快速上涨至24 元/kg,带动了养殖户的盼涨情绪,压栏惜售之风再次兴起,屠宰场货源紧张,终端白条也随之一天暴涨3 000 元/t。猪价的无序上涨,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关注,在部分大型养殖和食品企业代表受到约谈后的第2 天,猪价开始大幅下滑。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猪价忽高忽低?笔者分析后认为:

1)产能的去化导致了毛猪市场阶段性紧张。

2)行业亏损时间太长,市场盼涨情绪和心理预期强烈。

3)当前存栏量有限,散养户压栏惜售情绪盛行。

以上这些都是近期猪价上涨的原因。然而价格大幅上涨,终端却跟涨有限。加之国家发改委约谈,主动调控,又导致了猪价阶段性下调,维持震荡。

4 多措并举,实现赢利

在当前猪价下行周期年以及全行业深度亏损的情况下,养猪人如何破局自救,如何做好经营生产,在困境中求生存,特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严控成本,种质先行

经历过非洲猪瘟的洗礼后,猪价行情走势变化迅速,养殖企业只有先生存,才能谋发展。因此,维持猪场母猪健康和培育优良品种资源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好的“生产机器”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能够最直接地降低生产成本。

4.2 防疫安全,生存底线

在后非瘟时代,防控意识依旧不能松懈。当前非瘟仍然长期存在,时有抬头,对猪场的杀伤力依旧强大。每次大灾过后必有大疫病的流行,因此判断7-9 月份可能会有一次非瘟抬头和大面积流行的趋势,所有养猪人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4.3 清楚算账,明白养猪

自繁自养或者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企业,都要把养猪这本账算清楚,饲料成本、人力成本、动保成本、种猪的利用率、猪场折旧等等费用都要算清楚、搞明白。在行情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是卖仔猪划算还是自繁自养合理;何时加大育肥量,何时采购猪苗,养猪的节奏和规划很重要。

4.4 把握行情,精准销售

养猪要循序渐进,准确把握市场动向,适时出栏,不能价高压栏,价低惜售。高价是卖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价格高低是市场规律,要顺应市场,关注市场,这样才能在盈亏中找到平衡点,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从专业采购仔猪育肥的角度去模拟了仔猪与肥猪的价格对照。在仔猪不同价格的情况下,分别育肥到110~150 kg 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在仔猪育肥成本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肥猪价格的变动而选择性地将标猪出栏或者适度育肥,这将有利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生猪价值最大化。一头猪在销售时多卖1 元/kg,基本可以实现增收盈利120 元,但是这120 元如果放在成本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则是相当困难和难以实现的。所以清楚算账,明白养猪,做好规划,精准销售将会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良好结果。

5 结 语

结合猪周期发展规律和近年产能去化的情况,可以预见行业发展结构已经发生改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占比正不断攀升,占据了行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养殖集团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自主生产饲料到自主建设一体化养殖基地,从生猪屠宰到终端肉食品渠道建设,无不反映出行业正在经历大的变革和重新洗牌。考验养猪人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资金、团队、市场、产业链延伸等等。只有顺应国家政策,理性看待市场,修炼养猪内功,做好成本控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肥猪猪价养猪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养猪
猪价进入下行周期 养殖不宜盲目跟风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一个大,一个小
PK肥猪猫
温柔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