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互联网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2022-12-17李轶岚

科教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政教育

李轶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思政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自我调整与优化。所以,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将如何依托互联网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使思政教育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重任。

1 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1.1 推动思政教育手段现代化发展

传统思政教育方式通常为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吸引力与感染力逐渐降低。互联网可同时传播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将传统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交流活动、枯燥乏味的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感染,颠覆了传统思政教育手段与开展方式,使思政教育信息载体更丰富灵活,使其教育手段与开展方式更加现代化,为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夯实了基础[1]。

1.2 拓展思政教育领域

互联网时代,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思政教育发展新方向。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以单向灌输理论知识为主,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易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依托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可拓宽其领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强化思政教育趣味性,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如,高校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依托网络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或依托新媒体社交平台组织学生围绕社会热点事件开展讨论活动,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现实转化。

1.3 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互联网即时性的特点可帮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其针对性指导提供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网络环境具有一定虚拟性,可营造师生平等、相互信任的交流空间,削弱教师与学生间的界限感,使两者更亲密,帮助教师真正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与真实诉求,为其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夯实基础,切实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

2 高校思政教育应用互联网的原则

2.1 坚持方向原则

基于互联网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需将两者相联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递、获取等方面的优势,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提供支持。但在此过程中,各类网络信息极易对学生、教师甚至思政教育方向产生错误导向,致使思政教育内容出现偏差。所以,在思政教育中应用互联网应遵循 “坚持方向” 这一原则,确保思政教育始终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与各项政策方针保持一致,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思政教育了解各项方针政策与理论政策,并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民族未来相联系,使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

2.2 以人为本原则

互联网时代,学生个体差异性逐渐变大,如果高校忽视这一变化极易导致思政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就会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实效性。所以,在应用互联网创新思政教育中,高校应遵循 “以人为本” 原则,引导思政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能够适应学生群体特征的思政教育模式,强化思政教育有效性。

2.3 与时俱进原则

互联网的普及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不断发生变化。思政教育在应用互联网中应秉承 “与时俱进” 原则,结合思政教育理念、方法、技术手段等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模式,确保其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以此保证思政教育实效性。除此之外, “与时俱进” 原则还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不断发展的特性,结合各阶段学生的群体特征开展相关创新工作,切实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思政教师网络素养不足

部分思政教师网络素养不足,无法满足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政教育的要求。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缺乏网络思维,甚至对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抵触心理[2]。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已实现每间教室配备一组计算机数字媒体,对思政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思政教师对其的应用仅停留在播放PPT、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层面,难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3.2 互联网资源应用率低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但在思政教育中,大部分思政教师忽视融入互联网流行元素,也忽视与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开展讨论活动,不仅阻碍学生对新闻事件感知力的发挥,还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导致学生始终陷在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恶性循环中,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分辨网络信息的能力,极易使学生成为不良思潮蔓延的牺牲品。

3.3 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方式统一度较低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已认识到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并未发生实质性改革,仅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复刻到线上的工具,只实现了思政教育形式的变革,并未改变传统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 互联网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4.1 强化思政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师应主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为收获理想教学效果夯实基础。部分思政教师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始终缺乏有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应引导思政教师主动学习与教学有关的新鲜事物,如,练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并在遇到困惑时及时依托互联网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多维度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3]。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为思政教师提供强化自身网络技能的平台,结合思政教师年龄段、能力水平等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如,面向年纪偏大的教师开展新鲜事物接受心理辅导工作与网络技能培训活动,强化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对新型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年轻教师通常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所以,面向年轻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应将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弥补其教学经验的不足。并且,在思政教师教学科研之余,高校应组织其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共同研究网络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思政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全面强化其网络素养。

4.2 着力引进流行元素

思政教育往往给人一种严肃、刻板的印象,其独特鲜明的政治性也导致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不敢随意应用流行元素,担心使其过度娱乐化、庸俗化。但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积极将流行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中,分析流行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导向,在巩固壮大流行文化传播阵地的基础上强化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为学生自觉主动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夯实基础[4]。

流行元素无法直接用于思政教育中,所以,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合理应用流行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学生熟悉的话语表达出来,强化思政教育吸引力。如,近年来,《觉醒年代》《大江大河》《绿水青山带笑颜》《幸福到万家》等主旋律大剧以及《青春斗》《二十不惑》等青春题材影视剧层出不穷,以艺术手段升华了社会现实,其蕴含的价值观与思政教育内容具有较强契合性。高校可引导思政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观看影视节选片段,引导学生立足剧中某一人物的立场思考如何解决困惑、如何进行抉择,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推动学生依托思政教育传输的价值观念对各类问题进行辨析,以此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高校还可引导思政教师适当应用网络流行语,将其作为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使思政教育更 “接地气” 。如,2020年 “逆行者” 、 “云监工” 等网络流行语备受欢迎,思政教师可结合其产生背景将其融入 “形势与政策” 教学中,结合 “最美逆行者” 的案例论述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等精神,结合 “云监工” 的案例阐述举国同心的伟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此对事件进行深层次解读,剖析其蕴含的思政理论知识,并保证学生对其的信服度,切实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引导思政教师在刷微博、浏览朋友圈等过程中留意社会热点事件,对其进行收集与整理,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价值观念的事件应用于思政教育中,与学生围绕其开展讨论活动[5]。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主要为道德教育,思政教师则可组织学生围绕 “杭州保姆纵火案” 这一社会热点事件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推动学生恪守道德规范,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4.3 打造网络教育阵地

一方面,思政教师应依托各类网络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开设微信公众号、思政教师微博、QQ群等,充分利用其开展思政 “微活动” ,组织学生围绕新闻事件开展讨论活动,并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微视频、微电影、微漫画等形式呈现出来,通过点对点的舆论引导与生动形象的思政知识呈现方式传递正确价值观念。高校还应积极将专家学者、思政名师、社会榜样人物等引入网络平台,将其发展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份子。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线上思政名师讲堂,并组织思政师资队伍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线上专题思政课堂,进一步规范线上思政教育。并且,高校应引导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类教学APP,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6]。如,思政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依托钉钉、学习通等APP组织学生进行签到、抢答等,并在教学结束后依托APP测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随堂测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思想变化情况,及时通过督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教学交流等方式全力推动学生成长。

5 结语

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特点、行为习惯以及思政教育说服力、影响力等层面上。为应对互联网对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高校应着力提升思政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并将流行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中,积极打造网络教育阵地,使思政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构建育人新格局,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