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理念下高校学籍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2022-12-17

科教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制度以人为本

王 青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新时代下高等教育承担了新的使命,支撑与引领作用并重。2017年2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既构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环境,又在管理中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学籍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个闭环,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学校教学活动高水平发展起关键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发展、丰富内涵。如何在学籍管理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现有研究大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聚焦于被管理者——学生之上,忽视了以人为本理念在管理者——学籍管理队伍角色上的实践。本文同时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视角出发,既探讨了如何对学生实施 “以人为本” ,还强调了 “以人为本” 理念在学籍管理队伍中的应用。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平等尊重、协作互助,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对这两者都施行 “以人为本” 的理念,对营造真正和谐的管理氛围,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以人为本” 理念在高校学籍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体现时代精神

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时代需求。高等教育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有利于挖掘人的禀赋和潜能,有利于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1.2 有利于实现依法治校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各国家机关、各社会领域的治理都要符合法治的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而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背景下,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是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是依法治校的一个根本体现,既能保障学生权益,又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1.3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大学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学术性的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特性更应讲求一种和谐的氛围。 “以人为本” 理念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营造精致的校园文化。和谐的管理氛围、精致的校园文化对教学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及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都会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2 “以人为本” 在高校学籍管理中的实施举措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保障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依法依规治校起着关键作用,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学籍异动及毕业资格等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学籍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第一目标,重视学生自身权益,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人格,激励学生全面进步。另一方面要以学籍管理人员为本,理解他们的需求,注重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重视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助于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本文结合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实际,从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过程、学籍管理队伍提升等几个方面探讨高校学籍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及实施举措。

2.1 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渗入 “以人为本” 的理念

2.1.1 学籍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结合学生实际

为了使学籍管理规范、有序且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需根据相关上位法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一系列的制度服务于管理。学籍管理制度看似通过一系列的条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严格管理,但制订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成效,是规范管理,也是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加强实践调研,要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在制度中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例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参军入伍和休学创业的权利,实行弹性学习年限、退伍学生自由选择修读专业等措施,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多种路径。

2.1.2 学籍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

制订学籍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进行规范管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育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制订学籍管理制度时,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加强调查研究适时对制度进行修订。

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于2017年9月1日开始实施后,很多高校对转专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转出无门槛,转入有条件,再给学生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生如对某专业确有专长和兴趣,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特长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可申请跨学科、跨大类转专业。各专业可转入的学生严格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

为了保障学习成效,留级制度是对累积获得学分低于正常升级学分要求的学生进行的一种分流处理。留级制度能较好地保障学业成效,但对于大四学生却带来许多问题。大四学生心理上往往很难接受留级处理,抵触甚至不愿意继续学习以致申请退学,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也存在很多困难。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达到留级条件的大四学生提供一些救济途径,重新划定未达标学分的限定范围,在允许范围内的大四留级学生可以申请先跟原年级原班级学习,如学习确有困难者,可再编入下一年级学习。留级试读,为大四的留级生提供了一个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2.2 学籍管理过程要以学生参与为本

2.2.1 强化宣传引领、营造管理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做好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将重要的学籍管理制度编入《学生手册》中,并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创办的社团刊物等载体广泛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熟知学籍管理制度。这样既能增强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透明度,又便于学生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去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知晓违反学籍管理制度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规则意识,让他们做一个懂规矩、守规则、知荣辱的新时代大学生。

2.2.2 做好入学教育、便于学生有的放矢

新生入学后,人手一册发放《学生手册》。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安排专人对新生进行学籍管理制度教育,内容涉及入学注册、课程重修免修、休复学、转专业、学业预警、毕(结)业审核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对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四年的教学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深入的学籍制度宣讲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可以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形成初步的整体概念,对四年学习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流程、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学业异动、风险及处理流程有更深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制订大学阶段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做到有的放矢。

2.2.3 倾听师生的声音,注重反馈及主动服务

通过设置 “院长信箱” 、聘请 “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 等方式,努力拓宽信息来源,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提高师生对各项学籍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将师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并分析,合理的建议可为下一阶段制度的修订提供依据,提高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

学生出现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情况,学校应当按照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进行严格处理,但是在处理前应充分听取学生的申辩和意见,并告知学生救济途径等。对于被处理的学生,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应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知晓如何承担责任,如何继续向前发展。

2.2.4 给予特殊学生更多人文关怀

每个学校都存在部分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如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身心状态欠佳的学生等。在学籍管理过程中,针对特殊学生给予特别关注,体现人文关怀,让冰冷的管理制度溢出人性关爱的温度。

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考虑其学习基础相对偏弱,结合学生实际,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更多学业上的帮扶措施。

为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文体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务处专门制订参加文体竞赛集训学生学业管理及保障工作实施办法。因参加由学校组队的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重大活动(如学术科技竞赛、大型文化体育等活动),或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学生无法按规定时间参与教学活动,若集中训练时间在规定范围内,经活动组织单位认定及教务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学业保障,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建立常态化的学业预警工作制度。每学期开展学业预警工作,对达到预警条件的学生,要求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警示谈话和思想交流,了解重修课程报名情况,掌握重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无故未报名重修或报名后无故旷课的,要与学生本人或家长加强沟通,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并切实改善自己的学业状况,以便能顺利如期完成学业。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教学上要实现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在管理服务上也要助力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提供特别服务。在办理往届毕业生的各类证明方面,为减少了人员流动,尽可能采取线上受理、远程办理、限时办结,采用快递到付形式寄送学生本人或电话告知学生相关办结信息,既为节省了时间与金钱成本,又切实保障了学生权益。因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返校学习的学生,可制订针对性学习帮扶方案,可采用同步直播、录播、补课、答疑等方式,保障学生实质等效参加教学活动,同时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怀。

2.3 注重提升学籍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学籍管理过程中, “以人为本” 的对象不仅是被管理者 “学生” ,还应包括管理者 “学籍管理队伍” 。学校应加大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每位管理人员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及潜能,应予以重视并合理培养引导。对管理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予以尊重和保障,继而提高管理人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从而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成效。

2.3.1 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政治素质培训。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籍管理人员政治上要敏锐,要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学籍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相关制度、政策,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实事求是、公事公办,严禁弄虚作假,做到一切管理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切实依法依规保障学生权益。

业务素质培训。为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学籍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理论,拓宽知识面,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定期召开学籍管理人员的内部交流会,互相交流工作收获、经验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消除一些工作上的信息屏障。在加强校内交流的同时,教务管理部门应主动走出去,与兄弟院校教务部门加强沟通。校际交流也是不同学校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好机会,能为学籍管理人员开拓视野、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学校要给学籍管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学籍管理人员参加一些和工作相关的培训,多获取工作方面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学籍管理工作的认知。同时,激励学籍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教育管理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2.3.2强化学籍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学生状告学校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因此高校必须严格依法治校、加强学籍管理、强化学籍管理人员法制意识。首先,工作中学籍管理要依据法律法规制订、对标学籍管理制度,在维护制度严肃性的同时,又人性化地考虑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加强学籍管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尊重法律法规、依法依规管理的理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籍管理工作;最后,在日常学籍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师生人格并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对学生作出处分时,应注意收集充分的证据、有明确的法规依据、有准确的定性、有规范的程序,最终作出合法合规的适当处分。强化学籍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保障学籍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健康发展。

2.3.3 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是主动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寓管理于服务中。学籍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进行角色转化,从控制性管理主体转为服务性管理客体。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摆正心态,多想想师生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服务。在服务态度上,既要主动热情,又要耐心周到;在服务语言上,要做到谦逊、和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不能让师生觉得到管理部门办理业务或者咨询是一件很令人头疼、很不愿意去完成的事情,学籍管理人员应以精诚的服务态度积极主动去引导和服务师生,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平等的氛围。

3 结语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是推进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学生和学籍管理队伍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举措,促进人本管理回归。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益,有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有利于管理人员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和谐的管理氛围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管理服务于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制度以人为本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初探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盘点 政治篇:有繁有简,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合理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