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探索
——以安顺学院为例

2022-12-17张殿喜窦忠宇杨秀凡

科教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工科第二课堂背景

张殿喜,窦忠宇,杨秀凡

(安顺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新工科建设有别于传统的学科建设或者专业建设,是理念、特征、知识、模式、机会和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需要多学科交叉、校企深度合作。[1]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 “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的舞台,也是 “新工科” 背景下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高校把培养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2]目前,西部地方性院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和西部重点高校,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内容重复、形式单一且质量不高。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 功能,建立第二课堂尤其重要。[3]

1 第二课堂的育人意义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做基础,更需要借助第二课堂来实现多维度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丰富,包含培养新型工科人才、涵养大学文化精神、核心竞争力培养等内容,这些都离不开包括第二课堂在内的实践育人。[4-5]新工科背景下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拓宽培养方案基本能力要求的渠道和空间。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第一课堂的渠道和空间有限,而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和空间。大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需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6]

(2)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平台,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大学生有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诉求,而第二课堂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供了良机,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大有可为的机会。

(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终究要走向工作岗位,在学校如果不尽快了解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复杂的社会现象,就会与社会脱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期。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节奏。

2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育人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堂由于范围广、内容多,各地方性院校要结合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专业技能,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体系。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知识拓展、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7]但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在育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第二课堂定位问题。虽然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因为没有专门的统筹协调管理部门,难免会定位不清,管理认定混乱。比如创业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由学校招就处统一安排学习,但是各个专业培训的内容雷同,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2)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系统性问题。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不系统,课程无课程表,无固定时间和地点,缺少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的规范性和制度性问题。

首先,第二课堂涉及部门众多,相互之间是平行关系,责任权利不明确,无相关制度进行约束,缺乏规范性。其次,第二课堂很多难以落到实处,致使活动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所以,需要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改变第二课堂缺乏相关机制等问题。

(4)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实践训练的载体设计和企业生产实际脱节问题。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的学习,可以来自课堂,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而动手能力却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实践载体,才能够见多识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仅仅靠学校中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得到训练的,因此,实践训练的载体设计必须和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3 第二课堂育人路径

3.1 学校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并不是课外活动的简单组合,是需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计划、模式、预期效果、评价体系,并与第一教学课堂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和改进培养模式,对第二课堂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并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安顺学院为例,学校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做了 “三向教育” ,即大一、大二 “正向教育” ,学生进入大学属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社会需要什么,通过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避免了走弯路;大三 “定向教育” ,主要在专业方面做好引导,做好助研、助考、助就业工程;大四 “去向教育”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要负责毕业论文事宜,还要帮助学生就业。经过两年的实施,学生考研成功人数增加了一倍,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82.5%,效果突出。

3.2 丰富第二课堂实训载体

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加大第二课堂的相关资源建设,保障充足的硬件、软件设施,满足实践需求,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要积极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虽然实习基地建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政府、学校可以联合相关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帮助学生丰富实训载体。以安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例,2021年新签订实习基地6个,学生见习8次,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提前了解了企业的需求,为后续学习指明了方向。

3.3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落实共建应用型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聘请行业中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加建设;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申请与调整体系;校企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寻找相关专业共同的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核心,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动力,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以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为出发点。以安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是校企合作办学,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实验室,聘请了20多名企业导师来校授课,指导实习、实验、毕业论文等工作,学生反馈良好。

3.4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比赛,例如参加挑战杯系类大赛、金相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教师指引方向、手把手教学,加上同学间的传、帮、带等方式,可以提高第二课堂参与率。积极组织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充分体现竞赛活动的内部驱动力。例如安顺学院组织学生参加金相技能大赛校内选拔赛,省赛、片区赛、国赛,学生主动参与性效果非常好,取得了不错的比赛成绩。

3.5 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要充分认识工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工程实践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建设 “双师型” 教学团队的重要举措,是产学合作、企校结合的实现形式。教师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新工科第二课堂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要切实增强建设 “双师型” 教学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建设 “双师型” 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保证,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

三要推进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要加强研究,认真总结,确保实效。以安顺学院材料物理专业教师为例,两年时间内共派出5名教师到企业锻炼,他们通过实践,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简单维修等技能。

3.6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必备技能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建设成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第二课堂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生的自控自律能力较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全程跟踪指导。部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存在为了拿到学分才参加的现象。应通过学校社团、兴趣团队等做好前期的宣传和答疑解惑等工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 结语

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载体、手段和方法。经过不断地总结,我们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建设目标确定为:坚持以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为目标,以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为中心,以 “毕业生就业发展” 为导向,以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为抓手,以 “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建设” 为保障,全面落实合作育人、共同办学、互利共赢发展,建成与企业深度融合、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集教学、实验、实践、生产等为一体的教育育人模式。并希望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学生学无所用、企业没有人用、课堂实训载体少、学生参与积极性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工科第二课堂背景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01—02合刊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