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下的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2-12-17李书正

科教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矛盾体育课程

王 兵,陈 达,李书正,何 轶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1 相关概念的诠释

1.1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核心,充分运用矛盾观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分析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必将从其表象中发现真理,发现对策,且矛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等基本特征,从其不同特征与表现出发,透析其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其不同阶段形成不同对策,以来抓住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最终得到事物发展的本质。新时代下的体育课程面临的矛盾是突出的,对于信息化、智能化的体育课程改革与传统体育课程之间的矛盾也呈现了星星之火之势,在不同观念与社会环境中对于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似乎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如何改,怎么改才能不脱离于体育课程设立的本质与核心,真正提高学生体质而不是单纯依靠 “口号” 与 “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当代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实现。

1.2 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

国外学者休伯特认为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引入后为处理学生学习而出现的,是对学生学习经验的一种特定组织形式[1],传统的体育课程在进行实践时,终究离不开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典型代表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体育考试。应试教育凭其浓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根基,在组织域中各主体利益共享心态下高速运行,更凭借其与中考、高考的有效对接和提升渠道,保证了多少年来其 “强势” 的地位[2],所以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矛盾在于在校有限时间的分配问题。阿普尔曾指出,学科之间地位的高低源于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投入资金的多少,学科地位越高,人财物的投入量越大;第二个是课堂中所体现的 “时间量” (课时),课时量越多学科地位越高[3]。每个阶段的学生与教师迫于应试教育下的压力,体育课程迫不得已压缩着时间。

在应试教育下,使用体质测试或体育考试的方法去促使学校重视学生体育活动,是迫不得已的办法[3],在 “功利主义” 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体育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体育课程设立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体质。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模式看待体育课程与教学,把体育教育混同于竞技运动,把基础教育混同于专业教育[4],用培养班级内少数几个 “体育尖子生” 的专业训练方式上普通学生的体育课,导致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上课方式、内容及现实条件不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课程作为工具,并将其专业性与普适性的矛盾使其对立。并且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大学、中学、小学之间相脱节,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未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他规律进行特订研究,工具主义突出,这就会出现低层次的重复[4],只是将体育课程作为工具之一来完成相应教学目标,统统指向 “全面发展 “和 “增强体质” 两条路径上, “工具论” 的指导思想依然在继续发挥某些作用[5]。传统的体育课程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所面临的矛盾是突出的,基层教学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达不到理想的体质增强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依靠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从其最为本质的核心层面出发,由上而下进行改革,作用于实践课程,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是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

1.3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下的学校体育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对学生的培养、对教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是以增强学生体能,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其建设包含两大要素:体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以及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视域下的学校体育课程指的是在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融合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思想去看待、解决传统的体育课程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传统的体育课程中的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来找到新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更好促进各个阶段体育课程的辩证统一建设。

首先体育课程的规划与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开设什么样的体育课、对体育课如何进行不同分类、体育课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类工作的实际是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其次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即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从其每个部分出发去建设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于建设体育课程模式和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建设中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第一是按照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理论结合实际开发课程;第二是参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原则进行相应的课程编排,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教师教学利益最优化;第三是编制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等框架体系,制订相应体育教学计划,建立体育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设主要指的是在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水平,对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方法、评价等因素进行总结与概括,以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行为体系。在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存在的客观矛盾进行分析,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理论,推动体育课程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与人性化。

2 基于矛盾观的传统学校体育课程矛盾分析

2.1 教学主体与客体二者之间的矛盾

2.1.1 普遍性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在所有人类已知和未知的事物的产生、运动、变化、发展及消亡的过程中矛盾无时无刻都存在。在体育课堂建设中,即体育课程模式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设中不能忽视的也是最普遍的两个矛盾体是教学主体——教师和教学客体——学生,二者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体育课程的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二者的矛盾能否得到合理解决是体育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是客观存在的矛盾,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体育课程中教师的教(教学内容与形式)和学生的体育学习也是具有普遍性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下教师与学生有着共同的矛盾基础,即教师想教,学生想学。具体也体现在:①需求的矛盾。教师的需求在于安排学生学习课程规定的内容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学生的需求在于享受体育快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体质。②效益的矛盾。教师的教学效益在于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后取得本身应有的劳动所得;学生的学习效益在于学习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后塑造自身的外在形体与培养内在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获得效益多少源于自身对于知识、技能学习后的可利用能力高低,与教师教学无太大相关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基于师德素养的要求下进行的教学与学生成才与否无必然相关性。在排除先天因素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占学习效果的绝大部分,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是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2.1.2 特殊性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在每个事物中的表现形式不同,在不同发展过程中是有其特殊的形式与表现的,就同一事物在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也不同。在体育课程建设中也要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从特殊性之中去把握体育课程建设重点和中心思想。体育课与其他课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身份对立统一的特别性、教学内容和形式应用对象的独特性、教学场景和行为塑造的独一性、教学观念和培养理念的特殊性、教师专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性、教学过程学生体质发展的有序性和不对等性等特性,基于上述特性体现了体育课程建设中的特殊性。

教学主体作为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者,对于学生这一客体进行的体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及方法教授是与其他理论课有着本质区别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主要在于教师如何进行教,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理论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观。而学生作为教学客体,其出发点在于摆脱沉重的课程压力,获得身心上的愉悦,假使体育课变成了一种泛机械化的程序性教授课,与其他课程也无异,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把身体锻炼当作一种机器进行硬件升级,没有注意到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而存在的特殊性,这是不正确的,所以需要对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从其本质特点出发,解决矛盾。

2.2 教学主体内部之间和教学客体内部之间的矛盾

基于教学主客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必然离不开对教学主客体矛盾的分析。主要矛盾在于主客体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教学主体指的是教师,教学客体指的是学生。教学主体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师自身发展与现实的矛盾、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兴趣、教师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与管理的矛盾;教学客体内部之间的矛盾有先天性客观存在的矛盾和后天环境影响的矛盾,其中先天性存在的客观矛盾有:学生个体先天体质与后天锻炼的矛盾、学生个体之间体育学习与利用能力对比的矛盾、学生个体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冲突;后天环境影响的矛盾有: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政府政策法规影响、社会氛围等。

教学主客体内部之间的矛盾是体育课程建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基于对以人为核心的矛盾对立的核心发展利益。基于此,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要求我们要集中精力分析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传统体育课程中主客体内部之间的矛盾进行剖析,发现其背后深层次的动因与本质,抓住其存在的价值与含义,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方面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提高传统的体育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体育课程的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2.3 教学主观条件与教学客观条件之间的矛盾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与矛盾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教学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是体育课程建设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教学主观条件体现在教学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学者,一个是学习者。主观条件即教学者的学历、能力与教学水平和经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理解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主观条件内的主客体的方面。教学客观条件体现为政策、场地、器材、资金、社会支持等不受主观控制而独立存在、发展的客观实在。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相互矛盾,并蕴含于体育课程建设的矛盾的发展始终,与体育课程建设的根本矛盾相互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程建设。主观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客观条件的效果与作用;客观条件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抑制主观条件的产生与发展,对主观条件具有限制性的作用。在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教学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作用与效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得体育课程的建设效益最大化、教学方式合理化、教学系统最优化。

3 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传统体育课程建设

3.1 教学主体与客体的问题解决

矛盾的解决形式有矛盾一方攻克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相互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形成新的矛盾。在体育课程建设中对于教学主客体之间的普遍性的需求、效益的冲突问题是基于不同主体需求下的效益问题,根本在于解决好效益问题,效益问题得到解决,不同主体的需求也就得到解决。对于教师和学生身份对立统一的特别性、教学内容和形式应用对象的独特性、教学场景和行为塑造的特别性、教学观念和培养理念的特殊性、教师专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的存在,我们需要坚持用辩证统一的观念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矛盾的特殊性出发去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存在的各个方面,解决特殊性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其身份、内容、形式、场景、行为、观念、理念、专业与全面发展的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矛盾的合理解决或转化,成为体育课程建设的动力,推动体育课程建设又好又快科学稳定发展。

3.2 教学主客体内部之间的问题解决

马克思主义把矛盾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教学主客体内部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不同特性,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可认识的规律。教学主体内部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师发展与现实条件的矛盾、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利益矛盾、教师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教学客体内部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本身先天体质与后天锻炼之间的矛盾、学生之间的人际对比的矛盾、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矛盾。对于教学主体内部之间的矛盾根本上也是从利益出发,即对于教学主体内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 “分蛋糕的人最后选” 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辅以其他的分配方式,促进教学主体内部之间的矛盾向积极有利于体育课程建设的一方面发展,提高教学主体的个体地位。对于教学客体之间的矛盾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先天与后天原因,建立量化与质化评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合理竞争,改革相应应试教育体系下忽视体育重视文化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上传统体育文化矛盾的观念升级,形成全民崇尚体育、尊重体育的良好氛围。

3.3 教学主客观条件之间的问题解决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主观条件即教学者的学历、能力与教学水平和经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理解能力和身体素质;客观条件即政策、场地、器材、资金、社会支持等不受主观控制而独立存在、发展的客观实在。对于主观条件的问题,在体育课程建设中应摆在首要位置,体育课程的主体是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解决好 “人” 这一问题,便可以把握矛盾的根本,所以对于教学者要不断提高学历、能力与教学水平,完善学习、晋升机制体制,培养 “为人民服务” 、勇于投身于共产主义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学习者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学习好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理解能力,增强体质,全面发展,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于教学的客观条件,需要深刻认识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充分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保证体育课程建设的完整性,以 “健康第一” 的体育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运用政策的指导作用、场地器材的直接作用、资金与社会支持等刺激作用来完善体育课程建设,认识到同一性下的对立,认识到对立下的同一,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在本文中,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视域下出发分析了体育课程建设中的矛盾,但体育课程建设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更是需要课程建设的设计者,包括顶层设计者与基层实操者的共同努力,从不同层次上看待体育课程建设这一矛盾下的具体实践,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知识体系,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与操作手段来验证、推进体育课程建设的实际进展。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分析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辩证性的批判性的视角来看待体育课程上下层级之间的根本问题,从其本质出发,以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矛盾体育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