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西藏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2-17

科教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问卷

王 琳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以教师为中心” 的理念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主流思想。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作为建设强国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孩子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1952年,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教育应该遵循 “以学生为中心” 的观点,该观点的提出对固化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尽管在中国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早已存在,但在近年来基于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等原因才被提出与践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如何在新时代使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顺利迈进,需要优化教育思想,探索符合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我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模式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将教学目标与教育质量评价紧密结合,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中心也成为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重要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之分,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1]近年来,西藏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与相关专业教师紧紧围绕师范专业认证不断学习领会认证理念、认证标准,将学生中心作为优化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的准绳,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心。

2 “以学生为中心” 在美术学专业中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明确学校定位。对于西藏高校的美术学专业来说,希望通过四年的培养,学生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热爱美术教育事业,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文化艺术素养,掌握扎实的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美术教学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美术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和 “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要实现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要转变教育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辅助者,不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创造知识。”[2]是学生能在学习中有获得感的关键要素,需切实贯彻到美术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制订秉承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既要符合学校定位,也要遵守教师教育标准,还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在学生毕业五年后能基本实现。

二是课程教学目标。这是针对不同课程教学实施后所要达到的具体效果,可有效支撑专业毕业要求。其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如:在学科专业类课程中突出学生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突出学生学了什么,会做什么;在实践课程中突出学生基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具体能做什么,做的效果如何等。

三是教学方法。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学” ,从教师作为主体转向学生主体,这种主体位置的互换是新时代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一线教师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探究符合本学科课程的教学形式,不只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专业知识。

四是学生评价。评价体系一般是对某一目标完成情况的总体评价,可将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常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在西藏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中心,需要学生评价的主要有教学评价(评教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课程教学质量调查问卷)、美术学(师范方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问卷调查表(针对应届毕业生)、美术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问卷调查表(针对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座谈等,充分体现学生中心的主体地位。

五是毕业生回访与问卷。对于美术学(师范方向)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的跟踪回访与相关问卷,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合理性的有效检验,也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中学美术教育、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具可行性、促进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性、保障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学生中心的基础。

3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突出问题

西藏高校美术学(师范方向)专业自有意识进行师范专业认证准备工作以来,结合美术学专业2021年组织教师分批次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山南、昌都、那曲等四个市的相关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实地回访工作,2022年5月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专家评审会,6月进行的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申报书的校内专家反馈会等发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如 “使学生了解……” “让学生掌握……” 等被动词的使用,使学生在人才培养中呈现非主体地位。

二是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新媒体的普及下已无法更好地促进这一阶段学生自身的发展,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教师教学观念未及时更新。特别是在以理论课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参与度较弱,需要主动反思的教学内容较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三是学生评价不够全面,无法使评价体系更具可比性、可操作性、可量化性。如课程目标完成度的实施细则中,缺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真实感受,即学生定性问卷;毕业要求目标达成度实施细则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作为主要支撑材料,缺少学生对毕业要求八项一级指标二十五项二级指标的具体评价。

四是对往届毕业生回访与问卷内容设置不够充分,对毕业生人数覆盖面不足,需提炼问卷内容,加大覆盖面,拓宽问卷形式。

4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第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咨询自治区中学美术调研员、用人单位、优秀毕业生代表、校内专家的意见;发放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生跟踪调查表50份,其中满意41人,基本满意9人,不满意0人,内容包括毕业要求八项一级指标、课程设置合理性、对母校的评价等。针对美术学(师范)专业2018年培养方案目标合理性发放问卷38份,其中用人单位(学校)代表5份,往届毕业生15份,本专业在校学生18份,内容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符合西藏大学的发展定位?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否符合用人单位对师范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本专业的人才定位是否合理?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本专业毕业生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否合理?对西藏自治区28所中学实地调研,观摩教学场地,与中学美术教师座谈交流,切实对接了解区内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美术学专业通过专题会议对标专业师范认证的主线与底线,根据反馈意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进行更为合理的修订、完善,最终形成美术学(师范)专业2018年培养方案(修订版)、美术学(师范)专业教学大纲(修订版)。

第二,任课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育教学方法,适当使用翻转课堂、小组教学、游戏法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调节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要让全体教师了解和熟悉这一理念。”[3]常规的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已无法较好地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思想,可使用启发式或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在理论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由学生寻找相关资料讲授课程内容,任课教师纠正错误知识点、补充重点内容,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提升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课程体验获得感;小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让每位同学各有分工,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专注力是有限的,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方法,适当使用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游戏法,如美术名家接龙法,并有一定的游戏奖惩规则,既能丰富与巩固专业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考,为课堂增进活力。

第三,健全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6月,2018级美术学(师范方向)18名应届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59门必修课程进行定性评价(问卷)与教学意见反馈,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师专业能力、语言表达、备课情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材适合程度、课堂氛围、从这门课程中的收获、课程教学中的突出优点与缺点等,评价结果均显示为达成;以问卷星的形式分别向专业教师、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发放 “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方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问卷调查表” 41份,其中,专业教师15份(包括2位援藏教师,2位兼职中学美术教师),应届毕业生18份,用人单位8份,内容包括:毕业要求8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点,评价结果显示:25个二级指标点中3个为基本达成,其余22个二级指标点均为达成;针对应届毕业生发放18份 “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践行三学会,评价结果为达成。 “随着教学的焦点转移至学生,学生满意度被普遍视为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4]然而,学生满意并不等于教育的成功,评价过程中学生问卷评价的满意度仅能作为目标达成的支撑之一。

第四,增强对往届毕业生回访与问卷内容设置,加大问卷发放的覆盖面,将问卷拓展为线上(问卷星)与线下两种形式。对西藏自治区四个市28所用人单位,51名毕业生进行实地回访与问卷,内容包括:西藏自治区中学美术教育调查、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用人单位、毕业生)、关于美术学(师范)专业2014年培养方案目标合理性和课程体系设置的问卷调查、关于美术学(师范)专业2018年培养方案目标合理性和课程体系设置的问卷调查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 “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变革,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一次转变。”[5]教师遵循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观,有效引导学生发展,助力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如何去学,检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西藏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合理性、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评价体系、增强对往届毕业生回访与问卷等方面进行有效路径的探索,从而真正实现将学生中心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猜你喜欢

美术学师范问卷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