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2022-12-16徐晓云

今天 2022年20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所学课文

徐晓云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长江路校区 江苏 南通 226100)

“知行合一”的提出虽久远,但其也因其较强的实用性流传至今,并获得广泛运用,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更有教育家受其影响,将其教学实践所得经验演化成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理论。因此,教师将“知行合一”的观念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一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创新手段。基于此,教师应当明确“知行合一”理念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内涵,以及相关的价值。教师能够了解到,在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中,“知”是认识的意思,属于理论层面,“行”就是行动的含义,属于实践层面,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够改善整体教学成效。近年来,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应用英语语言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助推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

1.合理选择教学资源,营造知行合一情境

小学生很难主动和准确运用英语语言,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推动知识和行动的合二为一,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他们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在小学英语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学资源,营造知行合一的情境,通过有趣新颖的方式增强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感知,使其语言学习能力得以培养。

在进行《Is this your pencil?》教学时,学生需要在对话情景中,了解和把握文具相关的单词,并初步尝试以固定的句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对此,为了避免学生的单词学习产生机械性,心生枯燥感,教师便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欲望。教师先随机拿起一位同学的英语书,借助实物营造知行合一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出新课,如:T:Look!What’s this?S:It’s a book.T:Is this an English book?S:Yes.T(拿起一本语文书):What’s that? S:It’s a book,too.T :Is that an English book?S:No,it isn’t.顺势教授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 a/an …?及肯定与否定回答的用法。接着,教师结合Story time部分的课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准备文具,包括书包、钢笔、铅笔、蜡笔、尺子、橡皮和文具袋等,随机配合一个小组拿起一支铅笔,逐个询问:××。Is this your pencil?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Yes,it is.”或“No,it isn’t.”,随后指导他们在实物配合下还原课文情境,并自由问答练习新句型。

上述案例,教师合理选择学生熟悉的文具营造知行合一情境,使其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焕发他们运用知识和积极实践的热情,使其主动建构、理解与运用本单元的句式结构。

2.围绕具体阅读主题,创造知行合一机会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而能力则处于次要地位,平常的作业与考试也是如此,导致他们也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具体阅读主题创造大量的知行合一机会,使其主动开口表达或动手写作,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

以《What a day!》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日记”,这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因而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主动联想,从而能够令教师的教学更具作用和效果。对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更应突出主题,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实现其语言表达意愿的增强。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谈话导入:Two days ago,I was in Beijing.Do you know Beijing? It’s a big and beautiful city.But now,I am in….It’s beautiful,too.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时态的不同,告知他们was是am的过去式。接着,教师介绍:Yang Ling likes drawing and writing diaries.This is a diary of hers.What a day!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英文日记的书写格式,组织他们结合教材插图讨论,使其找出日记中叙述的事,借机教授动词过去式的特殊及常规变化形式,包括:go——went,see——saw,fly——flew,bring——brought,are——were,can——could,rain——rained等。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设问: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What did you do in the yesterday?要求他们先交流,再模仿课文结合真实经历写一篇日记,练习一般过去时的应用。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围绕阅读主题设计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交流与书面表达的机会,使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写日记,实现知行合一,帮助他们掌握英语日记格式。

3.实时关注学生表现,完成知行合一表达

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小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影响,他们在应用英语知识时离不开他人的指点与帮助。小学英语教师在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教学中,应实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恰当及时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使其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至实践中,锻炼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

比如,在展开《Seeing the doctor》教学时,学生需要了解如何用英语进行病情的询问和描述,并把握情态动词的运用,这些都是这一单元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基于此,教师更要为学生创造英语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其在交流中,对学习重点获得更多的了解。在进行课文教学前,教师先询问:How are you ?提示学生说“I’m fine”,讲述 :“I’m fine too.But Su Hai and Mike are not.Why?They are ill.What should they do?”接下来,教师便可引领他们说道:“They should see the doctor.”在这样的有效互动中,学生很快了解到了课文的主题,为后续的表达赢得了更多的思考时间。接着,教师播放课文动画,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找出Su Hai与Milk的看病经历,重点阅读和分析医生用“should”与“shouldn’t”提建议的语句,要求他们反复朗读,使其结合录音模仿人物角色表演对话,透彻细致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结合“看病”设计一个简短对话,分别扮演医生与病人的角色表演出来,并要求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表演展示,教师作为引导者展开针对性的点评,从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阅读和对话中的表现,及时提供帮助和点拨,使其顺利的完成阅读任务,表演好对话内容,让他们敢于尝试灵活自如的进行创新性表达。

4.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升华知行合一效果

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极力展现个人所学,让他们在知行合一中产生独特又愉悦的体验,使其增强自信和收获成功感。在小学英语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精心设计一系列适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实践中,升华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Our animal friends》教学中,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宠物,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获取英语表达的灵感。同时,课文的描述角度是宠物的不同部位,因此,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忆身体部位类的单词,讲述:“I have an animal friend.It has big eyes and a big body.It has no legs or arms,but it has big tail.It can swim,too.What’s my animal friend?”学生根据描述很快便能判断出是fish,基于此环节,教师便为学生初步呈现了课文中介绍动物的句式结构,为学生后续的实际表达奠定基础。接着,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找出Nancy、Mike、LiuTao和SuHai分别描述的动物朋友的外貌特征与行为能力,使其思考从哪些方面介绍宠物?他们讨论后发现是总体印象、细节外貌和能力爱好等。之后,教师设计过渡语:Do you have any animal friends?Try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Listen and guess”的游戏,由一人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其他成员猜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以轻松的学习状态掌握了课文内容,更是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了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有效运用,使得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

如此,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描述个人宠物设计实践活动,使其在游戏中均有话可说,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让他们在口语交流中运用和学习语言,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英语基于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刻理解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将这一内涵充分融入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应尽量围绕具体阅读内容,以此保证学生阅读内容的科学性,以此为创造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所学课文
背课文的小偷
非所学
非所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