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尿外科两种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对比研究

2022-12-14周瑞瑞

人人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尿道输尿管

周瑞瑞

(阳新人民医院 湖北阳新 435200)

近年来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泌尿外科较常见疾病,整体尿路系统均可发生结石[1]。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以急性发作就医,需尽早完善相关检查确定诊断,积极采取治疗措施[2]。目前较常用的主要是钬激光碎石术以及通过膀胱大力碎石钳技术达到击碎结石的效果,而对于这两种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考证[3]。本研究为证实最为有效的泌尿系统碎石技术,特筛选了我院泌尿外科82 例结石病例展开探讨。具体流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于2021 年10 月~2022 年7 月收治病例调研情况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82 例确诊为膀胱结石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核心。整理临床治疗方法得知,均实行碎石操作。其中41 例采取钬激光碎石技术,视为A 组,另外41 例采取膀胱大力碎石钳技术,视为B 组。

A 组男性35 例,女性6 例;年龄45 岁~62 岁,均值(57.35±6.09)岁;自此次疾病发作至入院就诊时间1 小时~29 小时,平均(17.21±4.06)小时。

B 组男性34 例,女性7 例;年龄47 岁~64 岁,均值(57.92±6.13)岁;自此次疾病发作至入院就诊时间1 小时~32 小时,平均(18.15±4.22)小时。

分析一般资料中各项指标情况,两组几乎无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选人群经分析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后,确定诊断为膀胱结石,均属初次入院治疗,既往无排石史,尚未出现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并发症,已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具备输尿管镜碎石操作适应症,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应检查,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存在尿道狭窄、尿道痉挛、非特异性尿道炎、哮喘等疾病,依存性较差,且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疾病,一般情况差,继发感染较为严重者。

1.3 方法

A 组采取钬激光碎石技术。具体操作如下:手术体位选取截石位,暴露尿道组织,对术区进行规范消毒,遵循无菌原则铺好无菌单;麻醉方法为腰椎硬膜外腔麻醉阻滞术,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待麻醉效果达标后由手术医师分析患者术前泌尿系平片,进行钬激光碎石操作,仪器为钬激光操作仪;在输尿管镜图像引导以及液压泵灌注下将F4 型号的导管缓慢由尿道口向上尿路置入,据所观察到的结石情况实施碎石操作,注意控制10Hz 的频率、400μm 的光纤以及(1.0±0.2)J 的能量值;接着探查遗漏结石情况,并一一击碎,注意保持能量值水平,调整光纤参数为600μm;探查完毕确定无结石后,喷入冲洗液对碎石粉末及逆行冲洗,然后排出,实行二次观察。手术完毕后的一周需留置导尿管,注意预防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处理好护理医嘱。

B 组碎石方法采取膀胱大力碎石钳技术。具体操作如下:麻醉方式与A 组相似,以骶麻为主,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麻醉管理各指标稳定后实行碎石手术操作,体位依旧选取截石位,注意认真消毒术区,并铺好无菌单;对泌尿系平片结果进行反复确认,把握好结石的大体位置,在输尿管镜图像引导下实施碎石操作;尿道注入液状石蜡5 毫升,将膀胱镜由尿道口插入,同时置入注射导管,使用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后,呈70°窥镜观察结石情况;接着退出膀胱镜,将大力碎石钳由尿道外口插入;此时待膀胱充盈程度中等,于窥镜直视下张开碎石钳,并将结石夹碎,退出碎石钳,进一步插入膀胱镜,用于检查遗留结石及粉碎程度情况,反复操作,直至可以用埃利克冲洗器将碎石块完全冲出为止;或使用利尿剂以帮助较小的结石随尿液自然排出,仔细探查尿道各部位是否存在尚未击碎的结石,必要情况下可取结石周围息肉组织实行病理活检,以排除恶性结石可能,预防后期复发;确认结石全部清理彻底,并固定好尿管,手术完毕。术后积极抗感染,预防梗阻发生,同时密切观测患者尿液变化,拔管时间同A 组。

1.4 观察指标

统计碎石手术操作时长及整体入院治疗时长,分析不同碎石技术的疗效情况,观察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碎石技术疗效评判标准:主要分为3 个等级,即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无排尿困难、腰痛、压痛明显、感染、无尿等结石症状和体征,泌尿系平片及B 超检查提示结石消失,确定结石已完全排出,且术后无复发迹象,视为治愈;结石所引起的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对比于治疗前,结石有所变小或位置明显下移,观察尿液并检测成分发现存在较小的结石粉末,部分细小结石肉眼可见,视为有效;不具备上述两项等级条件,且患者症状加剧,因此而非常痛苦,视为无效。根据统计的各疗效等级病例数计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肾绞痛、输尿管狭窄、血尿、感染、尿道口渗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上述所得数据,输入至SPSS22.0 系统进行处理和对比,注意不同数据类型的表达方式,以P<0.05 作为统计价值的衡量标准。

2 结果

2.1 碎石手术操作时长及整体入院治疗时长分析

A、B 组碎石手术操作时长、整体入院治疗时长两项指标基本持平,差异不具典型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碎石手术操作时长及整体入院治疗时长()

表1 两组碎石手术操作时长及整体入院治疗时长()

?分组 病例数 碎石手术操作时长/min 整体入院治疗时长/d A 组 41 42.75±4.61 3.16±0.25 B 组 41 43.03±5.27 3.29±0.14 P->0.05 >0.05

2.2 治疗效果对比

A 组总有效率与B 组相差甚微(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术后并发症概率对比

A 组并发症概率与B 组未构成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概率对比[n(%)]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的大小、沉积的部位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为避免梗阻及感染发生,需尽快将结石取出[4]。

目前针对泌尿系统结石的传统治疗多通过肾切开手术或输尿管切开术将结石取出。因手术本身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因此输尿管镜的运用逐渐得到重视[5]。

钬激光碎石术在临床实践中效果突出,创伤非常小,但操作中针对较大结石可能需要蓄积较高的热能,尿路黏膜也因此受到损伤,同时与医师的操作专业性和熟练度相关。另外,能量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结石逃逸的可能,但总体碎石效果值得肯定,整体过程操作简便,术后患者恢复快[6]。相比于钬激光碎石技术,运用大力碎石钳技术本身创伤小,恢复快,且成本低。但在操作中的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第一,为了便于尿道外口插管方便,通常注入液状石蜡以降低插入阻力,液状石蜡的量宁少勿多,避免“油珠”现象造成视野模糊,损伤尿道,同时影响碎石效果;第二,需要充盈膀胱,并且夹击碎石过程中应将碎石钳悬空,反复检查,反复操作,易出现粉碎不彻底或遗留结石,因此要求医师具备一定经验;第三,该方法是利用常规物理机械碎石操作原理,可能发生结石逆行性移动,若探查不彻底,手术效果往往不佳,增加患者痛苦。总结起来,大力碎石钳技术更需要丰富的手术操作经验,同时结合影像学所见仔细检查,而且仪器质量好坏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手术效果[7]。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A、B 两组手术操作时长及整体入院治疗时长、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概率均等(P>0.05),两种方法各具优劣势。

综上所述,输尿管镜碎石术操作中应用膀胱大力碎石钳或钬激光治疗均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与不足,但两种方法又具有同等的安全性,疗效接近。因此,可综合考量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尿道输尿管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陌生的尿道肉阜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观察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