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2022-12-14陆文誉

人人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效贴活动度交叉

陆文誉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1800)

前交叉韧带属于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能够限制机体胫骨前移,同时在膝关节伸展过程中防止膝内翻或外翻现象。但是前交叉韧带属于运动中最常损伤的韧带之一,损伤后会引发患者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同时关节软骨退变,导致膝关节出现疼痛以及功能障碍[1]。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手术重建后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但周期较长,术后稳定性的恢复主要依靠康复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基础上可选择肌内效贴进行联合干预,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预防后期运动损伤,并且在损伤发生后能够促进患者恢复[2]。本研究以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探讨肌内效贴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 月在医院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7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9 例)和对照组(n=39 例)。

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6 例,年龄24 岁~49岁,平均(39.21±2.34)岁;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9例,交通事故18 例,其他2 例;患肢类型:单膝18例,双膝21 例。

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5 例,年龄22 岁~48岁,平均(39.02±1.24)岁;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7例,交通事故18 例,其他4 例;患肢类型:单膝17例,双膝22 例。

两组患者临床年龄、性别、损伤原因及患肢类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18 岁者;(2)经术前膝关节MRI 显示为前交叉韧带损伤者[3-5];(3)临床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及伸直受限现象者。

排除标准:(1)患有心肺肾、内分泌疾病者[6];(2)有骨肿瘤和关节化脓疾病、膝关节存在其他韧带严重损伤,膝关节内出现骨折现象者[7];(3)具有陈旧性前交叉韧带重建病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1)术后1 周:处于水肿期,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用力及背伸运动,2 小时1 次,每次两组,每组20 个;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收缩10 秒,放松5 秒,每天3组,每组100 次;每次训练应以肌肉出现酸胀疲劳感为宜,直腿抬高训练时,患者需要伸直膝关节,抬高到足跟离开床面15 厘米处,保持60 秒,每组30 次,每日3 组。(2)术后2 周~4 周:需最大化保护膝关节功能,增强下肢肌肉训练;采取俯卧位屈膝20°练习,每组30 次,每天3 组;终末端伸膝肌肉训练时,患者在膝关节接近伸直的20°范围内进行训练,每组20 个,每次2 组,每天3 次,完成后每组间休息两分钟;踝屈训练脚尖向下用力踩压,每组100 次,每日3 组。(3)术后4 周至6 周:需要加强关节活动度,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约0°-100°,主动活动度为0°-90°,每组30 次,每日3 组;患者需由俯卧位屈膝逐步过渡到站立位半负重训练,包括髋关节外展、后伸,股四头肌抗阻训练等,每组30 次,每日3 组;负重及平衡训练,需要在主治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部分负重训练。(4)术后7 周至3 个月:需要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对患者进行伸直膝关节练习过渡至全负重屈膝以及伸直膝关节训练,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需达到0°-140°,主动伸屈活动度达到0°-120°,每组50 次,每天3 组;力量训练包括单腿抬足跟训练,蹲起训练以及上下台阶等,每组30 次,每日3 组;平衡训练,在地面上训练单独站立,左右腿各20 次,每天3 组。(5)术后3 个月至膝关节功能恢复:指导患者进行慢跑、跳绳等,强化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每次完成后,若患者局部体表温度上升需进行冷敷15 分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肌内效贴干预。贴扎时需要避开患者伤口,在手术侧大小腿前后侧进行肌贴处理,达到消肿目的。(1)术后1 周~2 周:需要采用X 形贴或爪形贴对疼痛点进行贴扎,在疼痛点周围贴X 形贴,避开伤口;爪形贴在进行贴扎时,需要将锚点固定在患者大腿前部,避开伤口后需要沿肿胀部位的淋巴管走向呈现扇形贴扎。(2)术后2周~4 周:需要采用I 形贴进行处理,主要起到局部支持以及消肿目的,裁剪长度大约为小腿围度的50%,横向放置在患者髌骨下端的髌腱处,向两端进行拉伸张贴。所有贴布贴扎时需要采用10%的拉力贴进行贴扎,每次维持48 小时,每2 天一次,连续贴扎2 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1)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项目包括关节疼痛、僵硬以及功能等,采用李克特法进行计分,数值与临床严重程度成正比;(2)关节活动度:主要采用数显角度尺测量膝关节的弯曲角度,需要患者呈现俯卧位,将量角器的中心通过膝关节[8],固定患者臂平行于股骨中间部位,沿着腓骨方为进行活动,膝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以及骨摩擦时立即停止并记录角度,在患者治疗前后,需要分别测量活动的最大角度;(3)关节稳定性:用Lysholm 进行评估,对跛行、绞锁、不稳定、疼痛、肿胀、下蹲等内容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膝关节感觉功能及动态稳定性越高。

1.5 统计分析

用SPSS24.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 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稳定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是维持机体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活动的主要结构,日常生活中运动及交通事故均有可能造成前交叉韧带损伤,导致患者活动功能受阻,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患有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导致膝关节内部生物力学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引发软骨及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能够有效修复损伤,防止膝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但膝关节功能恢复周期较长。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恢复,还能增加局部肌肉力量,为后期康复提供基础。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的康复主要集中恢复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相关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灵活性,术后不同阶段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术后一周可给予功能锻炼以及下肢肌肉收缩等,用以改善下肢循环,防止出现膝关节挛缩;术后2 周~4 周主要以保护膝关节功能为主,促进恢复;术后4 周~6 周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加大灵活性;术后7 周至3 个月,主要以提高患者膝关节稳定性为主要目的,改善临床疼痛;术后3 个月后主要增加患者膝关节灵活程度,促进恢复,且预防并发症出现,恢复本体感觉。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冰敷,能够收缩局部毛细血管,减缓血流速度,进而缓解术后锻炼而出现的肿胀现象,缓解疼痛。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消耗时间较长,需要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肌内效贴进行联合干预。通过肌内效贴增加皮肤与皮下组织间隙,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代谢的作用,还能有效代谢周围疼痛物质,降低临床不适。在缓解疼痛基础上,肌内效贴还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功能。原因为肌内效贴可通过发挥自身弹力特性给予肌肉骨骼外部力学支持,增加感觉输入,有效缓解关节活动度。肌内效贴还能改善肿胀及促进淋巴循环,原因在于顺淋巴管走向进行贴扎能够在皮肤上轻微施力,有效消除淋巴水肿,从而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

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分)

综上所述,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取肌内效贴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稳定性。

猜你喜欢

效贴活动度交叉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连一连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