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中日流行语比较分析

2022-12-13魏玉红山口将太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行语词语日本

魏玉红,于 晴,山口将太

(1.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2.吉林外国语大学 国际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世界各国文化是多元化的,也是个性化的。了解各国的文化特点有助于跨文化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的构成中,流行语是极具特点的重要组成,具有时间性、整体性,呈现着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于流行语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一、 跨文化视域下流行语概述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在当前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典型语言形式。流行语是反映国家和社会一面明镜,其流行具有时效性和一定的空间范围。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内流行的语言都各不相同,因此流行语的比较分析十分必要,有助于加深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出现交际失误等问题[1]。

中日两国毗邻,自古交流密切,相互影响;同时因文化特性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两国人民在生活方式与思想意识上又存在差异。这正体现在两国的流行语上。通过对比中日流行语,便于了解特定时期两国在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日流行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许晓雅指出流行语的出现是词汇演变的必然结果,通过研究流行语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更直观地感受社会变迁。而不同国家的流行语不尽相同,其中中国和日本的流行语形态虽然相近,含义却时常大相径庭[2]。王丽娟认为人们可以从社会上新词、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来映射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通过对比,才能够客观地预见社会发展的差异,两国文化之间才可相互促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3]。董青认为中日流行语和而不同,各自在发展进步中,相互交流借鉴、不断融合[4]。

但现有研究尚存不足,比如,研究实例性内容较少、语料不新颖等。《咬文嚼字》作为中国语言期刊的代表,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流行语;日本的《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从1984年开始举办流行语评比大会[5]。因此,本文选取中日两国权威媒体《咬文嚼字》《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所评2016-2021年十大流行语,结合社会背景进行深入对比,从分布领域、词汇特征、相互影响三个维度入手分析,可以补充现有研究的不足。

二、 2016-2021年中日流行语

中国流行语经历了时代变化,反映着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阶段,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奠基时期,而“十四五”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十三五”期间和“十四五”开端流行语的分析(见表1),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表1 2016-2021年中国十大流行语

作为邻国的日本,2016-2021年每年也有新的流行语出现(见表2),不仅反映出时事政治、主要社会现象,还涉及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内外大事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表2 2016-2021年日本十大流行语

续表2 2016-2021年日本十大流行语

三、中日流行语比较分析

1.区别

(1)分布领域。中日两国流行语的分布领域不尽相同。

一是首位流行语。中国每年居于首位的流行语大都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关。比如,2017年中国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九大”相关词语迅速热起来。“不忘初心”“宪法修正案”“文明互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是近年位居第一位的流行语,多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反映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意义。

日本流行语,每年居于首位的大都与运动、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比如,2021年“リアル二刀流”、2020年“3密”、2019年“one team”、2018年“そだねー”、2017年“インスタ映え”,这五年居于第一位的流行语与运动相关的居多,可以看出运动带给日本国民的影响巨大。

二是综合的分布。中国流行语中,与政治、政策、社会现象相关的居多。从每一年的流行语数量可以看出,反映国家发展主流与政策方针的词语居多,比如,“供给侧”“文明互鉴”“区块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反映人们生活与社会现象的词语居次,比如,2020年“内卷”,是指在没有增量资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存量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一种社会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教育“内卷”,反映学生学习压力与竞争的剧增。除此之外,疫情给国内的经济也带来了巨大影响,十大流行语中的“双循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同样的词还有“直播带货”,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品牌开始通过明星、网红主播等以网络直播形式进行商品销售,形成了“直播带货”。

日本流行语中,与运动、娱乐、生活方式相关的居多,尤其是疫情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2020年疫情期间,日本人居家时间变长,于是“あつ森(动物森友会)”游戏的发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名字也成为了流行语。韩国电视剧剧名《愛の不時着(爱的迫降)》也成为了流行语,这说明了日本人居家看电视剧的人数激增;“在线〇〇(在线XX,指在原本在线下完成的事情转到了线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是反映的内容。中国流行语更多的是表达民族情感、主流意识、生活态度、生活状态等。比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忘初心”“工匠精神”;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孩子们居家上演了一幕幕“神兽不归笼,家里鸡飞狗跳”的戏码,这里戏称不省心的孩子们为“神兽”,内含中国民众一种疼爱的情感,“神兽”也因此成为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类似还有“打工人”“后浪”。同时,还有反映社会问题的,比如“鸡娃”“内卷”等都是因具有普遍社会影响的问题而在社会广为流行。此外,中国的流行语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联系紧密,尤其体现在每一年位居第一位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反映了民族与社会发展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对于中国人民具有激励的作用。

日本流行语更多是反映日本国民中流行的吃喝娱乐等事物,比如,“うっせぇわ”“タピる”等。或是具有严肃意义的事件与现象,比如,2019年“#Ku Too(日本女性抗议被迫穿高跟鞋)”,与韩国女性拒绝化妆品运动相类似,也是一场女性意识的觉醒运动。由于“#Ku Too”读音与日语“鞋子”和“苦痛”发音相似,所以采用此双关语作为运动的口号,因此也成为了流行语。

上述中日流行语都能够反映时代的变迁、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及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迫切希望。

(2)词语特征。中日流行语在词语特征上具有不同之处。

一是形式结构。中国的流行语多由单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新造而成,更具凝炼性、衍生性。中国流行语词汇结构凝练、含义深刻,字数大多数不超过三个字,此特点不仅使流行文化易于传播,也使网络交际更加方便快捷。比如,2017年“怼”“尬”等词结构凝练,兼具派生性,由基础词能够衍生出一系列派生词:“怒怼”“怼天怼地”“尬舞”“尬聊”等等。“怼”原本读为四声,表示心里抵触、对抗、怨恨等。不过,作为流行语时常读作三声,用来表达“推撞”“反驳”“驳斥”之意;“尬”取自“尴尬”一词,属于双声连绵词,由“尴”和“尬”两个音节连缀而成,不能拆开理解,但是流行词中的“尬”却标新立异地把“尬”作为一个单音节语素来独立使用。“尬”主要用来形容尴尬情境,与本意相同,但结构更为简洁明了,寓意丰富。

日本流行语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新造而成。这样的结构构成语素多,便于理解,但不够简洁,使用起来颇为繁复。比如,近年日本流行语中频繁出现“ね”“よ”等语气助词。2016年“保育園落ちた、日本死ね(上不了保育园,日本去死)”“ボーッといきてんじゃねえよ!(不要迷迷糊糊地活着!)”等。这种结构以词尾长音、促音的方式来加强语气,起到了强调作用,为原本平淡的语言增添了流行语独有的气势。

二是语言色彩。中国流行语以褒义色彩和中性居多,比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碳达峰碳中和”“双减”等是具有中性客观意义,主要是强调了中国发展面临的现状、如何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具有现实的依据与意义;“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工匠精神”“逆行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具有强烈的褒义色彩,其展示的内涵备受时代与社会推崇。

日本流行语多为明贬明褒、口语化特征明显。尤其是贬义的流行语,比如,“ぼったくり男爵”“アベノマスク”“ご飯論法”等,这些流行语很多是基于现实政治人物、娱乐名人等的不当言行而产生,具有明显的讽刺与反对的感情色彩。

三是词语来源。中国流行语基本来源于汉语本身,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体现。比如,2016年“洪荒少女”傅园慧,“洪荒之力”古代神话中来自洪荒时代的无穷之力,而在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口中却变成了在比赛时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这一用法,不仅反映傅园慧的机智,更是体现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经久不衰,是现代流行文化熠熠生辉的源头活水。此外,中国流行语中,尤其是排名首位的流行语多是取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日本流行语外来词占比较大。比如,2018年“#MeToo”、2019年“ONE TEAM”、2020年“GoToキャンペーン”等。其中,“#MeToo”更是直接复制美国热点事件,即受害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反性侵运动,附上“#Metoo”标签,此事作为热点事件扩散至日本,并登上流行语大赏榜单。此外,日本居于首位的流行语源于运动员的话语颇多。

2.互为借鉴

中日文化交流自古源远流长,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相互影响,因而两国流行语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比如,在日本流行的词语之后会在中国流行,反之在中国流行的词语也会来到日本。

一方面,中国流行语对日本流行语的影响颇深。比如,2018年“eスポーツ(电子竞技)”就是由中国的电竞热带去的,表明中国的热门话题已影响到了日本。2018年之前竞技类游戏在日本并不受欢迎,但由于在中国电子竞技比赛发展迅速,并成为年度流行语,日本国民因此受到影响,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这样的玩法。

同样,日本流行语也对中国流行语产生影响。比如,中国流行语中的“断舍离”一词就来自日本流行语。“断舍离”,来源于日本人沖正弘倡导的瑜伽理念,已成为日本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表明人们开始向往极简的生活方式。此外,2019-2021年在中国流行的“社畜”“996”“打工人”“元宇宙”等词也是由日本原生词汇转化而来。

3.异同的原因

(1)相同的原因。流行语的相同是中日文明交流与互鉴的结果。

一是中日流行语内容涵盖的领域大致相同。都包括政治生活、社会民生,反映着当年国家大事和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二是中日流行语的内容表明两国人民在思想认识和生活追求方面存在相通之处。比如,中日流行语中都有来自体育赛事的流行语,充分体现了两国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体育精神的崇尚。三是中日流行语都集中反映了当年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这点看,中日流行语都能够反映时代的变迁、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及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迫切希望。

(2)不同的原因。流行语的不同究其根本在于两国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

一是影响流行语分布的重点不同。中国的流行语中反映国家大事与国家精神、国家政策、时代精神方面的居多,且占重要地位;而日本的流行语则侧重于生活、娱乐、时尚等方面。二是体现的感情色彩的不同。中国的流行语大都是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尚;而日本的流行语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居多,反映出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讽刺与不满。三是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同。中国的流行语大都是时代的风向标,具有号召、激励的作用;而日本的流行语以社会热点问题居多,具有暴露社会现实的作用。四是构词来源的不同。中国的流行语基本源于丰富的汉语本身,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日本的流行语中外来语占比较大,体现出日本的借用文化特点。

流行语的更新换代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能及时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时期人们认同的热点问题。中日两国流行语存在特性与共性。通过比较中日流行语,有利于由表及里,更加深入地探究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文化、社会背景,从而为两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流行语词语日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流行语大盘点
找词语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黄金时代》日本版
巧借 流行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