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研究

2022-12-12潘晓婷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产业链

潘晓婷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依托农业产业,通过集成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功能等方式,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有机结合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与农业现代化。本文以丽江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示范点建设现状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剖析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为后续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产业链

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有机整合,使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目的。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产业兴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同时乡村振兴也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现状及产业融合模式分析

目前丽江有8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正在建设,分别是玉龙县拉市生态生产生活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宁蒗县永宁高原有机农业乡村振兴示范点、玉龙县白沙镇玉湖农耕文明乡村振兴示范点、玉龙县白沙镇新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四季花开乡村振兴示范点、永胜县三川美丽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果色天香乡村振兴示范点、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生态农业乡村振兴示范点。

(一)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现状

结合调研结果,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内容进行分析:

1.产业振兴

丽江8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主要以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文化多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开南街道以种植玫瑰花为主发展现代花卉产业,融合民族文化与花卉观光旅游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鲜花小镇;拉市镇以适度利用拉市海湿地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以种植雪桃、木梨等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打造野生动物科普基地和纳西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发展文化产业;永宁镇依托泸沽湖生态资源和摩梭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以种植冰酒葡萄、高原红米等发展农业;白沙镇玉湖村和新善村以建设优质牛场发展农业,建设集观光旅游、博物教育、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文旅产业;三川镇以打造“美丽三川”田园综合体和万亩稻田、荷园、果园以发展农文旅产业;荣将镇依托芒果农产业,发展集旅游、农产品采摘加工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庄;红桥镇以种植苹果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依托,利用普米族特色文化发展普米古寨旅游产业。

2.生态振兴

丽江8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南街道着力开展村容环境整治和绿化方案;拉市镇开展拉市海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拉市海沿湖截污工程;白沙镇玉湖村和新善村开展排污管网工程、生态停车场、玉湖生态马场管理中心建设工程;荣将镇开展泸沽湖环湖生态修复工程、泸沽湖垃圾减量化及填埋场建设处置工程、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及环境应急能力提升建设工程;永宁镇开展竹地生态补水工程等。各示范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态资源综合治理、深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3.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所在,振兴乡村文化也就需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丽江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也深入践行文化振兴战略,永宁县着力于竹地民族特色村改造和摩梭特色民居保护项目;白沙镇建设玉湖村综合文化中心;拉市镇积极建设拉市红色文化和爱国教育基地、海之南文创走廊等,丽江各示范点以特色民族传统文化为支点,进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动力,而且培育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4.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突出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以乡村组织振兴带动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丽江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等。通过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白沙镇、永宁镇、荣将镇通过资源开发、出租入股、产业融合等手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了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经济基础。

5.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丽江在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点时注重人才保障,通过“丽江英才计划”、“人才高地十条措施”等政策优先保障丽江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建设的需求,将“万名人才兴万村”等行动优先覆盖这8个试点。通过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培育乡村本土建设人才和能工巧匠,探索“新乡贤”广泛参与农村治理的新模式机制,实施给予引进企业及企业高管一定的奖励补助等人才支持措施。

(二)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产业融合模式分析

1.“三旅”融合模式

“三旅”融合指的是文旅、商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文化、商业、农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均存在密切联系和功能互补性,丽江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时注重将文化产物、商业模式、农副产业延伸融合旅游产业,赋予其新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文旅”融合即文化业与旅游业融合,白沙镇玉湖村以纳西文化和手艺传承为主题,设计建造东巴文化院、白沙刺绣院等十大非遗院落并向旅游业延伸,可作为特色纳西文化景点供游客参观,发展新时代“玉湖经验”全国鄉村旅游示范村、5A级景区村庄;拉市镇打造的海之南文创走廊、纳西文化展示体验区等,建成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地域经济综合体;永宁镇通过竹地特色村改造、摩梭特色民居保护项目等传承传统摩梭民族文化并加入旅游观光路线,不仅拓宽了文化产业市场范围,也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农旅”融合即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南街道以高山花卉产业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花卉产业创新示范园,打造花海景观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复苏和跨越式发展;荣将镇以芒果产业为基础,打造芒果大观园、芒果乡创园、芒乡风情园等景观设施项目,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带动荣将农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商旅”融合即商业与旅游业融合,三川镇开发的荷花乡村旅游路线,依托优质水稻、莲藕产业等农特产业,打造荷塘产业园和水稻产业园,构建了一个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绿色长廊和水际湿地风光区,并与旅行社和旅游平台商等合作形成优质商业旅游精品路线。

2.“三产”融合模式

丽江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的过程中深入融合了第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示范点结合地理特色和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如现代花卉、水果、畜牧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即对第一产业当中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包装,然后再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商铺销售产品。第三产业为服务业,主要以旅游业为核心。丽江通过三产融合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出古城区四季花开田园综合体、户外旅游体育教育基地、自然博物探索基地、玉湖村综合文化中心、芒果乡创园、三川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多元产业融合成果。此外,还创办了玉湖迷笛音乐节、拉市桃花节、三川荷花节等各类特色民俗文化节日,通过文化业态与旅游活动的重组,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3.高新技术智能渗透模式

丽江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时注重应用高新技术于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培育出创新现代农旅融合模式,实现智能农产品种植、智能观光旅游的目的。其中,永宁镇泸沽湖智慧环保信息化工程建造了泸沽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泸沽湖环保所,能够将在线智能环保检测、信息收集发布、综合监控日常管理服务等功相融合,形成“智慧泸沽湖”综合环保管治平台,不仅有效对泸沽湖旅游景区实施智能管控,而且为精准治湖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南街道的智能温室大棚能通过云管理对温室内温度、光照、湿度、水肥气等花卉生产要素的调节监控,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生产高端花卉,不仅提升了花卉的品质,而且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荣将镇物联网可视化中心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将“万物”与数字信息系统、互联网融为一体,利用传感器、无线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分析技术的组合来测量和优化农文旅产业流程,提高产业发展效率。此外,所有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村镇均进行了智能化乡村建设,依托丽江佳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好好生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等企业的技术支撑,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建设观景平台声光电项目、红桥镇冷水鱼养殖基地、循环养殖产业园、美丽三川田园综合体等,并利用5G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平台农产品和旅游产品销售,推动农业种养殖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促进数字乡村建设。

二、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度及产品附加值较低

虽然从8个示范点的建设情况上看,各乡村也在大力发展“三产”融合模式,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于较发达的地区,丽江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融合状态。以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果色天香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例,该地区打造的果子山万亩有机晚熟芒果示范基地主要以发展芒果种植农业为主,以发展芒果基地观光旅游、鲜果采摘、乡村体验等服务业为辅的模式,建立“农业+旅游业”的产业融合示范基地,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则相对较慢,目前仅处于加工生产冻干食品和水果汁的初级阶段,且企业加工能力弱,精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产量小。由于农产品仅限于加工企业的初次加工,缺少精深加工,农产品附加值普遍低于精加工的产品,产品的差异性不强,可替代性较大,再加上当地芒果主要以当地销售和批发外销为主,网上营销方式运用较少,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因此,较难拓宽农产品市场和获取高附加值。

(二)产业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若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势必会受到影响,那么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将降低。由于大部分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普遍存在乡村道路建设不足、农村电力设备陈旧落后、集中式供水和自来水普及率较低、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乡村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受阻,农产品和加工产品无法高效、高速流通,同时也使游客无法快速抵达各乡村景区,严重影响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就目前为止,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均在着手设计和实施乡村道路改造工程、供水保障工程、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垃圾中转站建造工程等,但是各项工程尚未完工,也就说明乡村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这样也大大限制了旅游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技术助力有限,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业绿色高速发展。目前,丽江各乡村振兴示范点产业科技水平较低,虽然乡村均与投资公司、科技公司、文旅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运用到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但是总体来看科技供给水平仍比较低,本土创新科技型企业极少,与其他外省地区乡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的需求。此外,各乡村还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乡村旅游服务人员,难以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中,影响了乡村农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三、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科技创新

就目前丽江产业融合情况来看,农产品加工产业發展滞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三产”融合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将目前丽江在建的现代农业花卉产业创新示范园、果子山芒果庄园等打造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建成自有生产基地、产品包装加工厂、物流配送中心、产品销售专卖店等,既能保证产品有稳定和高质的原料,又能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联盟,乡村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强强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借助信息化、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技术融合应用,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以便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网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的根本保障,由于丽江乡村振兴示范点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各产业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未来可从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人文基础设施和流通性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生产性基础设施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供水保障工程、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之外,还可以适当安装气象监测设施和高产技术型农机设备,以防止恶劣天气的影响和提高农产品种养殖效率。生活性基础设施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环卫设施整治工程、给排水整治工程、垃圾中转站、旅游公厕、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之外,还可以增建供热燃气设施和灯光工程,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人文基础设施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生态停车场、足球场、生态马场、游客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外,还可以增建图书馆、医院诊所、健身运动器材区域、露天影院、特色民宿、酒吧等,在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的同时,也能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经济增长。流通性基础设施除了目前道路改造工程、5G网络进村工程、电力电信整治工程、通信管道入地项目之外,还可以增设快递物流网点和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物流体系,为农文旅产品对外销售提供保障。

(三)加强农村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力度

目前丽江农村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大多会选择外出打工,留乡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思想滯后、文化程度偏低,且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培训,这也影响了农民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直接阻碍了乡村经济发展进程。因此,需要将企业、农业农村局、畜牧局、旅游局等单位的人才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并聘请科研院专家定期为农民开展农旅相关知识讲座和实地培训,将农业实用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旅游服务知识、互联网营销知识等教授予农民,培养出农村科技人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漫漫.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2]宋俊秀,钱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

[3]靳晓婷,惠宁.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动因及效应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9(07).

[4]王小艳.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20(02).

[5]孔祥智,何欣玮.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五市(区)案例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22(02).

(作者单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业链春之奏鸣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