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发展理念下绿色农业生产的路径探略

2022-12-12刘璐斐聂志平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刘璐斐 聂志平

摘要:作为五大发展理念重要一环,协调发展理念契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也是绿色农业生产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绿色农业生产成为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但农业绿色生产不平衡、不协调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产间发展协调性不足、农业经营主体间发展不协调以及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发展失调。因此,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从三处不协调现象着手,探寻绿色农业生产协调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理念 绿色农业生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巢小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与政策扶持机制研究”(编号:7216040031)。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同时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从国内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来看,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产品持续稳定增收。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多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虽然促进了农产品增产,却造成了土壤养分流失、水资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暨于此,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不仅是治理农业双重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

因此,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从协调发展理念和视阈出发,探析绿色农业生产与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聚焦我国绿色农业生产中现存不协调现象,提出旨在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且与国情相适应的绿色农业生产路径,对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顺利推进具有重要价值。

一、协调发展理念是绿色农业生产的题中应有之意

我国绿色农业生产是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大方面。但在农业绿色化生产的进程中,这三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现象。故此,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绿色农业生产进程中是必然选择。

(一)生产发展:一二三产业相协调是绿色农业生产的持续保障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发展方针,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重要目标的根本之策,对提高绿色农产品附加值、延长绿色农业产业链等意义匪浅。第一产业是绿色农业生产的主战场,但仅仅依托政府补贴政策、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农户农技优势进行农业绿色生产的驱动力不足、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第二产业是联结绿色农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中间环节,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但它的发展必须以一三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服务于一二产业的第三产业是整个产业活动的“润滑剂”、“增效剂”,是决定是否采取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农业发展的三个产业是个有机循环体,必须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安全为目标,形成三产融合良性循环发展新态势,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持续保障,并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目标。

(二)生活富裕: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协调是绿色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

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绿色转型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要素,是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微观主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小农户占农业经营户的比例已高达98.1%,因此,当下乃至未来较长时期,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然与小农户长期协同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在此背景下,农业绿色化转型的微观基础得到夯实。在具体实践中,小农户虽然具有精耕细作的优势,但是兼业化和老龄化现象明显,绿色农业生产的先天条件和动力不足,然而,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情况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绿色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知识优势、政策优势和规模优势。如何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绿色农业生产中的多重优势,并带动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生活富裕目标,是个值得商榷的重要问题。

(三)生态良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相协调是绿色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着眼于国家竞争力提高和人民永续发展视角,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基本保障,是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融合体,是金山银山无法替代的财富集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长期奉行增产导向、采用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持续增收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可逆转的沉重生态环境代价。为了响应全球生态保护号召,我国农业发展目标也由“增产、增收”向“稳产、增收、可持续”转变,并开始探索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的转型道路。绿色农业生产是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两山”理论在农业领域的落实和应用。然而,绿色发展不是发展中要兼顾绿色的问题,而是更强调视绿色作为一种驱动力来带动发展。因此,如何统筹协调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国农业绿色转型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考验。

二、协调发展理念下当前绿色农业生产的短板

(一)三产间发展协调性不足

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与农业绿色生产潮流相契合,同时是实现农业三产融合和振兴乡村的有为之道。绿色农业产业链是以绿色农资供应、绿色种养植、绿色产品加工、绿色物流运输和绿色销售为主线,以产品检测、污染治理、废物处理和节能技术推广等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组织结构。但目前我国的绿色农业产业链仍是“单打独斗”的状态,产业间各环节的协同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首先,从绿色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环节来看,在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受限于化肥、农药等促进作物生长的化学制品使用量少、我国绿色农业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且分散等特点,小规模绿色生产难以实现产量效应、质量效应和规模效应,同时也难以为绿色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源泉,进而导致绿色农业产业化进度缓慢。其次,从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加工环节来看,我国的加工技术与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绿色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绿色加工工具连接使用程度不高。最后,从绿色农业产业链的销售环节来看,绿色食品市場的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绿色食品统计年报数据显示,绿色农产品的国内销售额已由2015年的4383.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075.65亿元,增幅约为15.8%,可见,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接受程度明显提升,但信息不对称现象仍将显著存在于绿色农产品的供需两端,消费者无法通过自身能力和手段判断是否为绿色农产品以及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进而影响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绿色农业产业链与旅游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未充分建立起来。

(二)农业经营主体间发展不协调

近年来,在农户经营的基础之上,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力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实现农业绿色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作为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协同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两者还未形成协同发展机制。首先,从成本效应角度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易形成绿色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来分担绿色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深入发展,虽然近年小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化,但国家尚未形成聚焦小农户的完整社会保障和法律保障体系,小农户外出务工风险大,收入不稳定。因而小农更面临着绿色农资、绿色技术投入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使得有绿色农业回归渴望的小农对绿色农业生产望而止步。其次,从收益效应角度来看,一方面,绿色农产品产出量与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相较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文化水平略高,易于掌握绿色农业知识和标准化绿色生产流程,能保障绿色农作物成活率和产出量。另一方面,绿色农产品销量高低关系农业经营主体的直接收入。近年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建立统一运输和仓储设施,起到了降低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的作用,反观小农户并未享受到此项红利。

(三)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发展失调

绿色农业生产是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两者协调发展是有效优化农业结构,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可靠路径。现阶段,我国绿色农业生产进程中,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间不协调现象凸显。首先,从国情角度出发,我国明确了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到提质导向转变的目标任务,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国际上复杂多变的局势以及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持续状态,在稳定粮食供给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助力农民增收也是与国情相适应的迫切要求,因此,为了实现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地方政府存在放松对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行为的管制现象,化肥、农药等化学药物使用量不减。着眼于短期利益,农产品产量能有所保障,着眼于长期发展,不仅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水体污染、降低耕地产出率等生态环境问题,还会阻碍绿色农业转型,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其次,从政策制定及执行角度来看,与欧盟、美国等相比较,美国从1990年就开始出台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和援助计划,欧盟绿色农业的支持政策已达150多项,而我国绿色农业生产尚处起步阶段,绿色农业支持政策尚未形成完整的有机体系,补贴力度也较为有限。在此背景下,绿色农业生产的动力机制难以达成,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保持主体地位,环境负担增加,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

三、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绿色农业生产的路径

在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农业绿色化生产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还存在一定优化空间,采取措施形成产业间融合发展、农业经营主体间协作并进、经济和生态协同保护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态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完善绿色农业产业链,加速三产融合进程

完善的绿色农业产业链是形成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催化剂,通过产业链产、供、销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拓展绿色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提高整体绿色农业发展效率、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一,增加要素供给是完善绿色农业产业链的第一步,是加速农村三产融合进程的催化剂。无论着眼于绿色农业生产链的生产端、加工端还是销售端,我国绿色生产要素供应都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源头上加快绿色农资的研发、加大绿色农资投入力度,同时顺应国家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趋势,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与绿色农业生产融合發展的路径,为供销环节提供符合质量要求和产量要求的绿色农产品。其次,对于绿色农产品而言,企业的最终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加工环节,要加大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发和购置力度,如加大智慧烘干设备等智能化、专业化设备的应用,提高绿色农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提升绿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同时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二,将绿色农业产业链融入旅游、金融等相关产业,构建完善绿色农业产业链。例如,绿色农产品加工环节与旅游业整合协调发展,形成探索体验式消费,便于游客对绿色农产品进行采摘、观赏、包装;从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来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都面临着资金压力,因此,可以将金融业加入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信贷、绿色农业保险产品,为绿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总之,农业三产之间是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绝不能为了“三产融合”而脱离农业本身,协调发展才是绿色农业实现三产融合的目标所在。

(二)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作用,带动小农绿色生产

在我国农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小型经营化”、“农户分散化”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然而,随着农业市场化逐步推进以及农民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小农户弱势及不足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农业科技、产业模式日新月异的当下,绿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任务必须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使其承担。第一,构建绿色农业补贴体系,降低绿色农业生产成本。在绿色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绿色农资价格、绿色农机投入、绿色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是阻碍储蓄不足的小农户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第一障碍。针对这类问题,首先,绿色农业补贴应朝补贴对象精准化方向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集成化程度高,绿色农机、农资、运输补贴总量可适当提高,而小农户可通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作,为其提供针对性小农户的农机租赁补贴来分担绿色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其次,还要注意补贴方式多样化。除了在设立补贴标准时充分考虑各省市的差异,加大对农业大省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还要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在跨省市培训交流时补贴力度,这样,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新鲜血液”来带动本地小农户绿色农业生产的模式应然而生。第二,拓展订单农业业务范围,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收入。近年来,“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营的模式兴起,在一定范围上降低了小农户的风险,增收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降低小农户绿色农业生产风险,调动其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积极性,除了政府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监督以保障双方建立平等契约关系外,还可以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与小农户签订绿色农产品运输合同,由此,一方面小农户能避免在储存、运输过程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农产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合作社可通过追踪链条,精准定位绿色农产品责任承担者,从而形成两者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生产模式。

(三)坚持生态保护为重点,驱动农业经济增长

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稳定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促成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态势是重中之重。第一,鼓励并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绿色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协调发展路径,协调粮食生产“数量”与“质量”关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能的必要举措。2022年,经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特别强调绿色农业生产理念,可见,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快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靠路径,因此,为实现粮食产量和质量双提高的双重目标,必须探索高标准农田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持续发展路径。第二,丰富绿色农业支持政策。层次分明、目标清晰、体系完善的绿色农业支持政策是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关从业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工作的基础保障,为此,需要对各项支持政策进行顶层设计,梳理收入支持政策、生态支持政策、粮食安全政策等各项政策,并强调政策间的协调发展。第三,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发挥地方政府功能。为解决绿色农业生产监督不到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中,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地方政府作为管理协调者,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有序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态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茂林,聶贤苗.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意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3):3-7.

[2]黄娟.协调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思考——借鉴莱茵河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经验[J].企业经济,2018,37(02):5-10.

[3]张全胜.人民美好生活: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39(04):14-19.

[4]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题报道[J].中国合作经济,2022(02):39-50.

[5]崔海霞,宗义湘,赵帮宏.欧盟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演进分析——基于OECD农业政策评估系统[J].农业经济问题,2018(05):130-142.

[6]马红坤,毛世平.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绿色生态转型:政策演变、改革趋向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9(09): 134-144.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
在新理念引领下开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浅议卫生职业学校在教书育人中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新发展理念与大学英语教育:渗透与升级
关于民生建设,习总书记怎么看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