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灸介入时机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影响*

2022-12-09陈雪平王妙华虞露长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总分差异疗效

陈雪平,王妙华,虞露长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好发于秋冬季节[1~2]。借势于“春夏养阳”的思想,冬病夏治以夏至为标志性时间节点,最佳时间是治疗的关键。“三伏灸”是中医治未病及时间治疗学思想的体现,三伏天作为一年之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期,常被选择用以治疗秋冬的好发病。我科临床上在三伏天时期治疗AR患者后取得满意结果,但对于具体治疗时间仍存疑,因此课题根据治疗时机的选择进行分组研究,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龙岩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接受三伏灸(2017年~2018年)的符合入选标准的AR患者,根据辨证情况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中途退出本研究而脱落者共17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8例,最后纳入的有效病例为治疗组91例(辛日组31例、癸日组30例、己日组30例),对照组9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类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的诊断和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5岁~50岁之间;③本人自愿参加此次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西医或中医诊断标准者;②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类疾病及传染病者;③正处于发烧或感染期;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⑤治疗部位有皮肤受损者。

2 治疗方法

2.1 灸疗用具

①生姜:选用形状、大小相似的新鲜生姜,切成厚薄均匀的圆形小片,厚度0.3 cm~0.5 cm,直径1 cm。②艾炷:将艾绒做成大小相似的圆锥形,底面直径约0.8 cm,高度约2 cm。③药方:统一拟定中药配方,药物组成:白芥子344 g,元胡688 g,甘遂344 g,细辛344 g,肉桂86 g,生附子172 g,苦参516 g,共2.5 kg。将每味中药研磨成粉,用姜水调和成糊状,用模具制成大小相同的药饼。④胶布、酒精、火柴等,均由龙岩市中医院提供。

2.2 具体操作方法

嘱患者放松身体,选取俯卧位,暴露背腰部,分别选取大椎,双侧肺俞、脾俞、肾俞。首先在穴位上放置生姜片,随后在生姜片上放置艾炷,点燃艾炷,即行隔姜灸操作,艾炷燃尽后即刻更换下一个艾炷,以3炷为1次治疗。三炷燃尽后,在施灸穴位上,贴敷药饼,用胶布固定,敷贴时间按个体差异,定为4 h~6 h,并告知注意事项。

2.3 对照组

逢庚日治疗,共3次。

2.4 治疗组

①逢辛日治疗,共3次;②逢癸日治疗,共3次;③逢己日治疗,共3次。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主要观察指标: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由鼻塞、流涕、鼻痒、喷嚏四个症状构成,每个症状均分为5个等级,由轻至重分别为:0:无症状,1:轻微,2:中度,3:较重,4:非常重。鼻症状总分最高可达16分。②次要评价指标: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按症状有无得分:0:无,1:有,共有5个症状分别为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鼻或眼部疼、或口腔上颚疼痛、头痛。最高分可达5分。③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总共24项提问分为7个维度,最终结果记为每个维度评分之和,总分达144分。

3.2 疗效标准[5~6]

依据TNSS分数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显效:疗效指数>70 %;有效:25 %≤疗效指数≤70 %;无效:疗效指数<25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3.3 评定时间

①治疗结束评定时间:三伏结束日;②电话随访期评定时间:立冬、三九结束日。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年龄采用Mann-WhitneyU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组内比较选取非参数检验;辛日组、癸日组、己日组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参数检验。性别为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2检验。疗效评价为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5 治疗结果

3.5.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1.21 %,对照组82.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组内辛日组治疗有效率93.55 %、癸日组96.67 %、己日组83.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辛日组、癸日组的疗效高于己日组。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5.2 两组T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TN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TNS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见表4。治疗组中三组治疗前TN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辛日组、癸日组的评分低于己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TNSS治疗前后评分比较(X±s,分)

表5 治疗组TNSS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

3.5.3 两组TN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TNN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及对照组TNNS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见表6。三组治疗组治疗前TNNSS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辛日组、癸日组的评分低于己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6 两组治疗前后TNNSS评分比较分)

表7 治疗组TNNSS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分)

3.5.4 两组RQL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QLQ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RQLQ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见表8。治疗组中辛日组、癸日组、己日组三组治疗前RQLQ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辛日组、癸日组的评分低于己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8 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分)

表9 治疗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分)

4 讨 论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学上属“鼻鼽”范畴,初见于《礼记·月礼》[7],《素问·脉解篇》首次提出“鼻鼽”之名。其病因病机复杂,众多学者认为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加之风寒邪气侵袭机体,内外因素相互影响,发为本病,病位在肺、脾、肾三脏[8]。《诸病源候论·鼻病候》[9]言:肺气通鼻,肺脏虚耗,卫外不固,寒气从鼻入肺,肺失宣降,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故津液不能循常道运行,导致鼻塞流涕。肺主皮毛,通鼻窍,肺气衰弱,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肺失宣降,津液停聚,鼻窍不利,可致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阳虚弱,摄纳无权,肺失温润,可致水湿外溢成涕。五行理论中,脾为肺之母,“中央土以灌四傍”,“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气虚,气血生化无源,肺失所养,可见鼻窍不通。因此,本病病情迁延难愈,症状反复发作,临床多以温肺通窍、固肾纳气、健脾益气论治。

冬病夏治以“三伏灸”为代表[10]。“三伏”一词始见于唐代《初学记》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故三伏天有30 d或40 d,在此期间,患者治疗的最佳时间选定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本课题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指导患者选择三伏灸治疗日期,即肺气虚寒证者选择辛日,脾气虚弱证选择己日,肾阳不足证选择癸日。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三伏灸期间,逢庚日、辛日、癸日、己日治疗结束后,TNSS、TNNS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比庚日组,逢辛日、癸日、己日组治疗结束后,TNSS、TNNSS、RQLQ评分均更低(P<0.05)。逢辛日、癸日、己日三组治疗组之间比较可知,治疗结束后,三组的TNSS、TNNS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逢辛日、癸日的治疗效果最好。因此,三伏天期间三伏灸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逢辛、癸日治疗效果最优,表明三伏灸期间,通过辨证的方法,指导患者艾灸日期,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天干配脏腑理论源于《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其日戊己”,“肾主冬,其日壬癸”,“肺主秋,其日庚辛”,指天干与脏腑相配,并有属阳干而配腑,属阴干而配脏的“内五行”理论[11]。因此天干与脏腑相配后,即有甲己属脾,庚属大肠,辛属肺,癸属肾之理。人体病理可由天干地支应象。庚金显申应象于大肠疾患,如大便干结、痔疮等;辛金显酉应象于咳嗽、急性肺疾患,辛金显丑应象于感冒,辛金显戌应象于咽干等相关肺系疾患;癸水显子应象于口干口渴,癸水显丑应象于皮肤干痒、大便稀溏等肾津亏虚、濡养不足等疾患;己土显丑、己土显未应象于脾胃系疾患,如腹痛腹胀[12]等。结合三伏天为庚日,庚日属金、属大肠,因过敏性鼻炎与肺、肾、脾相关,推论相应日子属性,即辛日属金、属肺,癸日属水、属肾,己日属土、属脾[13]。现阶段临床研究显示冬病夏治在呼吸系统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咳嗽等肺气虚或阳虚症者;冬季为寒冷天气,冬应人体五脏之肾,冬病患者由于肾阳虚过甚抑或寒邪太过,疾病治愈较缓,冬病夏治三伏灸法同样适用于肾阳气虚弱或寒邪太过患者。辛日为肺经所主,是肺经气血流通最旺盛之时,癸日为肾经所主,也是肾经气血流通最旺盛之时,补肺纳肾乃治本之图。以“三伏天”之天气感应于人体五脏六腑之人气,外通皮肤,内达脏腑,顺势顺行,疾病则安。因此符合该课题研究显示的辛日、癸日治疗效果最优的结论。

三伏天时期,天、地、人遥相呼应,人体吸收天地间清气,配合三伏灸之阳气,人体阳气达到鼎盛,顺应自然,使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从根源上解除患者症状。且三伏灸所用之生姜,与天干辛的五行属性相类,故生姜应象于辛金可发散风寒,调畅表里。三伏灸结束后,用根据患者辨证所配置的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在夏季阳气最旺盛之时使药物经皮吸收刺激经络腧穴,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效[14],起到对冬季易发疾病的防治作用。

本课题根据“冬病夏治法”及“天干纳脏腑法”理论,择时辨证施治以确定最佳治疗时机,一方面加强“益气温阳法”的作用,一方面指导治疗合宜的时间,体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契合性,使三伏灸具体实施时间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有效化。

猜你喜欢

总分差异疗效
相似与差异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找句子差异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