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摇颈拨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研究

2022-12-09李文慧祝木星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颈痛医者颈椎

李文慧,祝木星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pain,CNSNP)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颈部疼痛,且病程超过3个月[1]。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质的改变,罹患颈痛的人数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在全球,慢性颈痛是造成的残疾第四大原因[2]。慢性颈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中药、针灸、推拿、物理治疗等,疗效显著。推拿以其疗效好、成本低、副作用小、治疗过程清晰透明等优势得到患者广泛认可。本研究观察摇颈拨筋法干预CNSNP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慢性颈痛患者来自2020年7月~2021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随机分为摇颈拨筋法组(30例)和传统推拿组(30例)。摇颈拨筋法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9岁~59岁,平均(36.4±11.3)岁;病程3个~23个月,平均(13.8±6.6)个月。传统推拿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37.7±10.6)岁;病程3个~24个月,平均(16.5±5.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加拿大整脊疗法治疗成人颈痛循证指南解读》[3]中制定慢性非特异性颈痛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满18周岁,60周岁及以下,性别不限;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颈部外伤史、颈部手术史及肿瘤病史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肾、肝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行为异常等无法配合的患者;③接受本研究之前1个月内有过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服药等;④备孕或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摇颈拨筋法组)

①浅层舒筋法:患者坐位,a.在颈部,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在颈后正中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方肌走形区)上下往返操作3遍~5遍;b.在肩部斜方肌分布区,两肩胛骨之间,医者用法往返操作3遍~5遍;c.医者以拇指点按法在颈肩部阿是穴、双侧肩井穴、天宗穴、风池穴、肩中俞、天柱穴等穴位操作,以酸胀得气为度。②深层柔筋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a.摇颈+拨筋法:医者以左手扶住患者前额,右手置于患者颈后,拇指抵住患者颈部病变处,其余四指扶持于对侧,左手微用力使患者头部后仰,同时右手用力按压颈部肌肉至拇指下感受到条索时,左手向左摇动患者颈部,右手向右弹拨肌肉条索,双手反向同时用力,通过配合颈部的摇法,加大弹拨的力度和深度;b.医者一手扶其前额,一手拇指抵于病变颈椎棘突处,使其头部后仰,拇指向前按压棘突,双手同时相对用力;c.医者一手扶其前额,一手拇指按压在患者头枕部(风池穴)肌肉附着点处,双手同时相对用力,按压附着点隆起的肌肉;d.在颈根处,医者以肘进行按压,使患者头部稍向对侧偏斜,施术肘向下按压达到一定深度后停止加力,顺势进行弹拨,辅助手置于其对侧肩部以平衡身体。以上每个手法各操作2遍~3遍。③正骨法:患者坐位,头略向前屈15°左右,医者站于其侧后方,一手托起下颏部,一手抵握住其后头部,医者双手反向用力将其头部向右,或向左旋转至其病理位或功能位后之“扳机点”后,顺势用一个瞬间快速而有控制的推冲力,使颈椎的旋转幅度在扩大5°~15°,然后再将其头部缓慢回旋至起始位,以纠正关节紊乱。④结束手法:医者在颈部用拿法操作2遍~3遍,再轻轻拍打、叩击肩背部数次。患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治疗过程共持续15 min~20 min,总疗程为4周。

2.2 对照组(传统推拿组)

患者坐位,先按揉风池、肩井、肩外俞、肩髃、曲池、合谷等以酸胀为度,后在颈肩部施以法,颈项及肩井部施以拿法,以酸胀为度,最后实施颈椎斜扳法结束。患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治疗过程共持续15 min~20 min,总疗程为4周。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3.1.1 视觉模拟评分(VAS)

是用0~10表示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无疼痛;3分以下表示有轻微疼痛,但尚能忍受;4分~6分表示有疼痛并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分~10分表示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及食欲。

3.1.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

颈痛及相关的症状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个部分共10个项目,由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填写,每个项目分值为0分~5分,共50分,分数越高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值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DI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4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中医学认为,痹证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肝气衰,筋不能动。”或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证治准绳·颈项强通》篇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然则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明确指出风寒湿邪入侵致病,因痹多发于五体,五体形于脏腑之外,是直接与自然界接触的组织,故最易受外界邪气的侵袭[4]。或外伤劳损,气滞血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理伤续断秘方》云:“劳伤筋骨,最易疼痛”,表明外伤、劳损可导致筋骨损伤,气滞血瘀,经脉瘀阻而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主要与两点有关。一是与颈部动静力系统失衡有关,内源性稳定主要包括椎体、椎间盘及其附件,维持静力平衡。外源性稳定主要是指与颈椎相关联的韧带结构及椎旁的肌肉等软组织结构[5~6]。正常情况下,颈椎周围肌肉依靠自身特性维持颈椎姿态,长期的不良姿势导致颈项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异常与退变,肌肉张力改变,出现颈椎的动力平衡失调,颈椎周围软组织力学性能长期降低,日久则可引起颈椎静态失衡,出现颈椎曲度变直,导致疼痛的发生[7]。几乎所有的颈椎韧带均有神经支配,一旦应力达到一定阈值,这些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即可传入冲动至中枢而产生痛觉。因此,颈椎韧带的力学异常可能是引起颈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8]。二是与炎症反应有关。多项研究证实,机体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时,会释放多种可引发、加重疼痛的炎症介质及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E2、组胺。此外,在慢性损伤处常见局部微循环受阻而缺血、粘连组织代谢产物堆积、肌肉筋膜痉挛疼痛等病况[9~10]。

推拿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解痉、滑利关节的作用。颈伸肌群在颈部运动和姿势保持中起重要作用,由浅到深分别为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多裂肌[11~12]。一指禅推法、法属于摆动类手法,作用于浅层软组织,作用力柔绵不绝如行云流水,连续性、节律性流畅自然,力量稳如磐石,使能量连绵不断地作用于肌肉组织,使挛缩的肌肉得到均匀、柔和的作用力,软组织充分舒展,肌肉韧带紧张度降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局部炎症的吸收,减轻疼痛[13];通过点按风池穴能有效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刺激,达到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作用。《针灸秘传》云:“肩井,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点按肩井穴可有效释放和改善斜方肌及冈上肌的肌张力和活动度,明显缓解颈肩部疼痛及改善颈椎活动范围[14]。天宗穴、天柱穴等皆分布于肩背部,正所谓“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点按上述经穴可降低筋膜及局部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组织活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经研究证实,多裂肌形态的改变是引起慢性颈痛的重要影响因素[15],多裂肌位于颈部肌肉最深层,推拿作用力足够渗透才可抵达,但手法应切忌力量粗暴,避免强作用力与丰厚坚韧的肌群直接抗衡形成医疗性损伤,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减轻手法治疗的副作用。本法通过双手配合施加于局部的双向作用力,在弹拨深层肌肉的同时,通过摇颈控制颈椎的活动方向,放松局部肌肉,加大手法作用力的同时减少肌肉的拮抗力,可以使作用力更易渗透,达到深层颈部肌肉,解除肌肉粘连、僵硬,恢复软组织弹性,消除炎症水肿,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同时摇法通过活动关节,可加大椎间隙,减轻对血管、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16]。在颈椎各个棘突处施以相反作用力,在颈部后仰的同时予以一推力,使变形的颈椎曲度恢复正常,此手法需要术者控制力的大小及传导方向,还需控制颈椎小关节的调整角度。在调整颈椎序列的同时还可以刺激项韧带,激活项韧带的修复能力,使其弹性可以恢复,维持颈椎稳定性。最后,通过拿法、拍法作用于颈肩部,进一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舒筋通络止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和NDI指数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NDI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摇颈拨筋法治疗CNSNP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手法。摇颈拨筋法是调筋手法与正骨手法相结合,可松解粘连、解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促进软组织修复,进而调整颈椎序列、纠正颈椎紊乱。

综上所述,摇颈拨筋法治疗CNSNP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颈痛医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