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2-12-09李玉玲黄莲英韦建磊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酮体恶心脾胃

李玉玲,黄莲英,韦建磊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频繁,头晕、疲乏,甚至恶闻食气、食入即吐者,称“妊娠恶阻”[1]。现代医学认为,恶阻主要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降低,饮食消化吸收减缓而引起的反射性呕吐[2]。情志不畅及神经系统不稳定的人更易发生妊娠恶阻。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主要病因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甚则气血两虚[3]。妊娠恶阻可造成患者体重下降、脱水或酸中毒,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可导致流产,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止吐及补充能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临床上常采用维生素B1肌注、止吐药物及碳酸氢钠、葡萄糖、维生素等静脉输液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反复注射、穿刺也可给患者造成痛苦,患者不易接受。目前尚无快速帮助患者止吐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妊娠恶阻[5]。中药外治疗法副作用较少,且安全,无痛苦,治疗恶阻效果显著,日益受到临床关注[6]。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妊娠恶阻提供借鉴,有力推广中医护理的发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0月期间在泉州市中医院妇科治疗的80例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胎次、孕周、尿酮体、既往消化道病史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7]中妊娠恶阻的诊断标准评定。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脾胃虚弱证者呕吐清涎,口干,神疲乏力,倦怠思睡,脘腹作胀,时或矢气,舌淡苔薄,脉缓滑无力。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脾胃虚弱证妊娠恶阻诊断标准者;②全程在我院接受治疗者;③意识清楚,有能力参与本调查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8]

①葡萄胎、异位妊娠者;②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者;③妊娠合并先兆流产、稽留流产者;④对中药过敏者;⑤穴位贴敷部位有瘢痕、破损者;⑥意识不清,没有能力参与调查者;⑦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愿参与本调查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1.1 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静脉输注液体不少于3 000 mL,包括碳酸氢钠、葡萄糖、复方氯化钠,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钾元素;肌肉注射维生素B1,使其尿量不少于1 000 mL。

2.1.2 生活指导

指导严重呕吐的患者暂时禁食,待呕吐症状好转后,先予流质膳食,后普通膳食。需根据个人所需,选择喜食之物进餐,且应营养丰富、清淡平和,少量多餐,忌辛辣、坚硬食品,多吃凉爽清口之品。注意避免烹调气味对孕妇的刺激,以免引起呕吐的发作。每次呕吐完可用盐水适当漱口,可缓解其口干、口苦症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1.3 情志护理

告知患者妊娠恶阻与情志的关系,情志不畅会导致其症状加重,应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多听音乐或阅读书籍,转移注意力。可与病友沟通交流,总结经验。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7 d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次。治疗前,告知患者穴位贴敷作用机理,取得知情同意,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中药颗粒(砂仁、桑寄生、女贞子各20 g)和姜汁调成膏状,取适量药物糊于空白敷贴中央,贴在双侧内关、中脘穴上。随时注意贴敷的部位是否过敏或有无不良反应,4 h后撕掉贴敷并帮助患者清洁皮肤。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9]

治愈:恶心呕吐停止,诸症消除,停止治疗后无反复,尿酮体阴性;有效: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进食改善,或呕吐诸症消失,但停止治疗后又见复发,尿酮体好转或阴性;无效:恶心呕吐等症改善不明显,尿酮体持续阳性。总有效=治愈+有效。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穴位贴敷对妊娠恶阻疗效显著。

4 讨 论

呕吐是妊娠早期症状之一,多发生在怀孕2个~3个月期间,轻者出现食欲减退、择食、恶心及轻度呕吐等现象,一般3周~4周后自行消失,无须特别处理,少数患者症状较严重。而脾胃虚弱证患者多因脾胃素虚,升降失常,孕后阴血下聚养胎,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随胃气上行,中阳不振,清阳不升,故恶心呕吐不食,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或痰涎,腹胀,头晕疲乏,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缓滑而无力[10]。患者可出现饥饿、酸碱和水电解质失衡,严重可导致高热、黄疸、脉搏加速等肝肾功能受损症状。临床上多采用西医进行对症治疗,如静脉补液及肌肉注射止吐剂,临床疗效不明显,易反复。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治疗患者恶阻的重点是让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显著,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穴位贴敷的中医方法来治疗恶阻[11]。穴位贴敷是把药物磨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膏剂,贴敷在患者身体相应穴位上,用来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无痛疗法[12]。由于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五脏六腑和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可感应刺激、传导信息,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保持协调和平衡。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可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改善经络气血和五脏六腑功能,可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还可通过皮毛,由表入里,促使药物吸收,发挥较强的药效。本研究采用砂仁、桑寄生、女贞子三味中药来安胎理气、和胃醒脾。砂仁味辛,性温,化湿开胃,温脾和肾,安胎止呕;桑寄生苦甘,补益肝肾,疏通经络,安胎;女贞子苦甘、平,养阴益肾,补气和血。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主治胃痛、腹胀、呃逆、呕吐;中脘穴属任脉,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将药物贴敷在双侧内关及中脘穴上,通过药物和穴位刺激,进行体液和神经调节,达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目的[13]。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有较好的疗效。运用中药穴位贴敷可直接施于体表,刺激相应穴位,作用迅速;无创伤,安全,副作用少[14],可以随时观察皮肤适应和耐受情况,如有过敏现象可及时进行处理;无须直接入口,不伤害胃肠道,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药物,不伤害肝肾;操作简便,具有经济效益;中药有效成分不易散失,且病症不易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酮体恶心脾胃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尿酮体“±”或“+”代表啥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