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2022-12-09赖小军张艳艳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艾灸穴位疗法

赖小军,张艳艳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江西 新余 338025)

大隐静脉曲张是指由于浅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静脉内压力增高等引起大隐静脉迂曲、伸长、进而呈现出迂曲怒张状态,其病因相对复杂,目前多认为与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妊娠、习惯性便秘等有关。血管长时间呈曲张状态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患处出现色素沉着、斑块、皮炎、湿疹、局部瘙痒不适、经久不愈的溃疡等,严重者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组织器官功能都严重下降,血管功能、静脉壁瓣膜功能退化,加上体力差,活动少,导致其更易得静脉曲张症[2]。目前,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手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术后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出现肺动脉栓塞、急性心梗,危及患者生命[3]。为探索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方法,笔者采用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大隐静脉曲张术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34岁~83岁,平均(45.56±5.18)岁;病程1 a~10 a,平均(4.15±1.36)a。观察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6岁~82岁,平均(47.14±5.96)岁;病程1 a~12 a,平均(3.97±1.54)a。两组一般资料构成基本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的诊断标准;②术前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且进行手术治疗者;③彩超检查提示深静脉通畅、无手术禁忌证;④无下肢血管手术史者;⑤患者知情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手术标准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不能配合进行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治疗者;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和护理。麻药过后指导并鼓励患者下床适度活动,术后6 h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河南海尔森药业,批准文号:H20060190),1 d 2次,预防静脉血栓,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使用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治疗。患者取半卧位并抬高床头30°,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取患侧涌泉穴、悬钟穴、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六个穴位,依次进行艾灸,每穴5 min,2次/d;艾灸结束后在患者承受范围内指导患者做膝关节小范围屈伸活动,即踝关节屈伸运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10次/组,2组/d,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4]:治疗前后分别于清晨采集两组患者空腹时的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ELISA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②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采用的血凝仪(法国STAGO公司)分别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细胞比容、低切血黏度、高切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沉[5];③术后并发症:观察治疗后两组皮下血肿情况,治疗1周后观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检查肝肾功能(空腹抽血检查)。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较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3.3.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0 %,低于对照组的24.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4 讨 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静脉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沉重乏力、色素沉着、皮炎、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临床症状较轻,妊娠期妇女或不能耐受手术者一般采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等治疗;部分局限性病症患者可使用硬化剂治疗,但该方法较为局限,且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一般不提倡使用;手术已成为大隐静脉曲张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6]。但手术会破坏静脉壁,使血液流速变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出现肺栓塞危及生命[7]。因此,大隐静脉曲张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显得非常重要。

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性预防治疗副作用大,容易引起出血性疾病,使用穴位艾灸及运动疗法通过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运而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目的、副作用几乎为零[8]。由于手术对静脉血管壁的破坏作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的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对患者炎症因子改善作用良好。高凝状态存在于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全程,表现为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低切血黏度、高切血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升高,使用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观察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0 %,低于对照组的24.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穴位艾灸加运动疗法来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艾灸穴位疗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