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体育场馆的空间变迁与价值重构

2022-12-09宋宇峰陈林华张海杰袁雅欣邵丽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后现代体育场馆曼联

宋宇峰陈林华张海杰袁雅欣邵丽娟

(1.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424;2.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1424;3.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424;4.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1424)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关心、重视体育事业,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引导我国的体育事业健康且有秩序地发展。十八大中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从此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远大目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并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战略任务之一。

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承载,在新的发展阶段承担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任,因此体育场馆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建设体育新空间,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以往,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基本以大型赛事举办为主要任务,服务群体狭隘、功能相对单一,在层次化、数字化、审美化、功能化等方面均有所欠缺,难以承担当前促进体育消费和发展体育产业的重任。在新发展阶段,文化商品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文化消费空间走向层次化、数字化、审美化趋势明显,大型体育场馆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的重构刻不容缓。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推动场馆空间转型的原动力

大型体育馆形态空间的转型,是指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力量作用下,大型体育场馆功能—物理空间、文化—社会空间和治理—制度空间的演变、重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型体育场馆空间的区位规划、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营造和空间治理都会发生变迁,场馆所承载的功能和价值也将发生重构。在网络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大大地推进了大型体育场馆空间转型的进程,以“体育+”为核心的多重体育空间正在悄然兴起。

当前,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愿意花更多时间投入体育活动,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并且,人们对体育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体育的物质需求。也即是说,人们不仅需要体育场馆承担运动健身和赛事观赏的基本功能,还需要通过体育场馆的空间消费来满足体育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因此,传统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大型体育场馆需要发展成多重空间的重叠,诸如运动空间、市场空间、社交空间、消费空间等,应该将其打造成多维度的“体育+”的空间格局,使原本功能单调的体育空间更加多样化,从而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空间再造与价值重塑的目标。综上,在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大背景下,大型体育场馆空间转型是大势所趋,其空间功能的多样化、价值的多元化将有力地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发展。

2、“体育+”多重空间重构是场馆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全民健身需求逐步走向多元化,公民们对于大型体育场馆的理想定位也逐渐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运动以及健身功能,体育场馆成为城市中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围绕居民需求加快大型体育场馆空间服务转型,在场馆空间结构、功能布局、氛围营造和空间治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变成一个多重功能与价值重构的场所,这便是场馆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根据鲍德里亚的观点,后现代社会的消费商品是功能价值、符号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后现代消费最显著的特征即是从物质功能的消费发展到符号价值的消费,也即从功用消费到意义消费的转变。在后现代社会,商品的符号价值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空前重视,符号意义在生产商那里被有意识地生产出来,在消费者那里被有意识地消费。因此,在后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新时代的公共体育场馆应当是融运动空间、产业空间、社交空间和消费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城市体育文化空间,也可以被视为城市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

2.1、运动空间

体育训练与竞赛是大型体育场馆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功能,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场地设施既可以满足健身消费者的运动健身需求,也可以满足专业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可见,传统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相对单一,往往仅考虑场地设施和空间是否满足特定赛事举办的技术要求,较少考虑到赛后空间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因此,在新发展阶段,随着体育运动的种类与形式进一步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场馆开始进行场馆功能的转换或多样化开发利用,并更多地赋予场馆运动社交的功能,运动空间的设计优化逐渐成为重中之重。以宁波奥体中心为例,其运动空间的总体设计从体育专业角度出发,采纳各异的色彩定义场馆的不同属性。如,以橙色作体育馆的主色调、以蓝色作为游泳馆的主色调、以绿色作全民健身中心的主色调,不同的色彩基调为各个功能场馆作了风格区分,彰扬场馆的各自特色。明快的橙色用以营造热烈的比赛氛围,为场馆带来非同一般的动感;清爽的蓝色与泳池之中水波的光影相互交叠,增强舒适观感,有助于运动者调节肌肉、舒缓压力;绿色的基调则旨在给大众带来轻松体验。这样的色彩美学无疑是新时代运动空间审美化的优秀范例。

2.2、产业空间

以产业链的视角展开,体育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系统,横跨多个行业,其中,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场馆运营为体育赛事运营、公众运动健身提供空间载体,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产业,与体育用品、体育广告、体育培训等衍生产业息息相关。此外,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体育场馆也可以承担除体育运动外的其他功能:作为一个地区标志性的场域,大型体育场馆自然有足够良好的条件承接演艺、娱乐、展览、旅游等多产业的活动。由此可见,公共体育场馆具备成为文娱产业的市场空间的潜质。而且,体育场馆还可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商贸、休闲健身、体育养生等一系列产业,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集群。

经营业务的拓展能够变传统体育场馆为多元产业空间,然而高昂的场馆运营成本无疑是大型体育场馆避无可避的一道难题。所幸,无形资产相关产业能提供破局之机。依据国外一些优秀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经验,它们的利润大部分源自无形资产,而非来自场租、餐饮等等。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主要有商业冠名权、VIP包厢使用权、广告开发、商业赞助以及特许经营权。例如,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澳大利亚体育场,它在奥运会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它将冠名权以每年1000万澳元的价格出让给了澳大利亚电信公司后,才渐渐开始盈利。

2.3、社交空间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城市文化场域中的一种,它不仅仅是实体的运动健身空间,更是大众的体育文化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在此得到实现。相比依赖于健身设施的居家健身,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现场感。后现代的人们健身的理由不再只是健身本身带来的生理裨益,更是为了作为一个健身者的心理认同。公共体育场馆以体育为媒介,为出于进行某项运动、观看某项赛事的目的来到体育场馆的顾客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社交文化空间——紧扣体育联结不同阶层的人群并构建一个共同体,予不同的个体以统一的归属感。因此,它可以让顾客为融入这一共同体而进入体育场馆运动、观赛,而非出于运动、观赛目的去某一场馆,进而成为顾客们在高度原子化的后现代社会中缓解孤独感、寻求身份认同、感受情感共鸣的宝地。

人们进入公共社交文化空间,意在获得娱乐体验、交流机会。在传统的公共社交文化空间中,文化传播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多于对话,大众通常是信息的被输出者,缺乏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化交流体验。新一代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交空间应当采用温和的方式击破资本、阶层、大环境酝酿出的割裂,弥补当代社会中疏离的人际关系与松弛的社会纽带。

2.4、消费空间

后现代的消费者通过符号性的消费活动来与客体、集体、世界建立联系,借消费品建构自我与社会群体认同,而消费品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公共体育场馆中的商品,是一种文化符号性的消费品。根据芝加哥大学的特里·克拉克教授的观点,文化作为一种传导性举措,可以借助文化场景的塑造来刺激文化消费。因此,逐步顺应后现代形势的公共体育场馆需要深植文化根基,创造更多文化符号以关联多种行业,将它们纳入消费空间的版图之内。

以地处北京西城区的“曼联梦剧场”为例子,这一场馆包含了体育运动、餐饮服务、商品零售、家庭互动、球迷娱乐等多项主题。在“曼联梦剧场”中,有着红魔队史博物馆、精准复刻的曼联更衣室、足球游戏互动体验区等多个分区。红魔队史博物馆采用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展现老特拉福德球场的绚烂与辉煌,予游客们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曼联主题餐厅的总体布局与细节设计力求呈现原汁原味的英式足球风格,使老特拉福德球场的氛围得以完美烘托;它的菜品设计也别具匠心,糅合了大量曼联元素,易见对于这一主题的着力呈现。而曼联更衣室体验区则是老特拉福德球场的真实还原,即便是普通的楼梯台阶也都是依照老特拉福德球场的通道所设计,意在用满溢的红魔元素为顾客打造绝佳的球迷体验。曼联梦剧场专卖店除去球衣、训练服这些基本的文化周边商品外,还会出售在过去只有在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官方商店才可以购买的一系列特许经营产品,更是体现场馆的特殊意义,将消费与购物上升到“沉浸体验”与“圣地巡礼”的文化认同。

3、大型体育场馆空间转型的路径选择

从传统功能单一的体育场馆,到简单拼接型“体育场馆+小型超市”,是公共体育场馆从1.0到2.0的变迁,那么对于现代消费背景下的体育场馆改革创新则可以称为是3.0的文化生活一体化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健身需求的增长,像乐视体育、腾讯体育、虎扑体育这些做健身运动社交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和一些体育场馆达成合作,开始做具有标志性的3.0体育文化空间。比如,乐视体育和华熙国际签署协议,将五棵松体育馆冠名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时长为5年。类似这样的场馆改造,给体育行业带来了创新的灵感。现在处于后现代消费背景驱动下的公共体育场馆,正在以之前1.0到3.0的变革为基础,向 4.0智慧化复合型的体育文化中心发展。

英国社会学家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年)认为,消费主义是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非常中心的范畴。后现代消费主义也是一样,它不只是一种满足物质欲求的简单行为,还要满足人们的体验,成为人们表达自我的符号和工具。在这样的后现代主义消费背景下,墨守成规的发展并不明智,应该融合互联网产业打造出4.0智慧化复合型的体育文化中心,打造出满足当代年轻人所追捧的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同样以“曼联梦剧场”为例,由曼联足球俱乐部和其中国的合作伙伴华锐娱乐(Harves Entertainment)共同打造的它,通过顶尖科技的应用和不同业态的引入,为光顾的用户提供体育运动和足球文化的全新体验,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体育主题线下消费场景。在为球迷圆梦的同时,曼联梦剧场也为俱乐部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互通有互、交流沟通的场所,相互之间也能碰撞出新的合作机会。以体育营销为契机,撮合出B端之间的商业合作,这无疑能够创造出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图1 大型体育场馆空间的变迁路径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是公共体育场馆变迁和连接重构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尖端的科技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后现代消费主义的要求。就像曼联足球俱乐部行政总裁理查德·阿诺德先生所说的一样:“伴随着尖端科技的应用,我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沉浸式家庭新体验,让俱乐部与全世界球迷的联系更加紧密。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亲身感受俱乐部悠久的历史,展望令人期待的未来,并且激励下一代球迷。”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体育场馆正在打通线上线下边界,曼联梦剧场的体育场馆也许会成为未来体育场馆的发展潮流趋向,为更多人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4、结语

公共体育场馆空间变革已成必然。公共体育场馆应融运动空间、市场空间、社交空间、消费空间为一体。在硬件设施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将“体育+”的效益体现出来,体育作为一种人文社会活动,更多的应从人与体育互促的角度进行空间的变革创新。

体育赖以生存的发展空间中,物质空间应该位列第一,如,以体育场馆为代表的物理空间及包含但不限于雪场、陆地等地理空间。综合来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空间,可以说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以运动空间为基础而开始的。故设施的完善、场馆功能的复合重铸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体育场馆的市场空间、消费空间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产动能”,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成长的必要条件。最后,体育作为一种人文社会活动,社交空间和社交价值体现了体育最重要的价值内涵,而如今我们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活动现场还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社交需求,公共体育场馆社交空间的构建尤为重要。

体育有着无限的可能,是一场无限的游戏,而现在诸多公共体育场馆将自己禁锢在有限的牢笼中。在新发展阶段下,体育场馆的空间变迁与价值重构任重道远,价值空前。

猜你喜欢

后现代体育场馆曼联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90后现代病症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