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调节方法分析

2022-12-06徐玮泽吴运明李晓晗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世界大赛田径状态

徐玮泽 吴运明 李晓晗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1、问题源起

近代以来,短跑项目的世界记录已经被刷新到了一个上世纪无法想象的程度,更为科学的训练和高科技的装备助力着运动员有了更好的运动表现。但短跑项目因为其特殊性,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出训练水平,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除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团队在赛期对运动员的科学调整以外,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成为了影响他们竞技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田径训练中,我们往往会说某些运动员是比赛型选手,这样的选手往往能克服训练和比赛中的消极影响、保持竞技状态,突破极限取得成功;与此相对的是被我们称为“训练型”选手的运动员,他们往往擅长在训练中发挥自己的最佳实力,跑出优异的成绩,但在比赛中却很少能稳定发挥,经常出现神经紧张、过度兴奋甚至消极闭赛等行为状态,从而导致在比赛中发挥不佳,与奖牌失之交臂。近些年,谈及此类话题,总是要说道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即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而如何在比赛中应对困难,如何在训练中加强预警,也是近些年饱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运动员虽然多为独自参赛的个体,但在某一角度开看又是一个团队,其在生活中和训练里都承受着来自社会、团队、家庭及自身成长的种种压力,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可能来自锻炼困难、所受伤病甚至失败经历等等。此时,在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下运动员进行合理地心理调节能力能更好地释放压力、摆脱逆境。精英运动员之所以成为精英,很重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拥有过于常人的心理素质。当对阵选手技术实力相当或选手来到某些关键时间点,心理因素可能是决定此刻“成”或“败”的唯一因素。不仅是在训练、比赛中,一个成熟的心理训练可以在生活中帮助运动员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对个人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一切竞技体育的根本,在奥运会的比赛中,田径金牌的数量极多,也有过得田径者得天下这一说法。影响田径竞技水平的因素除了绝对的运动水平外,比赛时的发挥也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竞赛选手水平差距不大时,心理因素甚至可以左右一场比赛的输赢。

田径运动的重要分支之一——短跑项目,是一种结合了速度、力量、技巧于一身,观赏性极强的体育竞赛项目。短跑项目在所有田径运动比赛中是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属于极限制度运动。如今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短跑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小,往往胜负差距不大,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情绪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短跑运动赛程较短,部分比赛可能在上午进行预赛,下午就要进行决赛,预赛中轻松跑赢的运动员,在复赛决赛中面对和自己水平相近的运动员的冲击,往往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因此对田径项目短跑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节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整理和归纳现阶段针对短跑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种类、特征、及应对方法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竞赛时期心理状态的调整方法,探究部分心理训练方法结合使用的有效性,丰富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给出适宜的心理训练方法参考,以期教练员们能更好地指导短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

在针对短跑运动员进行的心理调查和研究中,牙买加名将阿萨法·鲍威尔的案例具有着典型性。他曾多次打破、追平100m世界纪录,但却被人们誉为“无冕之王”。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里几次经历的世界大赛,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都没有一次能顺利摘得金牌。他在世界大赛上所展现的水平与平常大相径庭,他的百米专项技术曾被誉为“教科书式起跑”,但他在大赛上总是发挥失常,不尽人意,排除偶然原因,归根溯源他致命的短板还是不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较弱的心理训练。由此可见,心理训练是短跑运动员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

2、短跑运动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短跑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与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又具有着项目的特色。按照竞赛的阶段来划分,一般对赛前的研究和运动员赛中的研究比较多。对于赛前状态,多分为兴奋、抑制以及对自己运动成绩和运动水平不明确这3种分类。具体的研究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种:

2.1、赛前过分激动

短跑运动员在赛前的心理波动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其参加比赛的规模、性质、地点、天气甚至于赛场观众的语言和声音等,都是影响短跑运动员发挥自己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向,赛前过分激动的原理是信号提前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的一种超前的反应现象。较为常见的原因是运动员在赛前因过于激动而进行不科学、不合理的备赛,从而使自身生活作息紊乱,包括吃饭时间、能量摄入、睡眠休息都变得毫无规律,导致在参加比赛过程当中身体状态欠佳,表现为呼吸加快,动作混乱,甚至面对对手和选手时无法冷静进行思考,影响着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枪不集中,起跑反应时较长。

2.2、赛前冷漠状态

赛前冷漠状态与赛前的过分激动状态相反,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兴奋度下降,常表现出反应迟缓、四肢温度下降、不想比赛等心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多为过度疲劳和对比赛的自卑感。短跑运动员出现此现象极大影响运动成绩。正规的田径短跑比赛往往要经历预赛、复赛、决赛多个阶段,出现冷漠消极状态的运动员,无法通过语言和动作对调动自身的竞技状态,对比赛存在强烈的恐惧心理。运动员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局限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上,曾经在比赛中有过失利表现和受伤的运动员,在内心往往会不断重复自身的失败经历和痛苦的伤后恢复过程,严重影响着比赛的情绪和专注度。

2.3、赛前盲目自信

在比赛前很多田径运动员由于对自身实力处于自信状态,所以在开始之前就会出现一种相对消极的心理状态就是盲目自信,而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赛前对比赛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和兴趣,行动积极,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盲目性选择,运动员并不会依据比赛现场其他运动员的实力对自身的实力进行衡量,而是依据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估计自身的运动表现,放弃冷静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自大的心理。换句话说,在比赛开始之前会高估自己的整体实力,更有严重者在比赛开始之前不把对手放在眼里,认为对手对自己毫无威胁可言。还有部分运动员因为害怕失败,表现出虚假的自信心,外强中干。短跑运动员出现这一现象多表现为情绪急躁,对自身竞技水平把握不当,在比赛的过程中,可能在不适合的阶段做出不正确的技术动作造成运动损伤。

2.4、赛中焦虑

短跑运动员的赛中焦虑表现在过程中担忧自己的成绩,因为荣誉和教练员的要求,产生焦虑情绪,不能完成既定的战术目标。运动员在赛场上出现焦虑多表现在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肠胃痉挛这几方面。短跑运动员出现这一现象在比赛中容易出现抢跑、技术动作变形,是影响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牙买加飞人阿萨法·鲍威尔就是由于赛中焦虑不安导致自己每逢世界大赛都没有理想的成绩,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无冕之王”。

3、短跑运动员心理问题的解决手段

3.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指在平常训练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暗示语或提示语等,对运动员形成心理暗示。要求运动员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通过暗示语的引导,体育肌肉的放松和神经的舒缓,从心理上的安定放松,延申到身体肌肉和神经的放松。

自身放松训练可采取坐式或躺式。要点为不要求运动员保持特定的姿势,而是在坐姿或躺姿中找到他最为舒适的姿势。

3.2、提升自信

(1)积极的语言暗示。

在比赛前运动员总会想关于比赛的事情,如,对手的实力、自己的状态、不要失误,这类想法是运动员不愿意面对的,但常常会出现,这就导致运动员对比赛失去自信,意志开始消沉。面对冷漠的消极行为,人们想的更多的是逃避,即别去想或者是什么都不想,但往往会适得其反。面对赛前冷漠最好的手段就是提升自信心,而积极的语言暗示则是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最棒!

(2)正视尺短寸长。

依靠唯物辩证法,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对立统一的。可以让运动员就尺短寸长这一观点进行讨论,从而引导运动员运用自己的优势面对对手的薄弱环节,让运动员明白弱中有强、强中有弱的道理,增加运动员自信心以打消运动员自卑心理克服由自卑心理所引起的赛前消极状态。

3.3、角色定位

“摆正位置”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也是解决赛前盲目自信的重要手段。正确的赛前角色定位将直接左右比赛表现是否正常,如何让运动员有着正确的角色定位,无非是“夺”与“保”这两个字,夺得什么样的名次,保住什么样的水平。赛前盲目自信主要是源于对“夺”的过分渴望,以及对“保”的过高评估。这个时候需要运动员建立合理的心理定向、确定合理的角色定位,通过恰当的角色定位来解决运动员赛前盲目自信的心理。

3.4、焦虑调节

(1)合理看待比赛。

如何看待比赛会影响着你在赛中的焦虑程度,将比赛看的越重,越容易产生焦虑。阿萨法·鲍威尔在世界大赛上的焦虑就是由此导致的,对于世界大赛他看的太重,总想着拿一枚金牌证明自己,所以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纵使在自己掌握着百米世界纪录的时代也终究没能拿到一枚世界大赛百米金牌。如果运动员将比赛看成技术动作的的展示、学习和自我进步的机会时那么比赛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进步的过程,这时结果便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这也极大地降低了焦虑的产生。

(2)模拟训练。

竞赛中的焦虑往往是内心想法过多,加之环境、对手、场地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导致的。教练员要在日常训练中让运动员体验模拟对手抢跑、接力时队友失误、途中跑被超越等各种情况,这样才能够使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做好准备,减少焦虑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世界大赛田径状态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一种基于ResNet的车钩状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状态联想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