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12-06秦丽芬冯小邱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旅游业贵州一带一路

秦丽芬 冯小邱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 惠水 550600)

1、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仅能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还能盘活各种资源,推动新产业的提质增效。“一带一路”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能有效地促进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贵州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民族特色显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像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这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尚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尽管有学者对两者的融合做过部分研究,但仍有很多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文件政策的指示。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思路,分析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找出有利于两者融合发展,实现双赢的对策。

2、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鲜明,具备融合发展条件

贵州以闻名中外的天眼、黄果树大瀑布、西江千户苗寨等著称,是避暑和观光游览的理想圣地。同时,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因素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象。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四百余项,分为竞技对抗类、技艺表演类、协同配合类、自主持续类和个体随性类5种类别。例如,贵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均以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且体现少数民族特色,影响力较大,涵盖了众多的民族区域,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贵州借助自身独特的少数民族资源,深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在每个景区、民族区域带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线,大量增加了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民族元素,还定期开展少数民族运动会、民族特色联欢会、州庆等活动,且在这些活动中汇聚了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同时也为与其它产业融合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2、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业的崛起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国、各地区GDP的增减幅度。旅游业就其地位和作用而言,具有增加值高、就业率高、竞争性大、创汇率高、关联度高的特点,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并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宜的气候、奇特的地形致使贵州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大省。利用现有经济资源,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推进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基础资源。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旅游消费,马克思很早就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随着贵州交通枢纽、高新产业链、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给贵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3、两者融合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随着产业融合的兴起,贵州也渐行赶上了融合发展的潮流,开展了相关产业的融合。贵州因其自身优越环境、独特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等优势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条件,结合近几年贵州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契机,两者具备了相互融合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一些学者在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与保护以及贵州旅游业发展路径时提出了将两者进行融合作为相应对策。目前,贵州无论是在交通、生态,还是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给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了契机。

伴随着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贵州各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不断地融合成为当地的旅游产业,但由于开发模式不合理,造成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不当甚至出现极端与背离。比如,邓芳琴结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有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元的民族文化优势,但也受到经济落后、观念陈旧、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面临着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等契机,也将迎来主流文化冲击、生态环境破坏等威胁。程杨等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优势及两者相互间的促进关系,最后建议贵州省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相结合,进行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张峰对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相关研究中,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都提出了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相融合的对策。

由此可见: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既有机遇可循同时又面临着严谨挑战,两者的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在实施融合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开发,由于交通、经济、宣传等工作没有落到实处,造成了资源开发滞后甚至出现浪费的情况;有些旅游产业虽然进行了相互融合,但融合后的产品还没有完全体现其融合价值,仍然是以彰显传统文化为主,形式过于单一;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节庆、民族传统赛事、民俗体育等方面展开与旅游融合研究且多数是以某一地区、某一民族、具体赛事、具体节庆和民俗文化来作为案例,其融合元素相对比较狭隘,没有体现出产业融合的效益。在发展过程仍然存在着民族传统元素传承方式单一、文化交流匮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根基还不稳定,并且在借助契机、抓落实的过程中也将面临着现代娱乐体育活动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个性与推广之间带来了诸多威胁与挑战等。同时在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行各业的竞争与冲击也在无形中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现阶段贵州的旅游消费主要是以粗放型、单一化,且多数以追求奢侈型消费为主,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给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3、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3.1、以“一带一路”为驱动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在“一带一路”实施中,涉及到了60多个沿线国家。重点强调了“双赢”的目标。在实际施工中,主要是充分发挥了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借助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方式形成合作的局面,力图通过政策对接,实现战略对接,进而走出一条共同发展之路。在“一带一路”政策实行过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互赢”的原则。“共商、共建、共赢”是“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其目的是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共赢。“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受到了众多国家的关注与支持,还吸引了很多国家与我国进行合作。贵州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需要加强与不同国家、不同省份、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合理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落实。以“一带一路”战略为驱动,吸收和借鉴“一带一路”战略的优秀成果来促进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有机融合发展,在融合中一方面要引进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娱乐项目,将贵州的民族摔跤、运动漂流、山地自行车、龙舟、舞龙舞狮、民族舞蹈等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旅游业中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贵州大数据、高新产业链等区位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与项目,来吸引大量游客进行消费,与国内外相关行业通力合作,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3.2、以政策法规为支撑为两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政策是实施一切计划的标杆,2019年9月,贵州成为第一个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旅游的发展,鼓励“体育+旅游”、“体育 +文化”、“体育+康养”、“体育 +扶贫”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在消费升级、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体育旅游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黄果树瀑布、天眼、北盘江大桥、龙宫等受到国内外旅游界的关注,在国家及贵州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贵州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贵州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交等方面都应依托国家和地方政策更好的发展。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发展赶上了这样的契机,以相关政策法规为支撑将两者有效融合,以实现两者协调发展。例如,贵州省体育局与旅游局应强强联合,将贵州的民族体育项目从多角度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并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将贵州独特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推向全国,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多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成果,提升引进来走出去的消费渠道。

3.3、以环境资源为载体为两者的融合发展穿线搭桥

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体育+旅游正成为新热点。越来越多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公司、体育协会等入驻贵州,以环境资源为载体并借助国家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开发了如:“舟游贵州”、“皮划艇”、“徒步漂流”、“攀岩”、“高空蹦极”、“探洞探险”、“滑雪滑草”、“滑翔伞”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以此来发展贵州的体育旅游业;另外,贵州也是红色文化聚居较多的省份、遵义会议、猴场会议、黎平会议、苟坝会议以及长征等诸多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使得国内外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参观学习,越来越多的游客以学习党史、重温红军长征等步入了贵州大地,学习和传承红色旅游文化。因此,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的发展需以此类环境资源为载体,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

3.4、以技术引进为助推,加快两者稳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创新技术所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不仅能打破两大产业的融合壁垒,还能扩大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科学技术的推动。贵州近几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国家高新技术天眼等落户贵州大地、大数据高新产业链、人工智能等的建立等无不体现出国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也体现了贵州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来推动贵州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多方面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其他省市区的优秀成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客群的来源与需求进行预判与分析,借助数据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等手段科学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和推广普及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以加快两者的稳步发展。

3.5、以赛事联盟为平台,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人们对体育与旅游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观赏体育赛事时追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刺激,喜欢在休闲旅游中融入更多的运动元素,“赛事+旅游”正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休闲运动方式。贵州以其适宜的气候、奇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内外体育赛事举办和承办的绝佳圣地,通过各类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等赛事的举办吸引国内外大量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爱好者涉足贵州体验各类项目带来的刺激与挑战。对此,贵州省政府应结合实际联合体育局、旅游局及有关部门成立赛事筹备小组,立足自身环境和资源优势,借助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将贵州少数民族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挑战赛、龙舟赛以及各类民族体育活动形成常态化。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借助各类体育赛事,将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项目有效融入到各类体育赛事中,使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们既能观看各类体育比赛,又能感受到贵州浓厚的民族特色,以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3.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力两者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贵州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以自身具有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为主,开发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增加产业链建设工作,提高了贵州的旅游消费能力,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但贵州的旅游资源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用于旅游活动的资源面较为狭窄,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幵发还略显欠缺,参观点比较少,就旅游内容而言,总体呈现出“看的多、玩的少、静的多、动的少”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此,需借助贵州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契机,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项目融入到旅游业中合并发展,在旅游产品和项目中融入地方民族特色,让游客在旅游途中能充分感受贵州的民风、民俗、民情,体验民族特色文化与特色项目的感染力,同时改善“看的多、玩的少、静的多,动的少”的情形,全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将国内外好的成果引进来,将贵州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出去,打造贵州民族旅游业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和游客走进来,以助力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贵州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资源条件,具备相互融合发展的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民族传统元素传承方式单一、文化交流匮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根基还不稳定,在借助契机、抓落实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威胁与挑战,部分已融合的产品形式过于单一,造成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利用不当甚至出现极端与背离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一带一路”为思路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进行有效融合。建议:以“一带一路”为驱动促进两者融合发展;以政策法规为支撑为两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以环境资源为载体为两者的融合发展穿线搭桥;以技术引进为助推,加快两者稳步发展;以赛事联盟为平台,推动两者协调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力两者可持续发展。为贵州在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旅游业贵州一带一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