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以和田地区为例

2022-12-06徐琳迪刘艳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和田地区旅游业景区

徐琳迪 刘艳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1、“一带一路”对和田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政策推进的影响下,新疆的经济建设进程加速。尤其是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为游客出行带来了便利,游客旅游的时间缩短,加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化了境外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田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旅游业发展效果更加理想,首要的是传统定位革新,和田地区的旅游传统定位以看风景和购买旅游产品为主,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人文要素融合体育元素,促使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贸层次更加丰富,在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的带动下,旅游业的影响力建设更加到位;其次,丰富旅游开发,加入体育元素。新时代下的旅游业发展,对景区公共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地,能够为和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与政策保障,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协作,在旅游开发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及探索。协同推进体育旅游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好感度;最后,合理开发潜在资源。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和田地区对旅游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发展规划的调整及旅游资源的整合,合理开发潜在旅游资源的多维度价值,促使体育旅游产业链更加优化,切实发挥体育旅游业在推动兴疆发展战略落地方面的作用价值。

2、和田地区体育旅游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问题

2.1、未契合绿色发展主题

和田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主打自然景观的景区建设,但受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和景区设施维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景区的公共设施破坏严重,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不尽理想;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修复破坏自然景色的时间长,环保工作不到位,促使景区内自然风光的衰老加速,未做到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2、人才缺失

和田地区的旅游业转型与新疆地区经济的稳中求进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但实际上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和激励等配套措施不合理,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管理和技术及文化开发等方面的人才缺失,无法深入解读和把控 “一带一路”提议的内涵,不能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促使和田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进程滞后,无法向体育旅游发展转型献计献策。

2.3、公共服务水平低

“一带一路”建设改善了新疆交通运输能力,直接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无法为自驾游等多类型的游客,提供所需的餐饮和住宿等服务,如,景区内标识少和路线图不明确及路障清理不及时与卫生间未全部开放等方面的问题,促使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到位。

2.4、影响力建设不到位

和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缺乏极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文化,景区内的人文特色和旅游文化产品,都会直接影响旅游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感受,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足,旅游文化的开发不到位,难以满足旅游的心理和审美及精神等方面的追求,也是宣传不到位和发展规划不合理等问题的直接体现。

3、和田地区体育旅游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对策

3.1、契合绿色发展主题

旅游是增进友谊和传播文明及交流文化的桥梁,是构建良好情感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精神体现。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旅游业逐步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要想实现旅游经济的稳中求进发展,需积极契合绿色发展主题。一是推广生态旅游。契合绿色发展的旅游主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绿色资源,提高对游客感受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吸引力。虽然体育旅游的内容和方式多样化,但绿色生态旅游凭借融合性强和贴近自然等优势特点,俨然成为了体育旅游的重要发展趋势。生态资源丰富,包括冰川与荒漠丛林及岩洞和红白山等,尤其是横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和田河,有“勇士河”的美誉;有墨玉县和田河旅游区和美玉之都旅游区及尼雅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千里葡萄长廊旅游区等重点景区;生态资源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决定了和田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必须本着尊重与顺应和保护自然的原则,积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区域特点与资源特色等方面下功夫,走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背靠昆仑山,和田具有多样化自然资源的特点,比如,徒步旅行、沙滩运动、攀岩、沙漠徒步越野等体育旅游项目都可以在和田实现。拓展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空间,将各类生态旅游资源与环保整合,推出各种生态旅游产品,形成环城绿洲休闲线与沙漠公路穿越线和昆仑山山地探险线及尼雅考古探险线等生态旅游产品线路,促进了生态体育旅游的健康稳定发展;二是推广“村游”乡村新生活。保留最原始与朴素的风光,并契合年轻人的喜好,打造新颖独特的体育旅游内容。如,乡村旅游的内涵越发丰富,兼具品味和时尚等特点,可大力发展 “村游”,多途径与多视角的展示乡村新生活。如,于田县木尕拉镇的民俗文化小镇和策勒县策勒镇的昆仑风情小镇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224团场的生态农业小镇等,积极推广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如,洛浦县阿其克山“昆仑山村”和于田县拉依苏良种场“长寿村”与民丰县亚通古斯“沙漠第一村”及墨玉县夏合勒克乡“庄园村”等示范点;三是做好环保工作。处理好体育旅游发展与环保间的关系,优美的环境是发挥旅游资源观赏价值的前提,也是旅游所追求及向往的。大自然的美与绿色密切关联,只有环境美,才能不断突出旅游价值,做好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工作,高效利用与保护现有的环境,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建设优美的环境,需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加强对环保工作展开的重视,避免建设性的破坏与破坏性的建设。利用法律武器保护环境,加强景区的环境管理,大力保护旅游资源。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确保景区自然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循环趋势发展,减少环境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积极治理破坏的环境,打造真山与真水及真空气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治理和抢救污染和破坏的环境,恢复其本来的面貌。环保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前提,需做好景区的环境开发与利用工作,景区与外围保护地带的各项旅游设施建设需做到相互协调。珍贵景物周围的重点经典,不得增建附属设施外的其他工程设施。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大宣教的力度,宣传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普及科学与文化及历史等知识,使其自觉爱护景区内的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及景物植被等,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营造和游客维护的联动效应。

3.2、加强人才培养

要想扩大宣传范围与普及“一带一路”文化等方面,还需加强领队与导游及体育旅游配套人员等一线队伍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 “一带一路”文化合格的传播者与当地旅游业建设的实践者。“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体现在忠于祖国的职业道德素质;“英语+小语种”和跨文化交流等语言文化素质;独立的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及信息素养等职业综合素质;打破文化与地域和时代限制的开拓创新素质。因此,需加强对人才储备工作展开的重视。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引进各领域的人才,包括旅游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等,更新现有的旅游队伍结构。完善人才的培训机制,注重现有队伍的职业道德和多语种沟通能力及国际化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采取“一带一路”沿线文化课程资源和智慧旅游实训等途径进行培训。完善人才的考核与激励等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资待遇等方面挂钩,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措施,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适应新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及人才要求,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价值,摸索性的落实新的工作理念和手段等,给旅游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落地。

3.3、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和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区域,需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国内外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展示和田快速发展的旅游新业态和多样的和田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和田与内地省区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欧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城市轨道和铁路等现代化便利交通建设进程加速。尤其是县乡道改扩建和特色乡道建设及反砂道路建设等,交通网络全覆盖,为当地的旅游等类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游客对该景点的旅游体验,直接受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影响,针对于景区忽视维护公共配套设施和不及时更新旅游公共信息及景区现代化建设不到位的问题,要想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还需加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化手段,研究游客的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数据,通过线上购买门票和发放调查问卷等途径收集回访信息,了解游客的旅游体验反馈,改造景区内的卫生间,并提供针对性的旅游服务,切实满足其服务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如提供线上的线路图等,推动旅游业的现代化及智能化发展。

政府带头并贯彻服务的理念,积极深入一线,了解旅游业发展和生存中遇到的困难,依据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逐步细化和落实政府的顶层设计。政府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兴修旅游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落实政策补贴,满足游客的住宿和娱乐等方面的旅游体验需求。加强与旅游管理人员及专家等主体间的联系,动态调整公共服务方案,了解和解决各主体在提供服务中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政府顶层设计的愿景在基层中落实。唯有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才能促使政策落地,从而带动旅游业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化。

3.4、加强影响力建设

首先,走融合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速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精品体育旅游产品和体育旅游线路,开发商务旅游和探险旅游及文化体验等旅游新业态。推动“一路”旅游与文化和体育及农业等产业整合,衍生更多种类丰富的体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体育旅游体验中,满足休闲娱乐和知识获取及文化感知等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走 “旅游+”的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将开放的融合发展模式取代以往封闭的旅游自循环模式,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推动其他产业的与时俱进发展。积极打造旅游业的全产业链,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推动旅游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将现有的旅游资源与各种文化整合,打造极具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内涵和提高旅游口碑;

其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丰富体育旅游产品。推广乡村体育旅游和绿色生态体育游,发挥其在产品丰富与更新迭代快等方面的优势特点。大力建设生态科普与考古探险及沙漠风光、民俗风情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等多系列的旅游产品,不断优化外部的线路组合内部的线路格局,包括三条特色线路和四大精品线路。促使旅游线路内外连通和特色鲜明体育旅游产品的产业特征尽快成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需注重凸显本地特色,结合经济发展,逐步突出体育旅游发展魅力。如,借助地形等特征,开发景点附属的游玩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或是在景点附近的民俗村庄,开设民俗体验的活动。和田地区的自然气候相对恶劣,也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也为当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质产品,包括羊毛和田苜蓿及红柳大芸与和田玫瑰、核桃等。这些富有盛名的农牧产品,在“一带一路”机遇下的发展空间更广,让游客通过采摘和种植等实地参与,使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

再次,调整发展目标。和田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围绕提升基础设施及建设精品项目和强化市场营销与塑造特色品牌、完善配套体系的战略目标逐步推进,促使体育旅游产业良性发展的格局尽快成型,积极打造和田旅游品牌,将其提升至新疆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层面。在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导向下,在环境和形象及特色与服务、设施、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区域合作,共建极具特色的南疆体育旅游目的地,强化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一带一路”等契机,积极打造摸索性的展开跨越式发展。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带动下,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和城乡居民增收及城镇化发展,尽快塑造和田品牌城市;

最后,积极优化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想方设法的推进和田品牌形象建设,加大对当地特色产品和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要素的整理力度,动态性的调整市场开发策略,如,拓展现代都市白领群体等。如,依托兴疆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政策和南疆地区全面发展历史契机等,在大旅游与大发展及产业的理念导向下,坚持市场运作和企业主体及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积极建立玉都寿乡及大漠佛国等主题形象,整合当地的各类资源,积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众特种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上以美玉文化为特色的精品旅游区。

4、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政策红利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田地区是新疆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发展区域的重点地带,需积极利用当地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及生态优势等发展体育旅游。政府加强对体育旅游发展情况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旅游公共服务薄弱和影响力建设进程缓慢等方面的问题,促使政策落地,确保和田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能够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实现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和田地区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