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

2022-12-06王宇辰姜润发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碳税体育用品

王宇辰姜润发

(1.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083)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能够促进体育产业低碳转型发展,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体育制造等业态低碳发展,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国际贸易可能导致出现碳泄漏问题,而碳泄漏和碳转移显著影响了国家的低碳绩效。

碳泄漏即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由于采取减排措施导致生产活动转移到没有实施环境管制的国家,从而减低碳减排政策的效果。作为国内体育产品业的低碳转型重要环节,碳泄漏的治理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化转型,迫切需要领悟体育用品碳泄漏的内涵,厘清中国碳泄漏治理的现实困境,找到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的破解策略。在分析体育用品低碳化发展要求与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面临的资本与政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以期为中国体育产业低碳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1、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的价值意蕴

碳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需求的影响,也同样受到外部需求的冲击。发达国家在执行减排承诺的过程中,通过国际贸易将对碳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转移到中国,从而对中国形成碳泄漏,甚至使中国成为污染天堂。与此同时,欧盟却以加强碳泄漏治理、提升全球减排效果为“借口”,对碳密集型产品碳关税的征收,进而对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施加压力。

众多国内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国际贸易产生的碳泄漏是现阶段中国碳密集型产业增长过快所致。这也是对我国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式和碳密集型产品生产大国角色的进一步强化,造成了我国应对环境和资源的负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际分工的地位和竞争力以及应对国际气候谈判与减排压力时处于不利的地位。体育用品的出口尤以服装行业为首。在服装产业中碳排放量很多一部分是由于鞋子生产造成的。全球每年大约生产2500万双鞋子,而其中多数在中国生产,碳排放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鞋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占据其生命周期内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8%。生产一双新的跑步鞋将释放出13.6kg的碳排放,相当于一盏100W的灯泡点亮一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要持续优化贸易结构,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的绿色标准,做好绿色贸易规则与进出口政策的衔接,加强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进出口。以保证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控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国际上的紧张局势,我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育用品行业也需要做好碳减排的相关工作,并减少碳泄漏带来的排放压力,不但要厘清体育用品在碳泄漏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也要找到碳泄漏治理的破解策略。

2、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的现实困境

2.1、资本驱动制造业转移

我国多年以来一直作为全球的加工工厂,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这也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高,因此形成了出口产品内涵增加值能耗水平高于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却低于工业增加值的能耗水平的现状。我国近年来大量的贸易顺差在某些方面确实带来了很多的正向效益,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机会,还促进了出口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是对国内资源的加速消耗,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来说又是一个负效应。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投资重点的转移,势必对抑制单位GDP排放强度有积极的作用。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世界大的企业选择将中国代工厂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从成本角度考量,这是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结果。2022年5月,越南的出口额已经超越深圳,这表明,包括三星、苹果在内的电子设备代工厂和以阿迪达斯、耐克为主的体育服装用品行业代工厂已经将部分产能转移到了亚洲其他国家,并实现了包括原材料、生产、物流、仓储、供应链等基本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个进程说明中国在基础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已经有所提高,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比中已经没有了成本优势,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能够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来接手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工厂,这对于中国体育用品碳减排和碳泄漏改善有一定帮助。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中国的体育用品代工厂仍然规模巨大,这些工厂在碳减排和碳泄漏的治理上,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不能进行产业转移的前提下进行减排,不但要国家出台相应合理、有效的政策,做好供给侧改革,也需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做好节能工作,并做好研发创新,推行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2.2、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从2020年开始,地区经济发展会受到疫情传播的严重影响。武汉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封禁两个半月,生产总值2000亿,而2019年生产总值为3600亿,同比下降44.4%。这个比例对于以制造业为主发展经济的城市而言是很难接受的,因此,一旦疫情防控的等级下调,地方就会大力复苏已有的产业,推动经济回暖,稳定经济形势,降低失业率,并且鼓励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根据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数据,2019年全国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3094.37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932.44亿元,体育用品制造完成营业收入1177.79亿元,同比增长3.54%;利润总额90.95亿元,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全国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3311.72亿元,同比增长2.90%,体育用品制造完成营业收入1340.33亿元,同比增长7.95%;利润总额92.35亿元。体育用品业在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且还有很高的发展潜力。持续推动现有产业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式,但已有产业的碳泄漏问题也需要正确对待。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推动产业转型以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也担心万一转型不顺利,又丢失了已有的产业结构,造成经济发展的迟滞。

3、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的破解策略

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前提下,仅靠发展不完全的碳市场还不足以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与碳税配合共同减排。碳市场和碳税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作为碳定价工具也较为成熟。

3.1、逐步完善碳市场机制

碳市场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调市场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实践通过碳交易政策辅助减排,以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减排目标。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启用,目前仅纳入电力行业,未来将逐步纳入石化、建材等8个碳密集行业。减轻碳泄漏的一种常见措施是将排放交易系统与基于产出的配额分配相结合,后者作为对受监管行业的隐性生产补贴。碳定价是行之有效的碳减排政策。短期内,政府通过补贴引入碳价政策;从中长期来看,能够使得碳价政策具有成本有效性。中国体育用品碳泄漏治理也需要通过建立适宜的市场机制来实现,逐渐完善的碳市场机制是治理碳泄漏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企业在减排或迁出国外的决策对降低绿色技术成本的政策更为敏感,政府需要通过碳市场的不断完善,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实现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3.2、建立健全碳税管理体制

在开启碳市场之后,有些不在碳市场的企业碳排却而增加了,这变向降低了碳市场的减排作用,而对其合理征收碳税,对于缓解碳泄漏现象有较大帮助,即通过碳税来补充碳市场,从而治理碳泄漏。

碳税指对二氧化碳排征税,也是市场化的减碳措施。为了限制泄漏的影响,各国之间需要加强政策协调以实现一致的隐含碳价。目前,我国碳税制度仍待建立,未来将逐步建立。合理的碳税能够增加碳排放成本,倒逼企业主动减排。碳税可以加强降低碳排放的激励效果。治理碳泄漏的措施不能完全消除泄漏,进口关税将使以生产为主的碳泄漏比例降低,而出口退税甚至将使泄漏比例提高,碳税的设置应该以促进碳减排为准则,要合理地确定体育用品关税和排放税的税率。

4、结语

碳泄漏可以被认为是跨国界的外部性问题,中国体育用品的碳减排与碳泄漏治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转型,也是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节能技术、降低单位生产能耗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国的体育用品产值将进一步提升,在国内碳市场机制和碳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建立的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认识到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科技推动减排,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猜你喜欢

碳税体育用品
“双碳”背景下碳税制度设计的国际经验借鉴
国际碳税实践的比较及借鉴
国际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开征碳税的策略选择
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供应链视角下考虑社会总福利的政府最优碳税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体育用品企业创新能力与品牌竞争力研究
中韩大学生体育用品购买决定因素对其使用满足度和再购买欲望影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