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

2022-12-04范希超李晚莲

今日财富 2022年32期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资源东海

范希超  李晚莲

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探究我国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视角,对目前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条件、捕捞与损耗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合理利用资源、完善规划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成为重要课题。海洋渔业资源作为重要的公共经济资源,不仅具备经济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既要开发利用,又要规划保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要从“海洋”和“渔业”两个层面开展工作,确保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近几年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渔业”给地区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但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提升环境可承载能力、改善渔业资源生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障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是指海洋中具有开发与使用价值且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动植物,从实践来看,主要是指可供捕捞的经济鱼类、贝类、甲壳类、头足类等。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会影响海洋资源的整个生物链,进而对海洋生态带来影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有度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在维持人类正常生产范围内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保护自然规律和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波动性、系统性、地域性等特点,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其经济性,又要不改变其特点而使其维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发挥重要作用。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上建立一个动态的平衡;二是在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之间建立一个动态平衡,海洋渔业资源的当前开发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三是海洋渔业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共同治理,建立区域间的协调共治;四是动态调整目标并改变策略,实现动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东海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海洋渔业作为东海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已经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东海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位于亚热带,年平均水温20℃-24℃,年温差7℃-9℃。广阔的东海大陆棚海底平坦,水质优良,光照与养分充足,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舟山群岛附近水域被称为中国海洋渔业的宝库,盛产带鱼、小黄花、墨鱼等。优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海大陆架广阔,而且其地理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产量高居全国前列。

以舟山渔场为代表的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在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渔业资源捕捞规模较大,尤其是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经济鱼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曾一度是东海渔业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沿海地区的人们,海洋渔业捕捞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过去20年来,东海的近海污染日趋严重,过度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这使得东海近海渔场出现退化的问题,导致渔业结构发生巨变。

随着东海渔业资源生态的改变,近海的海水养殖业迅猛发展,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海海洋渔业资源损耗的结构。目前东海渔业资源的捕捞中,海水养殖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使得海洋渔业资源在渔业捕捞中的消耗与损耗占比降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出现的问题。此外,从近几年的调查统计情况来看,近海污染也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损耗的重要原因,在保障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也应为重要内容。

目前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新理念、新科技被用于渔业资源管理中,但短期内依然以较低层次的传统捕捞为主,尤其是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撈中,效率不高,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损耗和浪费,对整体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也使得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现象。比如渔业资源蕴含量降低,渔业资源结构发生持续变化,资源利用率较低等。

海洋渔业捕捞呈现粗放式发展,从业主体复杂,这导致管理存在困难。这种密集式的海洋渔业捕捞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客观的经济收益,但却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为代价,而且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捕捞设备的进步,年捕捞量逐年增长,这导致东海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密集型捕捞和污染问题造成近海环境恶化,降低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影响海洋生态恢复能力,从而阻碍了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原因分析

东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和危机,长期以来密集型、粗放式的渔业资源利用模式带来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其他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其中资源结构失衡、资源生态破坏是主要表现。造成当前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渔业资源的大规模过度捕捞,为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渔民盲目追求高产破坏了区域渔业资源的自调能力,这是影响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捕捞工具和设备的应用不合理,尤其是高科技捕鱼供给的大量使用,虽然显著提高了渔业资源产量,但其超出了海洋渔业资源固有的再生长能力,对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化影响。三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海水养殖业也是困难与风险并存,容易导致海水营养过剩而形成“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四是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包括水体污染、富氧化等。五是渔业资源产权与秩序混乱,渔业生产规范不明确,渔业公共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使得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无据可依。

三、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建议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核心目标,即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满足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的完好,严格控制资源开发限度,达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因此在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保护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的同时提升渔业经济增长,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另一是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保护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生态,加大渔业生态维护和补偿,实现渔业经济与社会生态效益并举。

(一)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渔业资源管理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前东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东海重点渔场的养护、修复和保护力度,完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和办法,提升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在渔业资源维护方面,要完善并坚决实施禁渔制度,对东海海洋经济鱼类实施标准化管理,尤其是捕捞相关标准必须落到实处。要坚决维护鱼类的多样性,对海洋鱼类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技术化的管理。渔业资源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协调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加大渔业资源增值管理力度,合理规划捕捞区域,积极引导养殖方式的科学转变,科学建设人工鱼礁,完善渔业增值管理制度,同时也要规定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加强捕捞许可证管理。要加强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污染控制,提高生态修复技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养殖渔业的发展。要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选择科学的方法控制捕捞强度,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换,渔业捕捞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抓好“开源”与“节流”两项管理工作。

(二)完善規划与管理,维护海洋生态

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良好的渔业资源生存环境,这就要求渔业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东海重点海洋渔场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渔业资源管理的工作实践中,要结合东海区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与现代化技术的补充,既要维护传统渔民的权益,保障渔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又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妥善处理渔业功能区与生活区的关系。要根据近海环境和资源的实际,加大科学养殖的力度,全面规划和更新近海宜渔水域的布局,将更多浅海水域、滩涂列入养殖区域。要针对东海不同区域的渔业资源类型和生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海洋渔业资源的容量与品种调查,并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

要进一步优化捕捞结构,完善捕捞制度,严格执行休渔制,并加强海洋法制,健全监管措施,明确资源产权,强化渔政管理,为维护海洋生态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转变海洋渔业养殖方式,将现代化的海水养殖技术与传统生态养殖模式结合起来,通过渔业养殖来优化渔业资源结构,促进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控制入海污水,降低养殖污染,坚决维护近海生态环境。

(三)引导公众参与,建立群众护渔机制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不仅需要渔业管理等政府部门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而且还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实践证明,仅依靠渔政等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无法全面落实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的保护工作,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的普及度和参与度是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石。政府应加强多部门协作,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作用,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使社会公众认识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从而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多样化信息传播路径向大众宣传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迫切性,激发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和举报权,最终实现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管理的新型护渔机制,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设备拆解制度,提高扶植力度

过度捕捞是造成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渔业管理部门应协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加速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进程,对海洋渔业采取集约型开发利用,减轻海洋生态压力。东海各区域应结合当地渔业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拆解制度,要切实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当地政府也需要结合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提高渔民转产转业的扶植力度,在有限条件下给转产转业渔民提供额外支持,比如再就业的就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知识和技术支持等,一边要鼓励渔民参与渔业资源增值的相关产业,比如水产加工、海水养殖、冷鲜运输等,另一边也要为渔民参与渔业资源增值产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渔民转产转业时,要完善资金补助制度,提高补偿力度,提高渔民“减少大马力钢质渔船数量”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 2.中共广东省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海洋渔业渔业资源东海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东海采风作品选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海洋渔业》荣获第一届中国水产学会期刊集群(联盟)优秀期刊奖
论国有资产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以“许少雄诉海洋渔业总公司上诉案”为对象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