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中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2022-12-04王馨翌

今日财富 2022年32期
关键词:产业园精细化园区

王馨翌

产业园区是资源、技术、人才、企业在空间上高度集聚的载体,对于地方及周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发挥着巨大作用。产业园区项目的开发具有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效益回收缓慢等特点。为了保障产业园区的利益,提高园区开发运营质量,产业园必须注重财务融资风险的全面管理,而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园区开发运用中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的效率,从而推动产业园区项目开发与运行的顺利开展,助力产业园区高效运营并迅速获得回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城镇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也推动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产业园区作为城市及周边资本、产业、能源、政策、人力高度集聚的载体,多年来在推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改革以及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具有投入需求量大、建设与运行周期长、效益回笼缓慢等特点,因此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融资来获得开发运营资金。但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园区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开发运营融资管理不力等原因导致其在财务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风险,并由此导致产业园区的建设规模受限、运营效率难以提升、技术创新与应用不足、产业结构优化不力、产城融合程度不深、园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而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中融资的效率、规模或减小融资风险,从而推动产业园区开发运营顺利、高效进行,从而促进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中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的概述

(一)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融资

产业园区是由政府主导的,以产业聚集运营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区域。产业园区具有多种类型,如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的开发与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在一般情况下依赖于政府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信托、租赁等方式融资,以此支撑园区正常的开发运营活动。

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融资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融资的资金由股本资金与债务资金构成,这两项资金的比例决定着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资金结构,其关键在于债务资金。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常见的融资渠道有商业银行贷款、租赁、银团贷款等,产业园区可以根据开发运营的实际需求确定债务资金的比例,达到既能够减少园区自有资金的投入,又可以合理控制融资利息,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另一方面是资信承担结构。就产业园区向商业银行贷款而言,其融资的安全性来源于两个要素,一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经济价值,二是各种相关担保。这些担保可以是产业园区自身提供,也可以是园区开发运营的投资者与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

(二)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

1.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将企业、单位或组织机构的管理的目标、内容与流程进行明确细分,并以此为依据从细微处出发推进各项细化管理目标的达成,进而在整体上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有效弥补了传统宏观管理模式不能“面面俱到”的不足,全面提升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2.开发运营的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

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就是将产业园区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基于精细化理念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融资风险进行管理。在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下,产业园区将开发运营的融资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将细化后的管理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使得各细化目标在得到充分重视的前提下,基于相关制度、规范、标准与流程的指导与约束作用,由各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人员积极落实其所承担的融资风险管理责任而达成,从而构建科学全面、行之有效的产业园区融资风险管理体系。

产业园区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可从细微处入手强化园区在项目开发、业务运营融资中各环节、各要素的控制,精确地识别微小的融资风险,提高财务管理对于融资风险的敏感度,以便产业园区能够更为及时、精准地发现开发运营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并对分析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规避融资风险,由此提升产业园区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的质量,更为有力地保障产业园区的利益。

二、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过程中主要融资风险分析

(一)开发建设风险

开发建设风险是指产业园区在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中由于资金筹集不足而引发的风险。如果产业园区项目不能够按照预期计划建成与正式运营,则就会导致后续的融资管理存在风险。一般而言,产业园区开发过程中建设项目较多,如厂房建设、绿化建设、道路建设、办公区域建设等,甚至还要基于产城融合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投入资金,这些建设项目耗时较长,会长时间占用资金,并且相应的财务支出会随着项目开发建设的进展持续增加,导致产业园区面临着较大的财务负担。产业园区开展建设环节对应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于工期延误以及项目建设质量不达标两个方面。

一方面,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规模较大、耗时长,如果产业园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能全面高效地协同好各相关利益方与责任方,如占地区域居民、施工方、监理方、投资方等,则就会导致开发项目建设受阻;另一方面,若产业园区项目开发建设的质量难以保障,如施工方、监理方没有按规定履行职责、施工技术与材料不达标等而导致项目质量不合格,则就会使产业园区投入的开发建设资金受到损失。

(二)运营管理风险

在我国,产业园区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委托相关机构以建立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方式運行与管理。但由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不合理、运营管理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产业园区的运营中存在诸多融资风险。

首先,由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鲜明的政府背景,因此在融资管理上过于依赖政府的安排,因此产业园区自身完善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流程的主动性不足,导致园区运营管理缺乏规范性。例如,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低下,而监管部门又不能发挥全面的督促作用,最终导致产业园区的业务经营流程混乱、冗杂以及融资管理机制不完善,融资风险必然随之而来。

其次,如果产业园区在宣传推广与招商引资方面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引入的投资与入驻企业较少,那么就不能有效提升产业园区的规模,增强产业园区的实力与竞争力,则不仅会导致产业园区融资困难,也会因园区经营不善而无法偿还因负债融资产生的债务。

(三)政策风险

宏观政策的调控会对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指导与扶持。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政策风险主要是来自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于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及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做出调整而引发的风险。若产业园区不能够全面跟进、利用政策进行开发运营,则就会导致项目开发与业务运营受政策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进而影响产业园区的经营管理与盈利水平,并给融资管理带来政策与产业方面的风险。

同时,近期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变化也会给产业园区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近年来,为了规范经济市场秩序,国家相继出台与实施一系列财政与金融货币政策提升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与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担保、举债等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如此就导致产业园区的融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上升。长期以来,基于政府的公信力,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即使这些企业或机构的负债规模巨大、偿债能力不足、运营发展能力薄弱,商业银行亦在其贷款方面实施较为宽松的政策。而伴随着国家财政与金融货币政策的收紧,产业园区融资的主要渠道受到一定限制,如此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

(四)信用风险

产业园区需按相关合同定期支付其负债融资的本金与利息,如果产业园区的资金不足,不能及时、足额地偿还债务,则就会出现债务违约。在这种情况下,向产业园区提供贷款的各金融机构就会通过各种催收手段甚至是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如此不但会导致产业园区在各相关金融机构内部的信用评价中降低信用等级,也会使产业园区的信用评价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而地方政府与产业园区信用水平的下降又会导致产业园区信用融资受到限制,并由此产生相应的融资风险。

三、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中精细化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策略

(一)精细化分解融资风险管理目标

基于精细化的融资管理强调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对融资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化控制,追求最有效的融资渠道与最低的融资成本。因此,产业园区必须从实际出发有效防控融资风险。

首先,产业园区要持续建立与完善组织架构,简化园区中间管理层级,优化精细化融资管理的中间流程,使精细化融资管理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全面提升。同时,将开发与运营的融资风险管理的责任细化并合理分配到各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并注重打通各部门、各人员在精细化融资风险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渠道,构建协同合作机制,推进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融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其次,产业园区要根据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分析开发运营的各部分、各环节与各流程,从开发运营的细节出发确定各细化单元的融资需求,以此为依据合理地确定融资规模,避免盲目确定融资规模而导致产业园区承担过多的负债融资压力,支出本不需要的融资成本。

再次,产业园区要确定开发融资规模后,要根据历史情况与当前园区面临的市场境遇确定融资渠道,避免融资渠道单一而导致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的增加。具体而言,产业园区可在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融资渠道上,扩展资产证券化、债转股、PPP、BOT等融资渠道,基于各个细节从多元的融资渠道中判断采用哪几种融资方式能够获得最好的融资效果以及最大化地减少融资成本。

(二)建立健全開发运营融资风险管理机制

产业园区要基于精细化理念实施高质量的融资管理,则就必须建立、完善与落实相关机制。因此,产业园区应当基于开发与运营活动的需求,以管理层与财务部门为主导,构建科学、全面、高效且精准的融资分析管理机制,使得开发运营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同时,产业园区还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财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树立与落实精细化融资风险管理理念,从工作中的细节出发把好融资风险管理的每一道关。

一方面,产业园区要通过制度建设将精细化融资管理融入到园区的经营发展战略与项目开发、业务运营及园区文化建设等所有方面,促进精细化融资风险管理向财务管理各环节、各流程、各要素、各细节渗透,保证开发运营的融资风险管理按照科学的原则与制度进行,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财务融资风险管理要追求融资成本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目标,涉及园区开发运营的各部门都应当依照园区制定的精准融资风险管理方案,从开发与运营的各方面、各层次、各部分、各细节出发,逐步、逐层、逐项地开展融资风险管理,力求从细节层面到整体层面高效、精准地监控、识别、评估与防范融资风险。

(三)借助技术与人力资源强化精细化融资风险管理

产业园区基于精细化理念的财务融资风险管理不仅要构建与完善相关机制,同时还要借助先进的工具、技术与手段在融资风险管理中精益求精,以此更为充分、深入地挖掘精细化管理在融资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第一,产业园区应当持续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运用财务信息化系统,基于园区信息共享机制对开发与运营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统计、细化分类与精准分析,为精细化融资风险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产业园区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开发运营融资风险管理模型,设定科学全面的精细化融资风险评价指标,基于大数据技术动态化收集的开发与运营信息输入模型中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出现融资风险则由信息系统自动报警并由财务部门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规避融资风险,由此提升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融资风险管理的力度。

第二,产业园区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通过引入高素质、专业化融资管理人才或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方式构建高水平的园区融资管理队伍。同时,产业园区要对财务人员甚至园区全体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开发运营融资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建立融资风险管理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促进园区相关人员积极落实精细化的融资风险管理责任,从细节出发,从细微处着力,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开发运营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的质量。

结 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理念为产业园区的财务融资风险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产业园区必须通过精准细化分解融资风险管理的内容、流程与目标,精准落实相关部门及人员在融资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借助信息化工具以及强化融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全面发挥精细化管理在园区开发运营财务融资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产业园精细化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