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部暴露法与传统脐带包扎法的效果对比研究

2022-11-28李双双袁冬秀敖渝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残端脐部脐带

李双双 袁冬秀 敖渝敏

1.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新余 338000;2.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分宜 336600

脐部是一个很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对新生儿的脐带处理不合适,就很容易造成脐部感染、出血等情况,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发生败血症以及继发腹膜炎等各种病症。新生儿出生后从断脐至脱落前后这一过程中,脐带断面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需要合理护理,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1-3]。脐带暴露法可以暴露新生儿脐部,同时使用75%酒精消毒,促进脐带残端脱落[4-5]。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正确地处理脐带可以有效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传统的护理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较长,而且护理程序耗费的时间较长[6-7],故研究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取在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出生的1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脐部暴露法与传统脐带包扎法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出生的1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38~41周,平均(38.79±0.33)周;新生儿体重2 508~3 984 g,平均(3 327.49±59.68)g;新生儿身高48~52 cm,平均(50.02±1.03)cm;家属均为女性,每例新生儿有1名家属陪同,年龄45~55岁,平均(50.34±6.12)岁;家属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16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胎龄38~41周,平均(38.85±0.37)周;新生儿体重2 512~3 992 g,平均(3 331.25±62.34)g;新生儿身高48~52 cm,平均(50.07±1.05)cm;家属均为女性,每例新生儿有1名家属陪同,年龄45~56岁,平均(50.51±6.03)岁;家属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33例,高中及以上12例。两组新生儿及家属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3090946),参与研究者的家属或者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足月新生儿;②出生体重>2 500 g;③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畸形者;②孕晚期或产前出血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基础护理:选择合适位置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剪断,挤出残端内血液。按需哺乳,洗浴1次/d,使得新生儿的皮肤保持清洁状态。

对照组:传统脐带包扎法。为新生儿断脐后,选择带有复合碘的医用棉签对脐部进行2次消毒,然后等到干燥以后,包裹合适,更换频率为1次/d,直至脐带自行脱落为止。

观察组:脐带暴露法。为新生儿断脐后,2次消毒,然后等到干燥以后,显露脐部在外,每日沐浴后进行消毒,共5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家属满意度。①并发症:包括脐带出血(新生儿脐带存在血性分泌物)、脐部感染(新生儿脐带存在脓性分泌物)、脐部肉芽肿。②家属满意度: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1,有效回收率为100%。主要评价局部外观情况(0~25分)、新生儿舒适度(0~25分)、喂养情况(0~25分)、新生儿睡眠情况(0~25分),分值越高说明家属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4.98±0.64)d,短于对照组的(6.87±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9,P<0.05)。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家属对局部外观情况、新生儿舒适度、喂养情况、新生儿睡眠情况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分,±s)

组别局部外观情况新生儿舒适度喂养情况新生儿睡眠情况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4.78±1.85 20.08±1.46 17.964<0.01 21.87±2.35 17.64±3.11 12.728<0.05 22.14±4.66 18.57±5.04 5.417<0.05 22.99±3.05 16.38±3.24 8.369<0.05

3 讨论

胎儿和母体的联系是通过脐带实现的,新生儿在断脐后,会产生开放创面,如果不合理处置,会发生感染、出血等不良情况,严重者还会造成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危及生命[8-10]。因此,对于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生儿脐带切断后,细菌更容易入侵,增加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风险[11-13]。因此,积极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如果发生感染,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后果。脐带处理后形成开放性创口,此处其本身缺乏血液供应,最终会自然脱落[16]。在脱落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胶质分泌物等,容易滋生病原菌,引发脐部感染[17]。积极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维持脐部创面的清洁干燥对于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已有研究发现,脐带残端脱落越晚,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的危险越大[18]。且新生儿感染会抑制肝活力,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19]。脐带暴露法能够暴露脐部,促进脐带脱水、加快残端脱落,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局部外观情况、新生儿舒适度、喂养情况、新生儿睡眠情况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脐部暴露法对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较好,且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效果比较认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通过脐部暴露,使得脐部保持清洁干燥的状态,厌氧菌很难繁殖,减少了脐炎的发生[14],且脐部暴露有利于医护人员更直接地观察,一旦发生脐部污染或者存在异物等情况,能够及时地进行处理和干预,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15]。

综上所述,与传统脐带包扎法比较,采用脐部暴露法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较早,脐带护理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较高,其远期疗效还需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残端脐部脐带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腔镜和 阴式缝合阴道残端的疗效观察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对比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染毒的脐带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1)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感染性脐炎的局部护理
重视新生儿脐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