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钙、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022-11-28谢耀武叶锦华吴黎明杜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0期
关键词:痉挛冠脉综合征

谢耀武 叶锦华 吴黎明 杜莎

1.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樟树 331200;3.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安福 343299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是涵盖变异性心绞痛、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各种心律失常的综合性病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为一种复杂且多样的病理生理状态,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心血管病的治疗及预防带来较大的挑战,患者无法获得较好的预后[1-2]。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疾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危险因素与传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研究发现,其发生可能与血清钙、镁水平有一定的关系[3-4]。基于此,本研究纳入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心绞痛确诊为冠状动脉痉挛的15例患者及同期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显著狭窄的15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血清钙、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心绞痛确诊为冠状动脉痉挛的15例患者作为冠状动脉痉挛组,另外纳入同期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显著狭窄的15例患者为正常组。冠状动脉痉挛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48.19±2.15)岁。正常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23±2.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号:2020年7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描述的诊断一致且经影像学证实[5];②患者年龄18~75岁;③研究开展前为患者讲解本次研究的方法过程及目的,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缺失或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者;②冠脉造影证据缺失或伴有恶性肿瘤者;③意识障碍或其它原因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差速离心取上层清液,以放射免疫法测量血钙、血镁水平,仪器为Centaur XPT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德国西门子),试剂盒为配套试剂盒。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居住地、文化水平、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糖尿病、血清钙、镁水平,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分析,明确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钙、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性别、BMI、居住地、文化水平、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组的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镁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发病征的单因素分析[n(%)]

2.2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量化赋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镁<0.765 mmol/L是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表2~3)。

表2 量化赋值表

表3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血清镁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ROC曲线

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镁水平对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9,标准误为0.054,95%CI为0.663~0.875,最佳截断值为0.765 mmol/L,敏感度为0.807,特异度为0.751(图1)。

图1 血清镁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ROC曲线

2.4 血清钙、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钙水平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无相关性(P>0.05),镁水平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呈负相关(r=-0.307,P<0.05)(表4)。

表4 血清钙、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与痉挛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差异有关,因此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6-7]。血清钙对维持细胞功能有独特的优势,可对血压的变化起到调节作用;镁缺乏会造成内皮渗透性增加,降低血管扩张功能,因此镁失衡可能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生[8-9]。故本研究探讨血清钙、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相关性,在该疾病的预后评估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脉痉挛组的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镁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血清镁水平会对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生造成影响。①年龄:年纪较大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较高,其血管紧张性及发生性会出现异常改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会促使血管应激加重,进而会使得炎症水平上升,增加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生风险[10]。②高血压:高血压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诱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合成减少,进而使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11]。③吸烟饮酒史:吸烟会摄入大量的尼古丁,使得炎症反应激活,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对内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从而造成其功能失调,加大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酒精会影响体内的前列环素水平,造成血小板异常高反应性,同时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可降低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均会促进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生[12-14]。④糖尿病:糖尿病以糖脂代谢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糖代谢异常会通过损伤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而脂代谢异常在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同时,还会使氧化应激反应大大加重,故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5-16]。⑤镁:镁对细胞内的游离钙可发挥调节作用,进而与血管收缩能力有一定的联系。研究证实,镁缺乏会造成心肌缺血及冠心病的发生,同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17-19]。邝志辉等[20]的研究证实,镁可促进血管内皮因子合成前列环素,进而对血管痉挛发挥调节作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ROC曲线越凸、越近左上表明其诊断价值越大,而曲线下面积则可判断其准确性,ROC曲线将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图示结合在一起,从而准确地反映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且不固定分类界值,允许中间状态存在,帮助使用者结合专业知识来对漏判及误判的可能性进行权衡。本研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镁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提示镁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综上所述,血清镁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镁水平变化对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发生进行预测。

猜你喜欢

痉挛冠脉综合征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考前综合征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