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帽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2022-11-28邓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0期
关键词:饱和度气管生理

邓婷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衡阳 421001

人工气道是通过各种方式以保障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有效链接的一种手段,主要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人工气道为氧气供应、防治误吸、气管引流等提供了支持,然而,此手段使呼吸道正常湿化功能基本丧失,导致患者易出现痰痂堵塞气管,引起肺部感染[1]。因此,在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中需加强气道湿化管理。目前,气道内滴注是临床普遍采用的湿化方法,但间断滴注存在易引发呛咳、痰液稀释不充分等不足[2]。人工气道帽外套气管插管,与湿化管和氧气管连接后使用,能保证吸氧和湿化的持续性,或能减少水分丢失,维持痰液湿润。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气道帽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3~71岁,平均(62.18±7.04)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APACHEⅡ)评分12~23分,平均(16.25±3.19)分;有肺部感染34例;痰液黏稠度:Ⅰ度4例,Ⅱ度28例,Ⅲ度3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41~74岁,平均(63.94±8.85)岁;APACHEⅡ评分12~25分,平均(16.78±3.12)分;有肺部感染31例;痰液黏稠度:Ⅰ度6例,Ⅱ度25例,Ⅲ度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伴肺部感染例数、痰液黏稠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F-LL-GZZN-1-12-0),所有参与人员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人工气道建立指征[3];②气管插管患者;③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④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排除标准:①需机械通气者;②有颈部手术史或颈部疾病者;③合并肺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气道内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用注射器取3 ml湿化液,将其注入到气管内,随后行吸痰操作。每3~6小时1次。观察组患者利用人工气道帽[斯莱达医疗用品(惠州)有限公司,批号:22011812]进行气道湿化。插管气管外套人工气道帽,然后在人工气道帽的两口分别接上湿化管(小口)和氧气管(大口)。每12小时更换1次。两组患者均干预7 d。

1.4 指标观察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频率、稀痰率、生理指标及并发症发情况。①吸痰频率及稀痰率。记录两组观察期间每日吸痰次数和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痰液为稀痰的例数。稀痰标准:痰液为泡沫样或米汤样,且不会留滞在吸痰后的接管内壁上。②生理指标。记录两组干预前、干预第7天心电监护仪上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③并发症。记录两组干预7 d内出现痰痂、呛咳、新发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痰频率及稀痰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稀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稀痰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稀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吸痰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频率及稀痰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高于干预前,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指标的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氧饱和度(%)干预前干预后呼吸(次/min)干预前干预后心率(次/min)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62)对照组(n=62)t值P值86.76±3.12 86.43±3.26 0.576 0.566 97.21±1.42a 96.54±2.03a 2.130 0.035 26.26±3.15 26.04±3.28 0.381 0.704 20.13±2.07a 21.09±2.33a 2.425 0.017 129.67±15.05 127.44±16.82 0.778 0.438 90.34±13.11a 95.44±11.53a 2.300 0.02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人工气道是以清除气道分泌物、纠正缺氧等为主要目的的重要医疗措施,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会阻碍生理湿化作用的发挥,导致呼吸道水分大量丢失,分泌物干结,引起肺不张[4]。人工气道湿化有利于分泌物被有效稀释并顺利排除,可防止其聚集结痂产生不良影响[5]。临床常用的气道内滴注,在湿化不当时,可使定植菌从气道下移导致肺部感染,其间断和直接滴入的湿化特点,也会影响湿化效果[6]。故通过人工气道帽,将常规间断湿化转变为持续湿化,并利用流动的氧气,将液态湿化液冲击为汽态,或能有效弥补气道内滴注的不足,从而达到充分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据报道[7],气道滴入湿化,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憋闷等不良情况。有研究[8]发现,湿化氧疗能改善呼吸衰竭伴肺炎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促进病情恢复。黄维等[9]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气切导管与输氧湿化管连接固定,结果发现,此种湿化方法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吸痰次数,可见持续输氧湿化在湿化效果、稳定生理体征上具有明显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吸痰频率、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稀痰率、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用人工气道帽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稀释痰液,减少吸痰频率,稳定正常生理。分析原因为,氧气管和湿化管通过连接人工气道帽从双通道变为了单通道,气道阻力降低,有助于呼吸通畅,改善血氧饱和度[10]。有研究[11]指出,气道湿化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湿化液流入支气管。而在单通道下,湿化液受氧气气流力影响,散成液体颗粒,再传散至气道,故能均匀湿化双肺[12],进而充分湿润痰液,降低吸痰频率。

湿化液经注射器直接注入,是以液态形式进入导管内部进行湿化,故易引起刺激性呛咳,加之液滴较大,湿化多不均匀,分泌物因此易干结而结痂[13]。此外,为改善气道环境,滴注湿化后会进行吸痰操作,这也增加了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肺部感染风险[14]。本研究将人工气道帽用于观察组患者,观察7 d内该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用此种干预方法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气道湿化,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朱丽琴等[15]将人工气道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气道内间断滴注法和人工气道帽实施气道湿化,结果与本研究相似,进一步证明了人工气道帽在减少并发症方面的积极作用。分析原因可能为人工气道帽使得湿化具有均匀性和持续性,故能使痰液充分湿润而被有效咳出或吸出,减少结痂可能,而吸痰操作减少,也降低了黏膜损伤等风险。

综上所述,在气道管理中应用人工气道帽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稀释痰液,减少吸痰频率,稳定正常生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饱和度气管生理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糖臬之吻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