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在门诊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28陈惠英严超燕林茜柳芳登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0期
关键词:例数协作哮喘

陈惠英 严超燕 林茜 柳芳登

1.福建省立医院医院服务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省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福建福州 350001

哮喘属于反复多发的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在清晨或者是夜间的发作比例较高,具有可逆性、阻塞性等特点[1-2]。哮喘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影响、家族遗传性因素影响、过敏性因素影响等[3-4]。哮喘治疗中多采用吸入性药物雾化,操作相对繁琐,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多,进而造成临床治疗依从性较低,不能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影响临床效果[5-6]。以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实例,探索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在门诊哮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患者诊疗结束后,由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小组为患者实施针对性、个性化、阶段性、连贯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吸入剂使用方法的掌握能力,有效提升药物治疗效果[7-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13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24~75岁,平均(46.74±6.84)岁;病程1.5~9.5年,平均(5.23±1.45)年;哮喘严重程度分类[9]:轻度者13例,中度者38例,重度者5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或大专23例,高中25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25~78岁,平均(47.92±7.19)岁;病程2.5~10.5年,平均(4.99±2.0)年;哮喘严重程度分类:轻度者14例,中度者37例,重度者6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或大专22例,高中28例。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关于哮喘的诊断标准[9],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哮喘患者[9];②患者知情同意,且全程参与本研究者;③可以正常沟通、交流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②心、肝、脑、肺、肾严重功能障碍者;③对于哮喘类药物过敏性反应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福建省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伦理审核批号:JA20180109)。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在哮喘治疗前适当地和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状态,询问患者临床表现,耐心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①建立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小组:组员包括责任护理人员5名、联络员1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康复师1名。组员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工作经验>5年,职称为中级及以上。②建立档案: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的各类诊疗信息,建立档案,将其信息汇总发送到微信群中,让每一名群成员对于患者的诊疗信息有充分的了解,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提出相关的、专业性的干预建议。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康复师要针对患者临床特点,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心理咨询师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心理预期,降低不良情绪发生。营养师根据患者自身营养状态,调整营养饮食计划,保持患者机体营养水平。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联络员和责任护理人员根据各类学科针对性意见进行整理和汇总,在将其内容编译成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和图文信息,定期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建立知识储备库。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点对点推送关于哮喘知识,从患者进入本研究开始,定期向其推送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更加了解临床诊疗知识。④微信群随访:通过邀请患者及家属进入微信群,定期发送健康教育宣传链接等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安排患者定期复诊。并且通过定期在微信群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决患者的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患者的学习效率。

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状态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11]。SAS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量表通过加权,换算成为百分制,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和评分呈负相关;SDS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量表通过加权,换算成为百分制,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评分呈负相关。生存质量评分根据世卫组织生存质量量表-10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100,WHOQOL-100)[12]的标准进行评估,共计10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1~5分,总分5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3.2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吸入剂使用方法掌握率、满意度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哮喘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呼吸困难、哮喘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得到改善,哮喘缓解;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1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吸入剂使用方法掌握率判定标准。掌握:患者对于治疗知识和指导内容可以自行复述比例>90%;基本掌握:患者自行复述比例50%~90%;未掌握:患者自行复述比例<50%[14]。总掌握率=(掌握+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调查采用福建省立医院自拟调查问卷,主要对医疗环境、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信度系数Cronbach′s α=0.748,问卷回收率为100%,总分100分,满意:评分≥90分,不满意:评分<90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低于本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SASSDS生存质量评分对照组(n=56)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观察组(n=57)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52.18±8.09 36.78±6.45 11.138<0.001 51.79±7.62 37.83±6.08 10.716<0.001 368.43±20.92 388.73±22.06 4.997<0.001 t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干预后组间比较值53.78±8.19 29.09±5.23 19.013<0.001 1.040 0.091 6.930<0.001 52.31±7.19 28.46±4.92 20.485<0.001 0.371 0.676 8.965<0.001 373.81±21.06 436.78±26.73 13.847<0.001 1.356 0.075 10.375<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吸入剂使用方法总掌握率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吸入剂使用方法总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吸入剂使用方法掌握率的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24%(56/57),高于对照组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8,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哮喘患者提高对于疾病的认知度,从而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行为[15-16]。常规的门诊健康教育仅仅局限在口头宣教等形式,过于单一和乏味,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缺乏全面性、个性化的设计,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17-18]。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是通过不同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门诊哮喘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其可以结合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健康教育效果[19-2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低于本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另外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吸入剂使用方法总掌握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够为患者更好地提供多方面专业知识,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多个学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诊疗计划,帮助患者门诊治疗过程中接受更加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多个学科人员为患者提供各自学科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责任护理人员在后续复查就诊过程中,将上一次不同学科对患者评估结果制成健康卡,发送给患者,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特点和状态,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更加利于患者吸入剂使用方法掌握水平和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模式在门诊哮喘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提高总有效率、吸入剂使用方法掌握率、满意度。

猜你喜欢

例数协作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