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时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镇痛泵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28万敏陈颖芳欧阳良美陈榕谭启优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比洛注射液研究组

万敏 陈颖芳 欧阳良美 陈榕 谭启优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普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

外科手术一直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的开展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疼痛不适感[1],而伴随疼痛的发生,患者也会出现极为明显的心理情绪变化[2],持续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3-4],进而需要迅速给予合理镇痛方式,以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负面情绪减弱[5]。同时,手术后的疼痛症状还会对患者术后康复形成影响[6],会明显延长手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延缓患者早期下床活动[7],进而更容易诱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问题[8],导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受到影响[9]。加速康复外科主要以循证医学作为基础支撑[10],在围手术期建立一系列的临床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出现机体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症状,进而有利于术后康复[11]。在加速康复外科中有效镇痛是主要环节,达到良好镇痛效果后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早期开展术后功能训练从而达到改善术后康复的作用[12]。近年来,赣州市立医院在胃肠肿瘤术后行加速康复外科时采取了按时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镇痛泵的镇痛模式,发现该种按时镇痛方案能达到稳定的镇痛效果,可确切改善患者术后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赣州市立医院普外科行胃肠肿瘤手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与病理学确诊为胃肠肿瘤;②具有手术指征,择期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④体重指数<28 kg/m2;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慢性疼痛病史;②既往长期服用镇痛药物;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动过缓或严重心血管疾病。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41~67岁,平均(56.3±4.9)岁;体重指数为18.9~27.4 kg/m2,平均(24.8±2.3)kg/m2;肿瘤类型中胃癌18例,直肠癌13例,结肠癌1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40~68岁,平均(56.6±5.1)岁;体重指数18.7~27.6 kg/m2,平均(24.6±2.4)kg/m2;肿瘤类型中胃癌16例,直肠癌14例,结肠癌16例。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术后加速康复外科处理。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ZZB-150镇痛泵(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患者出现疼痛后自行按压给药,镇痛泵药物为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批号:11A01131A2)100 μ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1080431)1.5 μg/kg、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10901)0.4 mg/kg,单次负荷剂量为2 ml。研究组患者术后采取按时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远大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产品批号:52110231-1)联合镇痛泵,具体方法如下。①手术后连接使用镇痛泵,所应用镇痛药物及其负荷剂量同对照组;②手术后连续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每12 h开展1次评估;③按时对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加入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注射,每12 h静注1次;④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密切留意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术后疼痛评分:在手术后6、12、24 h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由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13]。②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③镇痛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胸闷、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④临床满意度: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要求患者主观选择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6 h,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本组术后6 h比较,aP<0.05

组别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值P值3.7±1.2 2.5±0.9 5.426<0.001 3.2±0.8a 2.1±0.5a 7.908<0.001 2.8±0.8a 1.7±0.6a 7.461<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s)

组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值P值21.6±5.1 15.8±2.4 6.979<0.001 52.6±6.3 31.5±4.7 18.207<0.001 13.9±1.7 10.2±1.4 11.395<0.001

2.3 两组患者镇痛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胸闷、躁动以及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镇痛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疼痛症状容易引发机体自主神经活动异常[14],导致苯酚胺表达上调,从而导致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增快、血压上升等生命体征变化[15-16],在炎症介质作用下也会影响机体中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对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17-19]。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手术切口较大,在手术前便持续受到肿瘤的折磨,手术后长时间持续存在疼痛感,在疾病、手术及疼痛症状的影响下大多均会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导致术后不愿咳嗽、深呼吸或尽早下床活动,不仅会抑制术后恢复效果,还容易引发压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使得难以保证手术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程度。近年来,临床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速康复外科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福音,通过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抑制手术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的围手术期规范化整体方案[20]。加速康复外科涉及了多个医疗领域,要求外科、护理、麻醉与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合理协作,在各部分统筹配合下才能达到满意的实施效果[21-22],而麻醉镇痛是其中重要一环,唯有切实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才能保证快速康复速度及良好康复效果[23-24]。

为进一步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加速康复效果,本项目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外科中采取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按时镇痛模式,使用氟比洛芬酯药物为非甾体类镇痛剂[25],经常被使用在癌痛与手术后疼痛患者中,能够达到可靠的镇痛作用。同时,在镇痛药物使用方法上将传统的“按需给药”转变为“按时给药”,该种镇痛方式能够避免患者在反复出现疼痛感受后才用药的问题,通过转变镇痛方法可更精准地减少疼痛发生。本研究中采取按时镇痛患者在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应用镇痛泵患者,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显著较短,术后胸闷、躁动以及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明显较低,且临床满意程度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证实了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加速康复外科中开展按时镇痛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增强其满意程度。通过采取该种镇痛方案,也促进了护理的相关发展。首先,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分表,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其次,患者不会因为疼痛带来的坏情绪对护士产生怨怼,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再次,按时使用镇痛药,它改变了传统镇痛方式,实现了患者不疼或是疼痛轻,最终促使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好。

综上所述,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中应用按时镇痛模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抑制镇痛不良反应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积极改善患者满意程度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比洛注射液研究组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