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

2022-11-26尤翠翠何海兵张文静武立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课程

尤翠翠 柯 健 何海兵 张文静 武立权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的主体学科以及重要分支,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同时,作物栽培学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却又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2]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相对于理论课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以及实践能力,也因此成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农业高校立足于地区发展实际,在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上尽量突出地域以及学校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发展。但是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各高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各高校实验课依然存在着重形式、走过场的不良“传统”,严重阻碍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发展,违背了实验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心。因此,本文多角度、多方向地探讨了目前各高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揭示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基于这些问题从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旨为提高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农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实验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程中应当尽量增加学生的主体性“在场”。但是目前各高校依然秉持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侧重点偏向于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把丰富复杂的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培养。[3]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与授课教师在实验课上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意见与感情抒发,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极大削弱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学生被动地沦为知识传授的对象,机械地接受了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省略了自我思考的过程以及亲自实践的机会,也因此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也起到了坏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的混乱

作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大田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油菜等,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不同的作物分别生长在一年的不同时期。[4]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水稻普遍为中稻种植,而小麦则主要以冬小麦为主。因此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当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作物及其生长发育特点相符合。然而,在如今作物栽培学课程的设置中,为了追赶上实验课程的进度,往往存在着不顾实际的做法,使得作物栽培学课程的设置存在着混乱的问题。例如,在课程教学中,为了贴合教材设置,存在着在冬天教授甚至开展水稻播种、夏天讲授小麦种植的现象。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导致学生丧失了亲自动手的实验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设施和教材落后

目前,各高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依然存在着实验设施以及教材落后的问题。[5]作物栽培学实验课具有时效性、实践性以及实验环境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作物栽培学课程对于实验设施的要求极为严格。除了进行室内实验之外,也应当增加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增加课程设置的深度、广度以及体系化水平。但是,目前众多高校的相关实验设施依然不够完备,农场建设不完善、农业设施不齐全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同时各高校也缺乏对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好地形成实验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教材使用落后也严重制约着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的发展,随着农业发展模式以及作物栽培方法的变化,陈旧教材无法得到更新也是限制实验课程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内容陈旧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目前各学科发展迅速,不仅在作物学方面,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机械工程科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性学科,目前在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规划中,也仅仅是以传统的大田种植栽培教学为主,缺乏对于新型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引入,使得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从根本上缺乏深入的潜力以及全面发展的可能,阻碍了课程本身的进步与创新,从而造成了实验课程内容的陈旧。这一方面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作物栽培学整个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兴趣的养成。

二、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思路

许多农业类大学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解决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阻碍,因此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遂提出以下关于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路,以供参考。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应当同时突出学生和老师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实验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堂中的师生不仅是对立关系更是紧密的合作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突出自身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思考以及动手能力。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育的核心理念,改变讲授思路,在兼顾“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的同时也要尽量注重学生的个人实际,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照顾到每个同学的感受,做到因材施教。以此达成作物栽培学实验中对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颠倒,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学生主体性“在场”的回归更是意味着学生在作物栽培学实验课中自主性、创新性、能动性的回归,标志着传统教学中重形式、走过场的模式被重质量、重教学的科学方式所代替,是教导学生形成科学认识论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在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同时,也要兼顾起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做到寓教于乐,不仅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形式问题,也要顾虑到课堂内容的可行性和充实性,做到形式与内容上的辩证统一,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整体质量。

(二)合理设置课程

作物栽培学课程应当结合当地以及学校实际与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置。例如,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调整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侧重点。以安徽省为例,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主要作物为水稻与小麦。那么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安徽省内具有明显地区性质的农业大学应当紧紧立足于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中突出水稻与小麦的重要地位。同时,考虑到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合理开展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的需要,也应当考虑到合肥地区水稻主要是以中稻为主,而小麦则多为冬小麦这一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要清楚考虑到这些诸多因素,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结合中稻与冬小麦的生长习性,结合大田生产的需要,考虑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眼界以及动手能力,建立起科学的“实验+实习”体系。不仅如此,也应该适当增加当地特色农作物的教学内容。例如芝麻在全国范围内虽为小宗作物,种植规模不及油菜,更不及水稻与小麦。但是芝麻作为安徽省主要的油料作物,每年的产量都位居全国前列。[6]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安徽省区域的农业大学更要注意到此点,在实际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对于例如芝麻这样的地域性特色作物的讲解与实习内容。综上所述,合理安排课程是促进实验教学科学化、提高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各大农业高校理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整。

(三)加大相关投入

各高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投入不足也是影响课程本身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目前,各高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的实验课程依然存在着实验设备老化、教材陈旧、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其一需要及时更换老旧的实验设备,这就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做到透明化并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数量合理采购实验设备。其二,理当及时更换教材,做到教材的时效性,同时在选购教材时充分考虑到授课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动教师与学生在新教材选购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得选用的教材兼顾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三,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的实验场所不应该局限于校内的实验室,更应该锁定在校外广大的实训基地,因此应当积极建设校外的实习基地,并且保证实习建设的合理性,确保教师和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便捷。不仅如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课程实践安排,在建设校外实践地的同时也要兼顾起加快校内实践场地的建设。实习场地的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也是促进产学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发展智慧农业课堂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综上所述,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投入,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型的新型应用型农业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合当今热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上的腾飞,农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型大学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理应吸收各相关学科发展的精华,紧随时代潮流。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门类重要的分支学科更应该紧跟时代热点,牢牢站立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应要突出相关交叉学科的渗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例如无人机高光谱技术目前在作物栽培学科中得到了充分且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在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中可适当增加无人机高光谱技术的实验内容。此项措施不仅一方面充实了作物栽培学的实验课程,另一方面也做到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培养具有多角度视野的农业人才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参考方案。目前,现代化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7-8]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现代化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所以说能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现代化、信息化、潮流化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今的相关课程改革中理应以此为重点,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

三、总结与展望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虽然已经在各高校开设多年,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资金投入、实验内容等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现实意义,为培养具有更强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新型农业应用型人才,各高校理应结合本校和师生实际积极探索出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方案。在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同时,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相关投入并且结合时代发展热点发展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想必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促进学校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必定会为国家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课程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