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行合一”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2022-11-26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小学钱小松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年段榜样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曹丿小学 钱小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道德法治课程的教育地位也日益提升。道德法治课程的目标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康、正确、积极向上的法制观、价值观、道德观,为社会培养思想纯洁、品质高尚的人才。育人始终以育德为优先。小学阶段的道德法治课程也始终将教育作为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小学阶段道德法治课程是指立足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境界,促进个人能力与品格的提升,保障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持续提高道德法治课程的客观性、逻辑性、科学性,革新教育理念。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教学方法,从多维度强化学生的德育品质、法制观念以及综合素养,本文将从多维度探寻立足于知行合一强化小学阶段道德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道德法治教学目标

长时间以来,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让师生过多地重视应试教育,教师也更多地使用满堂灌方式开展道德法治教学,未能遵循既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向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增强小学生的法律素养与道德品质。为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强化道德法治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教师应探究道德法治课程的本质,确立清晰、正面、积极、健康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意识到本门课程的核心重点,提升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法治素养与道德品质,稳步提高其思想境界。

当前,小学中、高年段的道德法治课程已逐渐走向专业化,其蕴含部分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鉴于此,为确保学生汲取理论知识并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应借助教学目标指引学习方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规划整体的学习方向。例如,在围绕道德法治课程“开开心心上学去”单元进行解析时,教师可将教学重点集中于引领学生爱惜书包,爱护书籍,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使其更从容地学习。在创建道德法治课堂时,教师应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清楚认知书包爱护、书籍爱护的必要性,让其具备整理收拾书籍与衣物的习惯,进而达成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简而言之,通过确立清晰的科学目标,鼓励学生遵循整理信息,学习课程知识,充分凸显出道德法制课堂的方向性,为知行合一打好基础。

二、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不同于其他学科,道德法治科目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道德法治课程也是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强化其思想品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还应立足于知行合一,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立足于学情实际,可以更好地调整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创设多元的教学情景,引入绘本故事,调动学生对道德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探究热情,使其可主动自觉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并能做到知行合一,增强教学实效性。

比如,在围绕“拉拉手交朋友”进行解析时,教师应明确本单元的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敞开心胸,了解如何真心的交友,使其可感悟集体生活的快乐与成就感。在围绕道德法治课程创建课堂时,教师也可依托微课视频、PPT课件等多种方式相互讨论,选择多名学生上台模拟新朋友见面的场景,教导学生如何找寻话题相互交流。再如,在课堂上,教师还可创建郊游的情景,鼓励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其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多元的教学方式可确保道德法治课堂覆盖到班内各类型学生,可强化教学效果,践行知行合一理念。

三、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现阶段,部分教师不重视道德法治课程,未能像文化课开展管理,也没有严格要求课堂纪律;这就容易让学生对道德法治教育的认知陷入误区,渐渐地失去对道德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中、高年段小学生而言,兴趣所带来的探究欲望以及对未知的渴望始终是重要的学习动力。

基于知行合一理念,为充分调动小学生兴趣,教师也可引入教学案例,也可创建故事情景,深化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认知,让其始终保持其对道德法治课程的浓厚探究欲望。兴趣始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应尽可能引入趣味、生动的故事案例,让学生感悟故事中的正义感,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了解何为错误行为?何为正确的榜样行为?在完成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后,为保持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此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新鲜感。可使其深刻领悟,有机整合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再如,在创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发挥其直观、生动的优势,有效调动小学生兴趣。

四、借助绘本创建故事情景

基于知行合一理念,小学教师可创设绘本阅读情景,优化课前导入环节;结合中、高年段小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特点,推动其积极参与,提升其注意力。比如,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拖拖拉拉国》创建趣味的故事情境,将活力与生机注入课前导入环节;结合教学反馈情况,让学生对照问题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绘本故事《拖拖拉拉国》主要内容为小女孩苏小懒因做事拖拉被送往拖拖拉拉国,历经艰辛终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母亲身边。主人公苏小懒的年龄与中、高年段小学生相近,其内心独白也贴近于中、高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让中、高年段小学生融入故事情景。

当完成故事绘本的阅读活动后,教师可引入下列问题强化故事情境的真实性:苏小懒被送往拖拖拉拉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妈妈让她收拾桌子时,她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上述的拖拖拉拉现象?上述问题具有一定层次性,可让中、高年段小学生逐步深度融入故事情境。同时,教师可结合上述班内学生是否存在下列问题:第一,总爱说等一等;第二,边做作业,边发呆,边思考其他事情;第三,天黑了,却因为一直拖拖拉拉未能完成作业;第四,依然需要家长催促,才能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可引导锻炼小学生对照上述四类情况反思自我的日常表现。

通过统计班内学生出现上述四类情形的人数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存在被家长催着完成作业的情形,每个同学都多多少少存在上述各个问题;这也意味着小学生普遍具有拖拖拉拉的毛病,他们通常能反思出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但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接下来,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做一个小拖拉、苏小懒。当班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制定生活计划。简而言之,通过引领学生阅读趣味绘本,创建独特的故事情景,引入关键问题,强化师生间的交流;结合教学反馈情况,引导学生自行反思,了解知行合一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将道德法治课程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

五、为学生树立榜样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重要的学习素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明确学生为教学中心,对教材进行反复解读。小学教研团队应深入探寻自我规划尝试、童话故事引导、自我反思、生活现象等重要学习要素,从学生周边生活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比如,教师可在班级内创建榜样案例,从学生中选取典型,重点设置大榜样、小榜样两类型的人物事迹,从合理安排、专心致志、抓紧时间等关键词助手,突破教学局限,引领学生汲取榜样身上的优秀元素,逐渐学会如何正确规划日常生活与学习,逐步强化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在设置大榜样时,教师可将齐白石先生作为例子,让学生学习齐白石爷爷如何能够在90 岁的高龄依然坚持每天完成绘画任务,询问学生为什么要今日事,今日毕。经过思索后,部分学生任务,如果今天不能完成任务,那么明天就要完成累积下来大量任务。结合上述案例,教师可引领学生有计划地参与学习生活,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除了大榜样,教师还可设置小榜样,深入了解班内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爱好,从班级内选择拥有一技之长或艺术天赋突出的学生。同时,教师可设置下列几个问题。问题一:从几岁开始练习,练习了多久的钢琴?问题二:如何从日常中抽出时间学习钢琴?通过设置下列问题,可引导榜样人物自主阐述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班内被选为小榜样的学生从五岁开始学习钢琴,每天均要练习钢琴两个小时,在每周六、每周日还要抽出时间去上钢琴课。每天放学后,这些学生会写作业,再练钢琴,利用空余时间看书,看电视,学习画画。教师可让班内同学向上述榜样同学学习。

为呈现道德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应从多角度选出榜样同学,扩大覆盖面,达成知行合一的目标。例如,教师可班级选择热爱运动,从小学习篮球、足球的学生,将其树立为榜样,由其向同学介绍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充实个人时间。在完成上述的教学活动后,为强化小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引入儿歌:“想学好,要安排;写作业,不拖拉;备文具,不忙乱;认真做,细检查;课余学,学特长;家务事,帮着做;勤阅读,见识广;有计划地学习生活,大家会将你夸。”借助趣味的儿歌,教师让中、高年段小学生进一步理解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将科学的睡眠时间渗透给学生,要求小学生了解到自身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每天要充足的睡够十小时,进而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六、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家长将主要的时间、精力放置于文化课方面,忽视孩子道德法治教育,未能深刻认知知行合一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换言之,小学阶段的传统道德法治教师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背诵或记忆课本内容,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部分教师也忽略学生心理素质,容易让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出现偏差。

现阶段,中、高年段正处于黄金成长阶段,部分学生也正处叛逆时期,这更加凸显出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小学阶段的传统道德法治课堂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心理,更没有将日常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换言之,教师更习惯于填鸭式以及纸上谈兵的方式。为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革新教学方式,注重道德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深入探寻道德法治的含义,增强小学生的是非判断力。在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后,教师也应引导中、高年段的小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务,做到诚信奖励;这既有助于强化学生与父母间的沟通,也可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预留部分交流互动时间,鼓励师生相互探讨交流,询问学生都帮助家长做出哪些家务?同学之间做出哪些互帮互助的事情?在上述事件中学生拥有何种心情?通过引导学生间互相交流活动,使其可感悟自身的优点与弱点,可强化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

七、引入互动展示环节

互动展示主要涵盖展示与互动两个重要环节。互动展示的核心目标在于找寻恰当的解决策略。为强化道德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教师可引入创建故事情境、树立榜样等多种方式。例如,再围绕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找寻合理安排时间的具体策略。为调动学生对于互动、展示的探究兴趣,教师可回归儿童生活设置问题,鼓励中、高年段的小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参与展示活动。通过将学习作为主线,让学生能充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把班内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例如,教师可让各小组学生以上文所述的绘本为例设计时间规划表,提出个人的建议与看法,找寻合理的时间安排策略。在道德法治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各小组同学互动套路并展示讨论结果。每天的课后任务设计,共同探讨如何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时间规划表。为提高教学互动质量,教师可先提出下列时间表:下午五点至下午六点,写作业;下午九点至下午七点,整理房间,吃饭;下午七点至下午八点,洗澡;下午八点至下午九点,画画,看书;下午九点至下午十点,练习钢琴;下午十点,睡觉。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上述时间表相互讨论,结合个人情况适当删减,共同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时间表。在完成上述教学互动活动后,教师可将各小组制作的时间规划表展示给大家。当小组讨论活动后,教师也可将健康常识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分配时间,方可保障个人健康。在设计时间安排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把握下列原则:优先做重要的事情,提前做好必要的事情;非必要做的事情排在最后。简而言之,在制定时间规划时,学生应分清主次,高效地完成目标,做到知行合一。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为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小学教师应深入探寻道德法治课程的革新方法。通过借助绘本创建故事情景,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入互动展示环节,明确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切实增强道德法治课程教学效果,让小学生逐渐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年段榜样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