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22-11-25戴奕雯

福建轻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戴奕雯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创造教育”如出一辙,其对应的是对旧思想、旧体制、旧观念的改造与革新。陶行知的《实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提出:“全国学者,苟能尽刷其依赖天工、沿袭旧法、仪型外国、率任己意、偶尔尝试之旧习,一致以实验为主,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未始非新国新民之大计也。”[1]由此可知,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新教育”对应的便是对旧教育理念的改变与革新,其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所倡导的“以运动视角去看待问题”。落后的管理与办学理念会制约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开放化创业实践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基于以上原因,文章从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新媒体技术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新媒体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究。

1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来,高职院校比以往更加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来自观念与技术层面的创新,只有对既有的观念和技术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辨析不够深入,培养机制不够完善,评价体系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应深入查找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努力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实践、聚焦竞赛,多渠道合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和效果[3]。创新是进行创业的前提,前者对应的是顶层设计,而后者强调的是现实操作和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坚持观念上的理论创新,才能实现创业领域的大发展。

新媒体技术带给人们不同以往的视听感受,为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审时度势,基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专业领域里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观念突破和创新做出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评判,引导学校建设的健康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树立正确的“双创”教育观念,激发教师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与素养,全面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持续发展[4]。

2 正确看待新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唯物论对学生进行教导,其涉及的理论视角便是以矛盾论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以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根基进行道德和价值评判,是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握的关键。从矛盾论的视角来看,人们往往会基于某种立场和价值观念出发对某个新兴技术进行道德和价值评判,这就决定了对新媒体这一新兴技术产生的效应应该进行全面看待,因此,正确看待新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极为重要。

2.1 新媒体技术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有益结合

大学生智力发展完善且精力充沛,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将会使其步入良好的人生发展状态。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带来的正向影响,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大学课堂及校园中进行多方位覆盖,进而对大学生呈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督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职院校应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凸显创新思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打造“双创”教育支撑平台等措施来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切实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效[5]。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有能力推动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有益结合,其对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正向力影响,将有助于延展大学生的思想深度与政治定力。

2.2 新媒体技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新媒体技术的高效、快捷及高参与度的特点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而新闻终端对新闻事件的梳理和深入讲解给繁忙的人们了解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蕴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亦会通过新媒体的融入产生量的积累,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生产。此外,高职教育也要营造创新创业学习文化氛围,打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良性互促[6]。因此,新媒体技术通过相应的信息传输和传播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产生了促进作用,技术带来的变革与创新始终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社会价值与伦理道德的双重“审判”,其对应的往往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的道德规约。

3 新媒体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3.1 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师生的知识和视野

新媒体技术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全体师生视野和知识的储备,当然,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拓展知识和储备知识是细碎的,其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全面审视事件的整个细节,进而更好地进行修正,但是另一方面,受大学生繁忙的学业和备考任务所限,碎片化知识学习和积累可以带来更为细致的知识阅历和积累。

3.2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之途

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有所需,讲求双向促进,而其根基则是基于素质教育为前提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企业而言,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目的是得到必要的创新理论与指导;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与企业进行合作则是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能够真正做到适应社会,亦是为了使其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与实践相结合。当然,对企业和高校而言,仅仅为学生提供或者找到一个实习岗位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使其在这一岗位上真正做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拓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渠道,校企合作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7]。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很多企业在做到抗疫与开工两不误的同时,亦加大了对实习岗位的聘用力度,其一方面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更重要的是全面发挥其创新能力,进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发展中遥遥领先。

3.3 网络共享课堂改造了传统观念中的“教”与“学”

学生应汲取短视频软件等碎片化传输媒介带来的学法指导,学习和借鉴碎片化知识传播中所树立的正面典型与良好学习习惯。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新媒体技术传输带来的分享视频及其方法呈现,不仅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方法论指导,还为大学生带来高效的学法指导。“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育信息化,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如风靡全球的MOOC、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它们的出现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强大助力。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者能不限场地及时分享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使教育形式多样化,而学习者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搜索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使学习者可以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自主选择时间与平台进行学习。因此,教育信息化是全民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根本保障[8]。

在共享课堂的辅助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教书匠”向传媒市场中的“预测师”转型。“预测师”即为了凸显和迎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教会学生审美和科学认知。例如,当教师进行线上授课时,长时间的语音知识传输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而伴随在课堂的音乐与视频播放则给学生带来精神上放松,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

4 结语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高质量提升,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可以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课堂变革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新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新媒体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从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师生的知识和视野、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网络共享课堂改造传统观念中的“教”与“学”三大方面实施。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