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广电媒体传播探究

2022-11-21张拴宝雷明月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广电用户

张拴宝 雷明月

(作者单位:西藏广播电视台)

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5G技术的应用给广电媒体传播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对此,广电媒体应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传播方式,有效融入,实现创新发展。

1 5G网络技术概述

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属于2G、3G、4G网络通信技术的延伸,在全球得到大范围的使用。相较4G技术,5G技术具备多方面优势,它可以大规模地连接部署设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传输速率更高,5G网传输速率远远高于4G网络,在高清、4 K、8 K的视听节目中,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二是低延时特点,部分场景中可以接受微秒级甚至秒级的延时,但自动驾驶与远程医疗领域无法接受较高延时,而5G技术对极限宽带延时的最低要求为1 ms,甚至更低,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三是网络容量大,5G的基站体积更小,可以实现大规模天线阵列部署,天线数量更多,可以发送与接收更多用户信号,十倍甚至数十倍地提升了移动网络的容量。可以说,5G技术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可以给人们带来更为优质的生活体验,开启物联网新时代,促进各个行业高速发展。且5G技术还可以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充分融合,实现领域协同发展,迎来全新的信息通信时代[1]。

2 5G时代广电媒体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是缺乏专业人才。5G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缺乏兼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无法发挥5G技术在广电传媒中的作用。同时,5G技术人员主要服务于大型运营商机构,很少涉及广电媒体,以致出现人才缺口问题,广电若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会缺乏人才竞争力,处于不利的发展位置。另一方面是媒体竞争更为严重。一是纸质媒体开始转型。随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得以拓展,纸媒也在加快转型,积极开拓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网络直播,给广电媒体带来了竞争压力。二是自媒体的广泛发展。5G时代,自媒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创新了媒体运作方法,可以根据大众需求制作文字、图片、影视方面的内容,操作流畅,受到人们的喜爱。三是行业自媒体开始发展。5G时代,视频运营成本降低,各个行业开始发展自身的自媒体,如学校、医院、社保、公安等均组建了自己的自媒体运营队伍,发布自带流量的内容,吸引了部分观众,分流了广电媒体的流量[2]。

3 5G技术在广电媒体行业中的应用优势

3.1 新闻直播类应用

3.1.1 实时报道新闻活动

实时报道新闻活动时,可以引入5G技术,包括直播互动、云采编、回传采访的高清视频等;制作节目时也可以引入云平台技术,保证视频画质的清晰度与流畅度,为用户提供优质4K视频服务;同时,5G技术也可被应用至新闻活动现场,高度集成演播方案,接入IP信号、HDMI信号,实时进行导播切换、图文包装。

3.1.2 视频直播大型活动

首先是“5G+4K”视频直播。对于大型活动分会场拍摄的4K实时信号,技术人员利用5G技术回传至全媒体新闻中心应用机房,兼并为分会场导播机房回传拍摄的演播室信号,为用户提供清晰的4K视频直播。直播期间需要使用4K编码器、4K摄像机等,在“端到端”的云管协同组网与直播过程中合理引入5G技术,将视频利用5G前置终端设备编码上传至本地5G网络系统,并向全媒体新闻中心进行直播分发,利用5G技术为用户推送4K视频。其次是“5G+VR”视频直播。为了确保清晰展现大型活动现场,技术人员可合理设置飞猫机位、中央固定机位、摇臂机位等多个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拍摄机位,将核心网、5G基站、直播现场利用5G技术连接,为导播切换台回传拍摄信息。而为了获得高质量画面,实现现场机位的实时切换,现场导播可引入VR预览机位,并增加特效,实现全景拍摄,制作画面超高清的VR视频,确保观众能够在手机软件、VR头显、电脑端页面实时观看。再次是视频直播体育赛事活动。可将多机位4K摄像机架设于赛事直播现场,全景拍摄比赛流程,经过4K转播压缩为4K视频IP流,通过网络覆盖设备实时上传至台内。台内利用导播切换的直播IP网络覆盖5G室内宏站,实时下行传输至CDN流媒体服务器,由用户机顶盒解调4K视频IP流,在4K电视机展示。或者是在直播马拉松赛事时引入“5G+VR”技术,同时为实时传回全景比赛视频,技术人员应在马拉松赛道覆盖5G网络,设置多路VR机位,精细化包装制作,同步直播赛道实时报道信息。

3.2 节目制播类应用

3.2.1 “5G+4K”视频制播

大型演唱会现场需要大量的超高清摄像,此时可以引入“5G+4K”的视频制播技术,在现场部署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系统,使观众可以访问平台内容,高效率享受多播分发与实时共享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3.2.2 “5G+VR”视频直播

VR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虚拟的沉浸式全景视频体验,采集与连接多个摄像头,将平面视频转变为立体视频,以流媒体形式播放。或者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制作环境图形,生成三维动态视景,实时交互。为了将信息实时传回至视频制播业务平台,技术人员应将多机位摄像头设置于体育赛事现场,完成VR全景视频的定点与移动采集工作。在制作“5G+VR”视频时,平面图像采集工作由VR摄像机完成全方位的拍摄并合理拼接,引入图像拼接服务器缝合为球形画面,以保证视频的还原效果。之后技术人员开展监看工作时,可增加虚拟元素与情景特效,选择角度最佳的画面制作成完整的VR全景视频。

3.2.3 “5G+AR”影像制播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有机集成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真实世界应用虚拟世界的信息,为用户提供超越现实的视觉体验。用户客户端、边缘云服务器、5G核心网等均属于“5G+AR”影像制播框架的组成内容,其中AR人像由客户端采集,高清AR影像数据利用5G技术传输,云服务器完成渲染工作。通过网络切片技术,5G核心网络可以适配AR多样化业务场景,保证网络控制功能,实现按需组网。之后可以在5G边缘云下沉远端场景渲染业务层内容,并在单个5G基站或多个5G基站的汇聚节点部署服务器,渲染本地AR影像。

3.3 智慧广电媒体类应用

3.3.1 应用平台架构

利用边缘云、网络切片和5G等技术,构建智慧媒体技术体系,收录、编码、存储、调度媒体数据,完成精准传播与移动采编等工作,保证媒体业务的超高清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具体来说,一是采集层,包括互动导播台、互动服务器等5G业务终端,采编4K超高清视频内容。二是网络层,引入了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满足不同媒体用户的采编需求。三是平台层,综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5G技术,具备智能编辑、智能审核、智能编目等功能,能够科学完成云端融合调度、云端播控管理、智能语音转写等工作,对外提供多种形态的业务模式,确保用户使用标准接入与自助服务界面。四是应用层,可以应用至媒体行业的不同场景,智能化、自动化发布与传播媒体信息。五是统一服务对象,将5G技术延伸至报网媒体及新媒体等行业。

3.3.2 应用场景

一是“5G+4K”视频直播连线,利用5G网络系统实现直播4K超高清视频,实时采集素材并回传。同时,还可以利用5G技术连接4K摄像机,移动化采集运输超高清视频内容,并通过CDN直接传输至用户,为用户回传超高清视频。二是设置“5G+4K”超高清互动演播室,连接5G背包与4K摄像机,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采访现场的高清画面,跨地点、多机位、低时延地直播采访和赛事,并回传信号,实现远程调度。三是“5G+VR”制播,引入边缘计算、云端计算、终端引擎等平台,利用5G技术,上传制播内容,实现VR媒资管理。四是智能化、移动化的管理与编辑媒资内容,利用5G技术,IP化传输高带宽、大容量的4K超高清视频内容,交互台外采编与台内生产。五是利用5G技术,融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将在终端设备中进行的计算转移至网络边缘,降低终端设备硬件成本,高效传输视频内容[2]。

3.4 行业视频类应用

3.4.1 应用平台架构

一是终端层系统,主要接入计算机和AR终端设备,具备视频监控终端、视频对讲终端、视频直播终端等。二是网络层,为了本地化处理视频信息,精准识别身份,控制流量,应合理应用边缘云与网络切片技术。三是平台层,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视频服务,包括视频调度平台、视频直播平台和视频监控平台等。四是产品与解决方案层,用户可以借助此观看5G视频。五是应用层,为用户提供超高清会议、直播等基础视频服务。

3.4.2 应用场景

一是“云平台+5G”超高清视频会议,支持超高清视频会议,具备会议录播、会议管理、共享文档资料、传输文件、应急指挥等功能,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平台。二是“云平台+5G”超高清视频监控,提供采集视频、存储信息等监控服务,在景区、道路等公共场所安装监控终端,可集中回传至监控中心屏幕,提供智慧互联的城市监控服务,且能经过CDN节点直播分发监控视频,实现在线观看景区与实时查询交通流量的服务。三是5G监控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引入人脸抓拍、客流统计、车牌识别等4K超高清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实时分析数据,提取特征,并与黑白名单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完成超高清视频数据的多角度采集。四是“云平台+5G”超高清视频直播,可在体育赛事、文艺汇演、大型活动等直播场景中引入5G直播终端技术,提供多角度、多画面的超高清直播画面,利用5G边缘计算技术与直播平台AI视频处理能力,能够实时云拼接VR图像[3-4]。

4 5G时代广电媒体传播发展对策

4.1 改变传统观念

5G时代,媒体人应改变以往的传播观念,基于大众需求建设自媒体等营销平台,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一是形成用户思维,核心考量用户的需求,引导用户参与互动。广电媒体应利用算法技术精准分发用户,收集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与消费习惯,定制个性化内容,通过流程再造与运营调整,形成匹配用户诉求的内容生产分发模式。二是形成平台思维,集中海量用户,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如央视网通过手机客户端与社交媒体等视频传播平台,为用户传输新闻消息,实现了等级制和垂直化重构,吸引了大量用户。三是迭代思维,不断创新,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通过改版、重组、置换场景等方法,持续优化媒体产品,为用户提供优良体验,增强黏性。

4.2 拓宽新媒体渠道

为了保证广电内容传播的影响力,广电媒体应合理利用品牌优势,发展新的传播渠道,如网络电视、网站、手机电视、IPTV等,以取得更好的市场效益。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规律发挥新媒体运营优势,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4.3 重新定位经营管理模式

5G时代,整体传媒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广电媒体应抓住机遇积极转型,重新定位经营与管理思路。一是应改变媒体生产模式,注重用户与市场需求,调整广电媒体内容的生产流程,打通双平台。如湖南广电便构建了“湖南卫视+芒果TV”的模式,形成传统电视、OTT电视、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的全媒体布局。二是进行分类管理,分开宣传职能与经营职能,其中事业集团担负非经济传播服务功能,产业集团进行市场决策,增强实力,最终实现产业与媒体事业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三是应创新广电媒体商业模式,构建完善的广电生态系统,融合互联网、电信以及媒体平台。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腾讯公司建立首个5G新媒体平台。其中产业上游强化开发与经营内容产品版权资源,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产业下游打造“广电+游戏或广电+电商模式”聚集用户,并建立专门社群来拓展产业链[5]。

4.4 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5G时代,广电媒体需要兼具创新能力、经营能力、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掌握专业背景知识的前提下,还要了解传媒市场的运行规律,创新设计与生产全媒体内容。对此,广电机构与技术人员应掌握5G时代高清化、虚拟化、视频化的发展走向,通过技能培训、战略引领等方式搭建专门的5G传播生态技能结构系统,引导技术人才掌握多元化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同时,还可以通过大赛选拔人才,提供丰厚奖金,吸引各名校的专业技术团队,或者搭建双通道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协同机制,起用新人,给予发声平台,鼓励青年人创新节目设计思路,优化升级内容,拥有更多的发展与上升空间。

5 结语

5G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的网络体系,广电媒体作为社会的主流媒体,为实现媒体融合,应正确面对当前的各种挑战,挖掘不同的媒体传播途径,找准突破口,掌握主动权,以推动广电媒体行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广电用户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信用卡资深用户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中国广电行业未来发展预测
广电业态变革的三大关系重构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