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探析

2022-11-21朱婉茹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仪态董卿类节目

朱婉茹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种,在节目传播、节目制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主持人的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相比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主持人的谈吐、仪态、内涵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及个性魅力[1],如此才能构建出既有个性特色,又符合节目定位,还能受到观众青睐的主持人风格。

1 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构建的意义

1.1 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央视和众多地方媒体纷纷推出多款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朗读者》《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繁荣满足了广大观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客观上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其呈现的内容日益丰富,呈现形式更加新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一些主持人由于自身个性风格不突出,很快被观众淡忘,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主持人寥寥无几。此外,观众的审美眼光变得越来越苛刻,对主持人的风格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持人只有结合市场的需求,构建不同的个性化风格,才能充分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显著增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活力,进而提升节目在观众当中的影响力。

1.2 增强节目的可看性

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向观众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通过获取受众的认同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2]。纵观近些年国内电视媒体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大多都是以传统文化为重点,如诗词歌赋、戏曲艺术、地方文化等,虽然呈现的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内容都存在相似之处。随着此类节目的不断增多,观众的兴趣逐渐下降,主持人只有具备富有个性的谈吐、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表情,才能够让节目变得鲜活,有效增强节目的可看性,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最终获得更多观众的青睐。

1.3 突出主持人的个性

文化类电视节目虽然都是以传递文化知识为主,但即使是相同的文化,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或者由不同的人解读,带给受众的观感和呈现出的效果也会不同。构建主持人风格能够有效突出主持人的个性,提高节目的辨识度,进而在观众心目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主持人窦文涛的主持风格较为突出,言语比较犀利,自带一股江湖侠气,获得了无数观众的支持。他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总是通过一针见血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揭示事件的本质,不仅有效展现了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还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

2 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塑造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主持人的风格多样,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下述两点:一方面,部分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太过单一,风格固化,在节目当中的语言样态缺少变化,只注重稳定、准确,虽然这样的表达可以清晰地传达节目的内容,但是缺少吸引力,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3]。例如,《见字如面第五季》共计10期节目,但是在每一期的节目当中,主持人开场时的语态基本都相同,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这很可能与节目录制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主持风格难以带给观众新鲜感,容易导致观众产生厌倦心理。再如浙江卫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向上吧!诗词》,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伊一始终保持着较高的音调,过度渲染了“燃”的状态,让观众始终处于紧张的氛围中,缺少轻松愉悦氛围的调节,让观众感到疲惫。此外,她的语言表达上大量采用“请出题”“请回答”等语句,很少与嘉宾进行有效的互动,显得过于生硬。另一方面,有的主持人自我形象与节目风格不匹配。根据国内电视文化类主持人风格构建的现状来看,部分主持人的自我形象虽然很突出,但是与节目风格存在出入,部分主持人在进行风格定位时,并未认真分析节目的内涵,也没有考虑节目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呈现效果。以湖南卫视推出的节目《叮咚上线!老师好》为例,主持人杜海涛以往的形象过于娱乐化,观众对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所以其在文化类节目中的表现难以符合观众的预期。此外,在主持该档节目时,他的表情、站姿都较随意,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进而难以广泛获得受众的认同。由此可见,相较于一般的电视节目,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更为严格,电视文化类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突出的个性,还要注意自身风格形象与节目风格相匹配。

3 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构建的策略

3.1 通过仪态动作构建主持风格

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涵更为丰富。主持人的仪态动作不仅关系到观众的观感体验,也影响着节目文化内涵的传达。在主持文化类电视节目时,主持人端庄的仪态可以增强节目的文化气息,获得更多观众的信赖。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举止优雅得体,仪态端庄从容,如此才能让观众觉得如沐春风,进而沉醉其中,充分感受到文化带给自己的独特体验。比如在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的言行举止得体,典雅端庄,含蓄委婉,吸引了很多观众观看。文化内涵是《朗读者》最为鲜明的特色,董卿在主持节目时,正是通过自己端庄的仪态,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与节目风格、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给人以儒雅、大气之感。比如在一期主题为“告别”的节目当中,董卿的注意力始终十分专注,再加上默默站立的身姿,充分地展现出身为一位倾听者应有的仪态。在整个节目当中,董卿始终扮演着倾听者、参考者及交流者的角色,其端庄的仪态与节目风格不谋而合,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完美主持的典范。再如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几位固定主持人华少、张绍刚、胡海泉、赖美云在节目当中的仪态都显得十分从容淡定,给人一种闲庭信步之感,通过潇洒的步伐、自然的举止,将观众带入一幕幕充满文化意蕴的美景之中,让观众充分地体会到江南文化的清新、淡雅和唯美,进而深深地被节目所吸引。

3.2 通过语言表达构建主持风格

传统文化本身底蕴丰厚,而汉语言更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4]。身为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只有具备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在主持节目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每次一开场,主持人董卿都会吟一首定场诗,惊艳观众。比如在第四季节目当中,董卿开场便这样说道:“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董卿通过现代语言与古典诗词之间的完美组合,淋漓尽致地展现其中的人文韵味,体现节目特有的格调。除此之外,在节目当中,面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参赛选手,董卿都会及时地为他们送上“金句”,充分体现了她渊博的学识。董卿优美的语言,吸引全国观众高度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并从中受到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可以说,董卿富有诗意的语言是节目的一大亮点。

3.3 通过恰当的服饰搭配构建主持风格

身为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服装选择上既要考虑节目的主旨和具体定位,还要兼顾自身的风格构建要求。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宗旨在于让观众通过文化的洗礼,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服饰搭配是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塑造良好形象的关键环节,唯有符合节目风格、播出场景的服饰搭配,才能体现节目的品质,才能为主持人构建主持风格奠定基础。在实际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服装应综合节目的时间、地点及场合来合理确定,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契合程度,让观众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节目营造的文化氛围。比如北京电视台推出的文化类节目《了不起的长城》,其中飞行嘉宾张绍刚的着装就十分贴合场景的需求。以第一季第一期节目为例,张绍刚穿着一身红色的马甲登场,手中还举着小红旗,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了解了他在节目当中担任的“导游”角色,也让其他嘉宾产生了亲切的感受。

3.4 通过合理定位构建主持风格

在构建主持风格的过程中,主持人自身的定位也十分重要。作为文化类节目的主持人,既要了解当下的市场行情,还要熟悉文化类节目的特点和观众的心理期待,如此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自己的主持风格。比如,窦文涛在主持节目《锵锵三人行》时,并没有将自己限定于某一类节目的主持人,而是在不同的主持风格中努力地寻找平衡点,在主持节目时极力体现自己的“窦式风格”。窦文涛将自己的风格定位为“江湖侠气”,而这种“江湖侠气”在主持人当中并无先例可考,为窦文涛所独创。窦文涛之所以如此定位,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充分考虑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和当前观众希望从节目当中获得快感的心理需求。在主持节目时,他总是力图以更贴近普通观众的方式来展现节目的主题,在和嘉宾交流的过程当中,他很少煽情,而是极力融入当前的热点,通过独特的“窦式风格”来引导嘉宾展开讨论。甚至有人说,窦文涛的主持风格在现代传媒业当中完全是一种“异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窦文涛主持节目时很少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是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江湖风格”,来展现自身更真实的一面,使自身风格与节目定位保持协调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当下观众的需求。

3.5 通过充实内在涵养构建主持风格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身涵养,从而为构建主持风格奠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主持人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是主持人作用于观众精神层面从而对其产生影响的独特能力。主持人自身能力越强,越能通过主持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越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节目主持人数量不断增多,但真正能在观众中拥有极高影响力的主持人并不多,可见主持人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不足。所以,节目主持人仍然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能在主持节目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例如,主持人董卿在主持节目时就十分擅长引经据典,灵活地运用各类文学作品当中的名句,时不时地带给观众一点感动、一点意外、一点惊喜,也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意外、惊喜,一点一点感动了广大观众,使得董卿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无数主持人争相学习的榜样。

3.6 通过建构情节突出主持风格

美学家姚斯曾经说过,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会存在一定的欣赏预期,也就是“期待视野”。当受众的“期待视野”和艺术作品互相结合时,受众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而艺术作品也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根据这一理论可知,受众在观看节目之前会对节目的内容、主持人形象存在一定的心理预期。文化输出是文化类电视节目最为重要的内核,无论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文化始终是节目的本色。在主持节目时,如果主持人只是一味地向观众灌输文化知识,节目就会显得极其乏味,也不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所以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不能以“文化人”自居,有意卖弄,而是要注意将节目的文化内涵与观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设置合理易懂的情节,认真讲好每一个故事,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节目的文化内涵[5]。以北京电视台推出的节目《上新了·故宫》为例,从第二季节目正式播出以来,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好评,很多观众都认为这个节目能够充分地激发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节目当中,主持人以平易近人的语气讲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帮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节目播出后衍生了诸多周边产品,从而成功地掀起了“国潮热”。节目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不仅成功地在情感上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也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4 结语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充分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成为宣传优秀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承担着宣传文化的职能,其风格是否符合节目定位,是否能够满足观众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节目能否在市场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深入地了解市场的需求、节目的定位、观众的喜好,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个性、能力,构建独特的主持风格,进而增强节目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仪态董卿类节目
雪(新韵)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回忆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如何对幼师女生进行仪态与气质塑造
董卿的宝贝
不喜欢胖的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作报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