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新闻采编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

2022-11-21林泽锦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对象

林泽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融媒体中心)

电视新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画面,也就是记者在采访时所拍摄的影像;第二,同期声,即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第三,播音解说词。在这三部分中,无论是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深度、个性魅力上,同期声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合理运用同期声可以把新闻事件现场关联人物的讲话和环境声响直观地传递给观众,相比在新闻播报中主持人的转述更具准确性和可信性,能够达到声音和画面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而且,合理有效地运用同期声有利于新闻主题的表达,让新闻更“出彩”。

1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1.1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内涵

电视新闻同期声指的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即通常说的现场声。同期声是在新闻现场录制的真实的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语言、新闻中被采访人物的语言、环境背景声和现场各种实况声响等,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灾难救援现场、大型活动、人物报道、新闻调查等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被广泛应用。同期声能够真实表达出被采访对象的思想情感、展现人物的个性及渲染现场气氛,让新闻事件中当事人或者目击者陈述自己所见所闻或者感受,不仅可以拉近新闻事件现场与电视观众的距离,更能够促使观众对新闻节目产生共鸣,这些都是新闻画面和后期播音解说所无法替代的。可以说,有了同期声,电视新闻才更生动、更精彩。

1.2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重要意义

新闻画面的解说是对新闻现场的还原,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新闻画面的解说经过了编辑和加工,是展现新闻的一种形式,但是无法对现场进行有效的还原,播音员解说的新闻稿件可能加入了事件采访记者的主观思想。观众是独立的个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他们希望在看到电视新闻画面的时候,也可以听到来自现场的声音,这样有助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了解,但是经过解说后的新闻可能无法全面地展现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期声与画面同时播出会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更容易增强观众的现场感。因此,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增强新闻的真实感,把新闻事件中相关人物的讲话和新闻现场环境声直接传递给观众,更具说服力。第二,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现场同期声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突破新闻画面的局限,扩大信息的容量,让观众针对新闻事件有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比如,在抢险抗洪一线的新闻报道中,当提到抢险救灾现场相关情况时,可以通过播放抢险人员和现场机械工作时的现场同期声,随后把画面转到记者对抢险人员进行现场采访,从而更加真实地还原抢险抗洪现场,有效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合理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对观众与电视新闻之间的交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多向互动有所不同,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是单向的,观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新闻,而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同期声来改善。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提出的问题是站在人民群众角度进行提问的,通过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观众和电视新闻之间的交流。对于观众而言,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既能满足他们的参与感,也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间接完成了观众和电视新闻之间的互动。同时,与后期新闻播音解说相比,同期声更具有现场感和真实性,可以将新闻现场进行有效还原,让观众更加客观地看待新闻,有效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可以说,同期声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的播出效果,而这也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时不仅要选择好被采访对象,还要针对新闻主题认真细致地做好采访提纲,与事件人物进行耐心沟通和交流,如此才能收集到内容充实、精彩的同期声。

2 电视新闻同期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言语空洞,逻辑不清

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期声的应用十分必要。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中对所报道的新闻主题思想理解不够,准备的采访提纲不充分,所收集到的同期声言语空洞、逻辑不清,与新闻报道的主题相脱节甚至毫无关联,只是为了同期声而用同期声,而至于该不该用,则缺乏推敲,徒有形式,反而影响了新闻主旨的准确表达,容易造成观众对该新闻主题思想的理解出现偏差,新闻宣传效果适得其反,就成了“画蛇添足”。

2.2 拖沓冗长,拖泥带水

新闻的同期声不在长,而在精,三言两语能切中主题即可。在有些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为了图省事,就没有对同期声进行必要的剪辑,本来几句话就能谈到“点子”上却大段叙述,拖泥带水,导致观众产生视听疲劳。比如,在一些政务类新闻采访中,对领导的讲话不剪不删,大段的同期声造成新闻拖沓冗长,又降低了新闻价值,新闻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人为导演,言不由衷

在有些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会让被采访对象直接按照采访意图照本宣科地念稿,通过“摆拍”使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能“高效快捷”地达到切合新闻主题目的,而不是被采访对象的真实意图的表达。这种“导演”出来的同期声,采访偏于形式,弱化了事实。记者在采访中过于干涉被采访对象,容易造成被采访对象无所适从,记者所收集的同期声缺乏亲和力和真实感,让观众听起来感觉别扭,从而会失去对电视新闻的兴趣。

3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有效应用策略

同期声可以充分表达被采访对象的情感,真实反映出现场的环境,对现场的气氛进行有效烘托,让被采访对象的个性得以展现,所以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直接影响新闻质量,所以记者在日常的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同期声运用的规律和编辑技巧,将其与新闻画面、解说进行合理搭配,不断深化拓展新闻主题,讲好中国故事。

3.1 坚持言简意赅且真实客观

同期声的使用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真实可信[1]。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同期声,可以有效提升新闻的表现力,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但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如果被采访对象表达内容过长,或者不同被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内容大同小异、相互重复,就会容易给观众带来拖沓的感觉,让人乏味,影响播出效果。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从前期采访的大量同期声素材中精挑细选,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画外音来呈现新闻事实,做到“精、准、短、实”,言简意赅,与播音解说词交替使用、相辅相成。在有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即使同期声只有一句话,但内容简洁、生动,也会让人过目不忘[2]。2020年7月,在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象环村》新闻片子中,青年演员杨颖在谈到品尝象环葡萄的感受时说道,“象环葡萄特别甜,甜到心里了”。这段同期声虽然寥寥几个字,但是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使新闻更具感染力。新闻采编人员在对同期声进行编辑时,可能由于被采访对象语言表达缓慢拖沓,所以要对同期声进行删减,优化组合,但前提是要保证不改变被采访对象的真实表达,保证语言的连贯,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此外,新闻采编人员在应用同期声时,还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有些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为了让同期声更加流畅,同时让被采访者顺着新闻的主题发言,就习惯于对新闻采访过程进行事先的排练,让被采访者按照剧本进行发言,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利于后期新闻片子的剪辑,但违背了应用同期声的初衷。在这种表演的过程中,同期声就有了一定的表演性质,被采访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言不由衷”,真实度大大降低。而且,以此种方式制作出的新闻也会让观众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怀疑,降低新闻的吸引力。

3.2 展现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涵

在电视新闻中使用同期声,必须要重视其与新闻主题的关联性。新闻主题的展现形式多样,同期声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3]。在进行采访时,新闻记者会结合新闻的主题来完成采访过程。在新闻的编辑阶段,编辑人员也会结合主题进行新闻的设计和加工。在应用同期声时,新闻采编人员需要通过同期声凸显出新闻的主题。例如,在每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如果仅仅只有会议画面,新闻就显得单调空洞,让观众乏味,而这时如果选择将一些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出一些有见地或者对城市发展有建设性的发言等同期声编辑到会议报道中,就会进一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让新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观众即使不在现场,也一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会”氛围。这种现场同期声的利用,对于突出新闻主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编辑人员在利用同期声时,应该注重新闻主题的呈现,让同期声和新闻内容相呼应。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选择更加契合主题的同期声进行录制,这样有助于后期剪辑工作的开展。

3.3 注重同期声的权威性和典型性

权威性和典型性是指针对新闻事件报道中所采访的人物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同期声中所表达的观点、主张或者陈述的事实具有普遍性,能够令观众信服,采用这种方式更能够客观地反映新闻原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新闻画面和解说词无法表现的时候,同期声就成为最强有力的佐证。比如,2017年3月,一个户外探险爱好者在网络上配图发表《福安白云山发现鸡血石矿》一文,鸡血石矿后经证实是火山岩,但仍引发无数群众前往该处探险,由于石头所在白云山龙亭峡谷地势险峻,出于安全考虑,政府部门希望主流媒体通过新闻宣传降低群众的探险热度。笔者当时与地质部门专家前往该处拍摄,并制作了新闻《白云山“鸡血石矿”为火山岩》,在片子中,笔者运用了地质部门专家对石头成分检测分析后得出数据的这段同期声,这种选择特定对象的同期声比较权威,能够还原新闻事件真相,起到了实证作用,达到了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随着近年来地方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深度报道、新闻调查类新闻节目的增多,同期声在这类节目中往往是对事实真相的揭露,这就要新闻记者在选择被采访对象及其观点表达上更加注重权威性和典型性,如此才能使新闻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

3.4 重视技巧,增加新闻深度

“其实同期声的内容完全可以由解说词来转述,但经过转述的内容往往不如同期声具有实证性、权威性和感情色彩。因此,解说词不能取代同期声在新闻中的地位。在制作新闻时要充分重视同期声的运用。”[4]所以,无论是在现场采访中的同期声录制,还是对于后期的新闻同期声的编辑都应该重视技巧的运用。新闻事实的发生是不可逆转的,一些新闻稍纵即逝,往往第一时间发生的画面难以被记录下来,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就需要记者运用一定技巧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时现场事件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同期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画面上的不足。例如,当记者赶到现场时,救援工作已经结束,如果仅靠事后现场所拍摄的画面和解说词,则会显得新闻过于空洞、表现力不足。这时运用现场同期声就尤为重要,通过事件的经历者直接述说救援过程和所见所闻,既可以充实丰富新闻内容,也能够进一步增加新闻深度。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要熟练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根据现场环境和新闻主题,选择恰当的同期声来充实新闻内容,提高新闻内容的吸引力。所以,在使用新闻同期声时,一定要对新闻事件加以分析,让同期声得到合理使用,从而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5]。

此外,在应用同期声时还要与解说词、画面相协调,把握好节奏,实现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统一,丰富电视新闻的内容,提高电视新闻的吸引力,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

4 结语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应用非常广泛,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熟练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和规律,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公 示
融媒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