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探经典电视剧《父母爱情》热播的美学依据

2022-11-21王金枝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德福美学爱情

王金枝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成熟和新媒体技术的完善,无论是传统电视剧还是网络电视剧都迫不及待地涌上“大屏”和“小屏”。影视商品化给电视剧带来了经济效应,但是受网络和新媒体影响,符合受众多样化审美取向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电视剧却是凤毛麟角。《父母爱情》作为新媒体时代诞生的经典剧,它不仅解决了电视剧市场众口难调的问题且内容历久弥新,这是国产剧在影视发展新语境下的一大创新。追溯该剧成功的根本原因,可以发现是其把握了新媒体时代观众对美的新需要,因而研究其背后的美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价值。

1 经典电视剧美学属性的辨析

要研究经典电视剧背后隐藏的美学属性,首先必须明晰一点:我们研究的到底是作为艺术美学研究对象的电视剧艺术还是其他的美学研究对象。这二者的不同在于我们是否承认电视是一门艺术。从我国现有的艺术学教育体系来看,电视艺术包含在影视艺术之内,而就全球而言,电视还未继电影之后成为第八大艺术。事实上,电视到底是不是一门艺术,中国电视理论界仍有争议。

电视非艺术派代表钱海毅认为,“电视是一种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媒介。这一本性规定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交流——接受者从电视屏幕的反光镜中建立自我个体与社会群体的认同;而略具艺术性的低度娱乐只是电视的一个附属功能”[1]。从这个观点出发,电视中只有一部分可以作为艺术美学的研究范畴,而电视剧作为一种通过电视手段创作出来,并能给观众带来丰富娱乐体验的电视类型,是完全可以用艺术美学的理论来加以说明的。电视艺术派代表谢文认为:“电视是艺术,而且是很纯的艺术;电视中有艺术,而且还有许多艺术!当然,并非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艺术节目,如新闻、专题、服务、电教等节目,但也不能否认它们都是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性。”[2]从谢文的观点出发,电视剧属于艺术性非常强的电视艺术形态,因而它必定可以用艺术美学的内容加以佐证。在这两种观念争论不相上下的时候,高鑫在《电视艺术美学》一书中提出“电视”与“电视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视是一种继报刊以后的传播媒介,电视所产生的艺术形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3]。总结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电视剧是艺术品,经典电视剧作为电视剧中的优秀艺术品具备更加深远的美学意义。

2 《父母爱情》诠释的新“经典”美学

经典电视剧就是电视剧中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不仅具有自身的典范性,还是本类型中的翘楚。在电视剧发展的若干年中,我们不免思考一个问题:经典的电视剧一定是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吗?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电视剧发展比较缓慢,虽然也不乏经典的电视剧作品,但是能引起巨大轰动的没有几部。2000年以后,中国电视剧进入大发展阶段,出现了多部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但它们不一定都能称之为经典。因而,此时的经典与喜爱不一定成正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去衡量经典的标准比较高,更接近于精英美学的范畴,它需要一群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审美趣味的高知识分子来评判。而2010年以后,新媒体逐渐出现并带来普通人的觉醒,经典不再是部分精英拟定的,它也可以由大众来评判。电视剧《父母爱情》的成功无疑是上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电视剧《父母爱情》所讲述的故事是日常、大众且世俗的,在剧作的叙事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极具艺术性的镜头,有的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平凡生活和最朴素无华的情感。回顾中华民族思想的发展脉络,万物皆源于人情,因而把握住了“情”的表达即把握住了绝大多数观众的情感认同心理。正是这种情感认同促发了新的经典美学,这是一种将“经典”等同于观众喜闻乐见的美学表达。无论你是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观众,该部电视剧都不会对你设置门槛,因为情可以打动任何人。《父母爱情》讲述了父母辈们超越偏见与差异,携手共度一生的故事。整部剧将叙事的侧重点放在父母辈们一生磕磕绊绊、家长里短的相处上,无论是姑嫂关系的唇枪舌剑还是亲戚之间的人情世故,抑或是邻居之间“嚼舌根”的互帮互助,都深深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当电视剧创作者意识到了大众表达的欲望和无法忽视的审美趣味时,经典就不再是只顾文学性、艺术性而不顾观众接受性的传统创作了。电视剧《父母爱情》用较高的收视率和好评率成功诠释了靠世俗和情感取胜的新经典美学才是新媒体时代国产电视剧的长远发展之路。

3 《父母爱情》诠释的其他美学

3.1 “真实”的象与“浪漫”的象

3.1.1 “真实”的象

“真实”的象一方面是指该剧中的影像准确地还原了一段历史的风貌,另一方面是指该剧全面解读了人性,使得每一个人物都立体饱满,经得起推敲。

真实的历史还原,关键在于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构建。该剧中大环境就是20世纪50至90年代的中国社会,剧中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式来构建。直接方式主要包括人物服装、住宅内设、人物台词等。间接方式主要包括时代因素导致的特定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在视觉艺术中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具备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细节都将决定整部剧的成败。导演充分借助具体的物象给观众带来心理暗示,同时也将大环境和小环境紧密结合。

小环境是指以江德福和安杰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圈,在这个关系圈中,有生活的享受、军人的坚毅、劳动人民的质朴。剧中通过对小事件的艺术处理体现巨大的生活气息,完美地再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特点,如江家的“桃酥”事件等。小环境是无法脱离大环境的,所以剧中主要人物发生的故事都是和时代紧密结合的,但是小环境又要发挥独立的作用,它所展现的是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浮沉却散发着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大环境是让人们相信真实,而小环境中人物经历的跌宕起伏才是整部剧的核心。

《父母爱情》成为经典与它对人性的挖掘密切相关。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丰满,他们有着人性的善也有人性的恶。过于完美的角色会因为它的完整而脱离真实生活,因此真实从某种程度来讲其实就是一种残缺。“残缺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蕴含了深厚的美学底蕴和深刻的文化根源,使得我们民族的审美具有了丰富多元的层次,并且在审美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充满弹性的阐释空间。”[4]拿江德福一角来说,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军人,不仅能够体会普通人的艰辛与不易,还能在他人身陷囹圄时伸出援助之手。假如这个人物的特点就止于此,那么过于精致的主角将只停留在审美感兴的注意阶段,无法产生更高层次的审美形态。在江德福“认子”一事上,他暴露出了人性中的私心和中国传统男性的家族荣辱观,这些小心思并不会带来特别严重的后果,但是人物的形象会由此变得生动,因为这就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存有的一点不完美,也正是这点不完美才让他愈发真实。这部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刻画得非常真实,观众很难直观地去评判某一个角色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因为真实的人本来就是复杂的。电视剧如果总是直截了当地去阐述概念,主观地进行议程设置,那么观众可能会逐渐失去思考能力,成为尼尔·波兹曼口中“沙发上的土豆”。

3.1.2 “浪漫”的象

真实的内容往往是苦涩的,正如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现代艺术的概念正是强调艺术带来的无功利性和愉悦性。如果艺术也把支离破碎的生活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那么无疑是让人失去了精神乐园。

这部剧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创作者给真实蒙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让原本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变得满足了人们对浪漫的遐想。剧中安杰家庭成分不好,但是因为江德福给予她的呵护和爱情,她安稳幸福地度过了一生。她可以在小花园里穿着漂亮的裙子品尝咖啡,也可以站在屋顶上享受海景和海风的惬意,甚至自己的“大老粗”爱人也愿意陪伴她经营诗意浪漫的人生。对于普通人而言,浪漫正是这样充满诗意与幻想、不拘小节、高于现实世界的精神愉悦。剧中安杰和江德福在海边散步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海风轻轻拂过安杰的发丝,江德福温柔地对安杰说:“安杰,你一点儿都不老。”安杰笑后答道:“这都是你的功劳,是你让我衣食无忧,精神愉悦,过着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普通人的爱情与浪漫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它可能是傍晚夕阳下挽起的手,也可能是相互陪伴时的一句深情答复。在电视剧的结尾,当年老的江德福和安杰面临生死别离时,浪漫又是八旬老人病床前的不离不弃。这部剧的浪漫色彩细化了剧中和谐、温暖、细腻的感情,让观众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

3.2 “滑稽”这一审美形态的丰富运用

叶朗在《现代美学体系》中根据尼古拉·哈特曼指出的“透明错觉”把喜剧分为了两种类型:低下卑劣的东西以高尚堂皇的面貌出现(讽刺喜剧)和无足轻重的东西以异常严重的面貌出现(生活喜剧)[5]。由此可见,喜剧其实是很复杂的,它虽然看似只是一笑而过,实则意蕴非常深厚。而本文所要说的“滑稽”其实可以理解为喜剧的表面效果——令人发笑。

《父母爱情》中有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瞬间,无论是台词还是情节都有一种幽默和戏谑的意味,让观众发笑。那么观众为什么会发笑呢?余秋雨解释道:“在喜剧美中,主要人物大多被故意塑造得低于观众,让观众能够快速地发现他们的滑稽、悖时、荒诞、愚昧、自以为是、适得其反。这时观众产生一种自我优越感的确认,并且越确认越放松。笑声,正是从这种优越感和放松状态中产生的。”[6]从情节的设计来看,大老粗和资本家小姐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滑稽感,初见时江德福因为不会跳舞踩了安杰,举手投足间的窘迫让人不禁发笑;在海岛上,安杰穿着高跟鞋和裙子挑水也是引得剧中剧外的观众都大笑不止。从创作者对于剧中笑料的设计,可以看出其把握了中国人的笑点文化,即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笑料、直接的笑料、形象的笑料才会让人在不思考的情况下直接感觉到。与此同时,剧中滑稽的台词也是神来之笔。例如,安杰和小姑子德华在争吵时,小姑子因为缺少文化而将“少教”理解为“少叫”,引人发笑。除此之外,演员的表演也是很关键的,如身体语言、台词处理都是喜感能否呈现的要素,正如江德华这一角色之所以让人喜爱,是因为演员刘琳精湛的演技,观众笑她并非是嘲笑她而是一种喜爱,就像每一个人都喜欢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该剧所呈现的滑稽这一美学形态为该剧的热播贡献了精彩一笔,同时也启发其他创作者,重视滑稽这一审美形态。

3.3 《父母爱情》所体现的儒道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思想都在儒道二者的相互协调、补充中发展,因而《父母爱情》也暗含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重人伦,讲究人与人相处的和谐,强调修身养性以成君子的品格[7]。剧中江德福一角为人处世皆受好评,可以算是当代的“君子”,正是他的优秀品格化解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促成了一个家庭的和谐:首先,江德福和安杰在长期磨合的过程中发生了性格习惯的改变,江德福从粗鲁变得讲卫生懂礼貌,而安杰也从娇气自傲变得谦逊接地气,这种改变可以看作是儒家提倡的“修身养性”。其次,每当江德福想要指责安杰的一些行为时,都会在经历一番思想斗争后,采用洽谈、沟通的方式去包容妻子的行为并解决问题。另外,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一个“和”字,该剧虽然讲述了一个冲突性极强的故事,但是艺术处理的方法还是以“和气”为主要特征,剧中所阐释的儒学内涵在于人与人之间无论有着多大的冲突和矛盾,最终都可以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达成一个美满的结局。

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在自然中消解人的欲望,从而达到一种“妙”的境界[7]。《父母爱情》中大部分的故事都发生在海岛,江德福一家在海岛上过着安逸悠闲的田园生活,站在房顶可以看见海,坐在屋下可以闻到花,正有一种陶渊明式的遁世感。除此之外,江德福在仕途上的抉择也可体现出道家的无为,江德福并没有执着于个人仕途上的升迁和抱负,而是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归隐”。当然,江德福的田园生活不是道家提倡的避世,而是一种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中和的状态。总的来说,它体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喜欢的中正平和之态,因而体现了华夏文化独特的审美倾向。

4 结语

《父母爱情》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经典热播剧,以它贴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又以其优秀的艺术表达方式赢得了行业的认可,它所体现的美学表达为该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

猜你喜欢

德福美学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不谈爱情很幸福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百元大钞砸到你
加盟厚德福熟食 你找到能干一辈子的好项目
“妆”饰美学
百元大钞砸到你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