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邳州银杏林下套种赤松茸栽培技术

2022-11-21川,航,

农技服务 2022年1期
关键词:邳州出菇松茸

吴 川, 崔 航, 朱 瑜

(1.邳州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 邳州 221300; 2.邳州市岔河镇农业农村办公室, 江苏 邳州 221300)

邳州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全国重要的银杏主产区,银杏栽植距今有1 500年历史,银杏资源总量位居全国首位,成片林2万hm2、定植1 900万株。其独特的产地地域地理特征、严格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严密的质量监控系统,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银杏商品生产基地县、全国林业产业第一县,建成省级银杏森林公园、国家级银杏博览园、国家级银杏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等。

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子实体粗壮,菌盖直径5~11 cm,初为半球形,逐渐成馒头形,最后为平展,顶部中央平坦,表面有淡褐色至栗色的纤维状鳞片,盖缘有菌幕的碎片。其朵大,色泽艳丽,盖滑柄脆,肉质细嫩,口感脆嫩,香味浓郁,清香可口,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牛磺酸、矿物质、粗纤维、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具有强精补肾、强心补血、健脑益智、理气化痰、抗辐射、驱虫、养颜美容、延缓衰老、缓解精神疲劳、消化系统疾病等功能,以及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细胞突变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对健康饮食的愈发重视,赤松茸的市场前景广阔,依托邳州丰富的银杏林资源和土壤肥沃的优良条件,发展林下经济,实施银杏林下套种模式,可有效利用银杏独特资源,创建集群产业,带动农户致富。为此,总结邳州银杏林下套种赤松茸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 栽植前准备

1.1 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排涝条件好的地块。赤松茸为草腐土生菌,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要求土壤肥沃、质地松软,团粒结构好、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黏度40%左右)的壤土,土质喷水不板结,大雨后不过黏,干了不板结龟裂,保水性好,pH以7~8为宜。

1.2 整地作畦

栽培场四周开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地块清理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以利于作畦。整地作畦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表层壤土取部分堆放在旁边,供覆土使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 cm,畦宽45~50 cm,行宽60~80 cm。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行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以便出菇期田间管理。

1.3 原料的选择与搭配

选择当年新鲜干燥无霉变的玉米秸或稻草秸(经晒干、压扁,打碎)、玉米芯、木屑按3∶1∶1比例混合,用料量5~6 t/667m2。材料需求数量大,应前收集,贮存备用。

1.3.1 预湿 将各种配料按比例用量称好放在太阳下暴晒2~3 d,以杀灭配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加入1%生石灰预湿1~2 d,吸足水分,用过磷酸钙调节pH为7~8。

1.3.2 建堆 建成底宽1.0~2.5 m、顶宽0.8~1.5 m、高1~2 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温度较高时建小堆,温度较低时建大堆。起堆要松,将培养料抖松后上堆,表面稍加拍平,用直径5~10 cm、一端稍尖的木棒,每隔20~30 cm自上而下到底打一个透气孔,气温高多打孔,气温低少打孔,均匀分布,以改善料堆的透气性,防止料堆中部和底部缺氧使原料变酸。用草帘或遮阳网遮盖保湿,下雨时盖塑料布,防止雨水进入料堆。一般2~3 d料堆温度可升至55℃以上。

1.3.3 翻堆 当料堆内温度达55~60℃时,保持24 h以上,开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内层温度较高部位的料翻到地面层,表层及贴近地面的低温料翻到高温层位置。重新建堆后仍打透气孔,料温上升至55~60℃时,保持24 h,再翻堆一次,升温后检查培养料理化程度,当料呈茶褐色,无臭,质地松软即发酵结束。注意培养料含水量需达70%~75%。

2 播种时间及方法

2.1 播种时间

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邳州地区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气温降至30℃时种植。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出菇,发菌最佳温度23~26℃,从播种至出菇约45 d。秋季温度适宜,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菇质量优,鲜菇价格一般在15~40元/kg。春季出菇产量低、菇质略差。

2.2 播种方法

在畦内铺一层20 cm厚(最厚不超过30 cm)经浸泡处理的秸秆,成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80 cm的人行沟道。将秸秆压平踏实,再铺一层厚5 cm已预湿的稻壳,将菌种掰成鸡蛋大小放在稻壳上进行播种,采用梅花形或调角点播,深度约5 cm,穴距10~12 cm,使用菌袋500~600袋/667m2,适当增加播种穴数,可使菌丝生长更快。

播种后立即覆土,覆土材料应用腐殖土、树林表层土、偏酸性木屑土,土壤呈湿润松散状态,以手捏土粒扁而不破、不粘手为宜,含水量保持20%~25%,覆土厚1~2 cm,覆土后,保持土层湿润。用木板拍平料面,形成拱形面,并用直径3~4 cm木棒从料垄两侧双排至料底打孔,孔距10~25 cm,便于发菌期间空气流通,并防止料垄中心升温伤菌。高温季节多打孔、间距小,低温季节少打孔、间距大。播种完毕、覆土后在料堆面上加覆盖物,可选用散稻草、麦秆、草帘等保湿。若选草帘,厚度约1 cm,以喷水于草帘上时多余水不渗入料内为宜。如雨季播种,下雨前应覆盖塑料膜,防止雨水渗入料中引起菌种腐烂。

3 出菇管理

3.1 水分

小菌蛋生长至成熟期一般需5~10 d。待土层内菌丝开始形成菌束,扭结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应注意畦面土壤湿度,每天早晚向畦床喷雾化水,使小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不可大水喷浇,以免幼菇死亡,菇体保质期变短;如水分不足,影响菇原基产生,菇体易开伞,表面龟裂,影响品质及产量。

3.2 温度

出菇期适宜温度为10~25℃,低于4℃或超过30℃无法出菇。气温低于10℃时,采取增设拱棚、增厚覆盖物、减少喷水等措施以提高料温,但其日温度超过25℃时,则采取喷水等降温措施,确保菇体正常生长。

3.3 光照

出菇期菇体要求三分阴、七分阳,子实体生长期间需50%~80%遮荫度,如光照过强,会破坏菌床菌丝正常生长,且菇体生长后期颜色发白;光照过弱,通风透光差,产生原基少,产量低,且易产生杂菌污染。

4 病虫害防治

赤松茸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有菇蚊、菇蝇、蛞蝓、螨类和毛霉、绿霉等,可综合采用以下措施防治。

4.1 农业防治

发现局部被杂菌感染时,将感染部位及时挖去,并撒少量石灰水盖面,同时添湿润新土,拢平畦面。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5%草木灰水浇畦面一次。

4.2 物理防治

利用防虫网、黄、蓝防虫板、杀虫灯诱杀菇蚊、菇蝇。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无菇时喷洒5%食盐水,防控菇蚊、菇蝇、蛞蝓、螨类等发生。

4.3 生物防治

用2%苦参碱液30~40 mL/667m2或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25~150 mL/667m2喷雾。

4.4 化学防治

用10 %氯氰菊酯100倍液防治蚊类、蝇类;用5%噻螨酮2 000倍液或50%唑螨酯2 000倍液喷洒菇床防治螨类;用6%四聚乙醛颗粒0.5 kg/667m2拌沙土傍晚撒施,可有效防治蛞蝓等。

5 采收及保存

5.1 采收

子实体从现蕾到成熟期仅5~8 d,低温期适当延长。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当菇盖外一层菌膜刚破裂、菌盖内卷不开伞时为最佳采收期。采菇时用左手压住物料,右手指抓住菇脚轻微转动再向上拔起,除去带土的菇脚即可上市销售。采收结束后,清洁田园,清理菇渣和菌袋,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5.2 保存

新鲜赤松茸一般保存时间较短,常温下约2 d。短期保存可用白菜叶将新鲜松茸包裹、覆盖起来,放置在阴凉潮湿处,保鲜期可延长至4 d,或置于冰箱冷藏室,可保存一周左右。长期保存可将新鲜松茸进行焯水,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可保存数月,食用时用开水解冻即可;还可将新鲜松茸切片晒干,进行常年保存。

6 结语

实施银杏林下套种赤松茸模式,赤松茸比在废闲田栽培可提前15 d种植,延长出菇期20 d左右,整个出菇期可多出一到二茬,平均产量达800 kg/667m2(最高可达1 500 kg/667m2)以上,按市场平均价格25元/kg计,收入可达20 000元/667m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充分利用银杏林下资源,小产品撬动大产业;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并可带动运输、包装、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另外,该模式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焚烧秸秆引起的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

未来,可进一步围绕银杏林下套种赤松茸模式,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以资源优势打造主导产业,吸引能人入镇、资本聚镇、技术进镇,创建标准原料生产、加工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做到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机衔接,培育一批致富能手。依托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机构,尝试农产品创新初加工,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形成一套机制,攻克新技术、转化新成果,推进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同时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邳州出菇松茸
樱桃大棚赤松茸 果农致富好途径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壹品故事
邳州板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姬松茸当松茸卖是不是售假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HIDDEN TREASURES松茸:隐秘的珍馐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