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肚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1蒲移秋

农技服务 2022年1期
关键词:羊肚拱棚轮作

蒲移秋

(正安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 正安 563499)

羊肚菌的可食部分为其子囊果,因其外形独特、嫩柔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1],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糖,且不含任何激素,常出现在宴席上,是世界四大名贵食用菌之一,是人类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食用菌,低于25℃即可栽培。野生羊肚菌的生长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5月或8—9月,发生的条件主要取决于上年度的降水量,而当年羊肚菌子实体发生的迟早和当年春季5 cm表层土壤温度是否稳定在11℃左右有关[2]。人工栽培羊肚菌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许多省份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成果转化,贵州通过近几年的实际生产过程比较发现,目前适合贵州种植的羊肚菌主要是六妹羊肚菌,其产量和种植面积显著提高,但其营养袋技术的应用始于2011年,理论研究和关键栽培技术仍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高拱棚因其稳固、保温、保湿、抗风雪能力强、易高产、稳产等优点,被大量种植户选择。集成羊肚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高拱棚中选择蔬菜-羊肚菌轮作、无料栽培模式、覆黑色地膜等关键技术,可提高产品质量要求、稳产增收,推动羊肚菌向绿色食品方向发展。为羊肚菌种植大户或经营主体提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确保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介绍在海拔800~1 500 m、空气湿度85%~95%、土壤pH6.5~7.5区域的高拱棚蔬菜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

1 羊肚菌栽培关键技术

1.1 茬口安排

羊肚菌于11月上中旬开始播种,翌年3月上旬开始采收至5月上旬采收结束;蔬菜于5月上中旬播种,6月上旬定植,7月下旬开始采收。8月下旬至11月上旬轮作休耕。

1.2 场地选择

羊肚菌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性好,适宜在湖泊、水库等水源周边种植,可以调节水温和增大空气湿度,较易获得高产。壤土最好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要求疏松、通气、不易板结,pH以6.5~7.5为宜。

1.3 整地开厢

选择好栽培场地后,首先要清除田间杂草、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废弃物。前茬蔬菜种植采收后,应翻耕疏松土壤,耕作深度25~30 cm,在大棚空闲时,密闭大棚高温闷棚,闭棚15 d以上,杀灭病菌、虫卵及杂草。土壤pH<6的情况下,需用生石灰消毒处理,其用量为50~100 kg/667m2。按照0.8~1.0 m的厢面进行开沟,走道宽度为0.3~0.4 m,深0.2~0.3 m,以便排水和行人,可尽量增加边缘的长度,增加出菇的边际优势。

1.4 播种时间

不同地域的温度变化较大,可根据栽培地的气候变化和栽培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贵州栽培时间主要从秋末至冬季至初春,最高气温低于25℃开始播种,播种后7~14 d,羊肚菌菌丝长满厢面,形成菌霜[3],摆放外援营养袋,按1 800~2 000个/667m2的使用量,在袋子侧边划口,向土壤内菌丝传送、储存,提供菌丝所需营养,补料25~35 d后,菌丝长满营养袋,随后随着气温的降低,进入低温保育阶段,当温度回升至4~8℃时,开始进行催菇处理,地表温度在8~12℃是最佳出菇季节。

1.5 日常管理

在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做好保育工作对后期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3],合适的温度、湿度和营养供给都十分重要。羊肚菌菌丝的最佳适宜温度在10~25℃,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生产实际。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透气性会影响菌丝生长发育,一定的水分可确保菌丝分泌的各种酶类物质在溶融状态下降解环境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土壤的水分最好在15%~25%,空气湿度85%~95%。严格做好原基分化期、幼菇期、成菇期土壤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棚内温度等影响因素的调节,同时需做好抗旱和防涝工作,确保成熟的子囊果品质好。

1.6 适时采收

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充分伸展,子囊果的菌柄由淡黄色初变褐,菌盖饱满,盖面沟纹明显,边缘较厚,外形美观[4],整个菇体分化完整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收的口感最好。过早采收会降低产量,过迟采收营养成分低,价值也低。一般在上午9:00—12:00采收,左手轻轻握住菌柄,右手用小刀沿子囊果菌柄近地面水平方向切割,必须一朵一朵地采,避免沾染土壤,影响品质。羊肚菌的生长阶段参差不齐,随长随采,目前产量为鲜菌150 kg/667m2,采摘后的鲜菇可置于2~4℃低温储藏7~10 d,或采用热风烘干工艺,制成干品防止变质,每1 kg可烘干成干菌100 g。

1.7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曲霉、镰刀菌病等;虫害主要有跳虫、线虫、蛞蝓等。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播种前一个月撒生石灰100~150 kg/667m2,翻耕2次。连续栽培2年后,一定要轮作[5]。保持基地环境清洁卫生,及时筛查污染菌种,栽培土深翻暴晒,合理使用安全生物农药科学防治。

2 注意事项

2.1 品种的选择

引进羊肚菌品种应经试栽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以是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播种时间、温湿度及产量等为判断依据,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

2.2 基础设施配置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棚架,根据播种时间选择大棚骨架上方先覆盖薄膜,再覆盖遮阳网,海拔高于1 000 m,凝冻天气较多的地方应及时给大棚打撑。

2.3 种植基地的选择

应选择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少于10%、除草剂和农药使用少,水稻、油菜、小麦均能种植的地块,上茬种过辣椒或茄科作物的因土壤病虫害杂菌太多不适宜继续栽培羊肚菌。

2.4 水分、温度及氧气调节

在播种时,土壤湿度调节在50%~70%,菌丝生长阶段土壤没有发白不需要喷水,土壤发白应及时适量补水,切忌养菌时勤喷水。催菇时不喷或少喷催菇水,应当大水连喷3次催菇水,每次厢沟内5~10 cm积水,每次间隔半天,可保证出菇整齐。不宜对2 cm以下小菇喷水,易因缺氧窒息造成死菇。通风换气有利于羊肚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小菇时需氧量大,但通风时不应掀起遮阳网,以免大风吹死小菇,现原基时要防大风,以免造成幼小原基死亡[5]。厢面温度超15℃揭薄膜通风,厢面温度低于5℃盖上薄膜保温。

2.5 营养袋摆放

营养袋数量和质量要达标,一般营养袋(15 cm×30 cm)放置数量为1 800~2 400个/667m2,且营养袋营养要充分,才能保证羊肚菌高产与稳产。感染的营养袋应及时清理,严禁感染杂菌的营养袋任意摆放在大棚内[5]。营养袋时间不宜太晚,一般是播种后5~15 d内摆放好营养袋,有利菌丝吸收、转化营养物质,储备能量。

2.6 覆盖黑膜

在菌丝未长满厢面前,应覆盖干净的黑膜,膜两侧相隔1 m左右压上一土块即可,保持厢面透气,有利于土壤保湿、抑制杂草等。

2.7 采收及烘干

当菌褶孔洞完全打开,菌帽5~10 cm时采收,菌柄基部不要带沙。雨天采收鲜菇烘干后品质差,故建议在晴天采收。在烘干阶段,注意温度调控。烘干后须分等级大小。

3 结语

蔬菜与羊肚菌在高拱棚内轮作栽培,易高产和稳产。集成羊肚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选择蔬菜-羊肚菌轮作、无料栽培模式、覆黑色地膜等关键技术,一个面积为667 m2的高拱棚大棚蔬菜产量可达2 500 kg,羊肚菌产量达150 kg,与单一种植羊肚菌相比,增加了一季蔬菜的收入,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将鲜菇烘干后销售,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动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羊肚拱棚轮作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五膜覆盖在拱棚甜瓜越冬生态栽培技术上的应用的探究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
小拱棚韭菜助农增收
拱棚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