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八个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2022-11-19王春英

教育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性统一思政

●王春英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八个相统一”既是对优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向指引,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呈现,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方法论依循。

中国共产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历来十分重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就已经在学校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精神随着时代主题的更替也不断推陈出新。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浸润涵濡之下,当代青少年呈现出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新特征,为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青少年思想特征相契合,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方法。“八个相统一”的提出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度关切。解析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对帮助我们透彻理解“八个相统一”的思想要旨与精髓、提升践行“八个相统一”的自觉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八个相统一”是辩证思维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指导方略中的展开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体现,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思维方法。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中深刻阐释、灵活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结合新的情况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矛盾、引领发展的真知灼见。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辩证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中阐述和倡导辩证思维多达60多次。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1]“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2]。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更是直接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可见,辩证思维强调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综合运用各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中始终坚持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智慧。

“八个相统一”是辩证思维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展开和灵活运用。其一,“八个相统一”提示我们既要以“一分为二”的视角考察事物、解决问题,也要关注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为例,政治性是思政课最为鲜明的属性,政治引导功能是思政课最基本的功能。思政课的政治性既关涉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会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发展。与此同时,思政课的重大政治意义如何在学生思想中形成认同、产生共鸣,用透彻的学理性来支撑政治性是其中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引用了马克思广为人知的一句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禁得住学生的不停追问,思政课传授的理论才能让学生信服,政治性价值才能彰显。如,对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必须用透彻的学理性分析来回应。信仰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对价值无限性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视角描绘了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无神论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神被祛魅的时代如何满足人们追求无限性的精神诉求?取代神的位置的正是人本身。个体的生命自然是有限的,生生不息的个体汇聚成的人民却是永恒的。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奋斗中,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必然会实现。因此,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共产主义信仰者的道德追求,同时也成为对共产党人的政治要求。其二,在认识到“八个相统一”每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支撑关系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坚持的统一,不是双方面平分秋色的统一,而是两点论中包含着重点论。以政治性与学理性为例,政治性是思政课最为鲜明的属性,而学理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属性。相对于学理性而言,思政课的政治性要求更为突出,学理性是为政治性服务的。决不能出现特意强化思政课的学理色彩而忽略政治导向的问题。在“八个相统一”中,每对范畴的前一个概念应该是两点论中的重点,是思政课教学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和方向。

二、“八个相统一”是系统整体性思维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指导方略中的运用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对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的批判与超越。事物的联系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不是上帝之手的随意组合,事物的联系以系统的方式呈现。整体性、结构层次性和开放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如果将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理解为思政课教学系统功效的理想状态,“八个相统一”则揭示了系统性能的构成及优化各种性能关系的路向原则。

“八个相统一”的整体性。既要从八对具体范畴的内部理解其统一性,也要从八对范畴的整体理解其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以上这些,说的是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组合拳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八个相统一”的整体性。如果只是强调某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统一,亦或只有具体范畴内部双方的统一而整体处于离析状态,就打不好这套“组合拳”。因此,“八个相统一”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八个方面要相互协同,才能整合出超越要素的整体优势。

“八个相统一”的结构层次性。“八个相统一”不是对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随机回应和靶向治疗,而是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整体,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统筹规划与指导,既有结构性又有层次性。有学者分析指出,“思政课‘八个相统一’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处于宏观层面,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指导原则;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处于中观层面,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方法;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处于微观层面,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具体方法。”[3]作者的结论或许值得商榷,但是以系统层次性把握“八个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值得肯定。笔者认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的着力点,也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选取的方向引导;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加强思政课针对性的基本遵循、提高思政课亲和力的具体抓手,与此同时,这四个方面的统一也是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建议和要求。

“八个相统一”的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意味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物质信息交换获得给养、剔除冗余,从而保持系统的生机与活力。“八个相统一” 想要破解的就是思政课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说理有余而现实解释力、指导性不足的问题,强调思政课对社会现实与学生思想实际应有的关切。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强调:“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4]鲜活的实践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保持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才能弥补理性认识与实践的时间差,增强理论的活力。如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就是系统开放性的生动体现。在思政课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立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全局,也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具体境遇与现实需求编写补充读本与学案,为统一性的内容要求融入学生的思想实际搭建更加易行的通路与桥梁。

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为“八个相统一”提供了学理支撑

“八个相统一”不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旨,还体现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为“八个相统一”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一方面,“八个相统一”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事物的本质既是事物内在基本矛盾决定的根本属性,也是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除具备教育的一般属性,还反映了自身特性与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意识形态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5]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性与价值引领性的特征,同时表征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通常都是以系统理论的形态来申明,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包含学理性、知识性与理论性。建设性和批判性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最常见的两种手段的属性,也是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有效方式。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虽然这几对具体范畴具有教育学意义上的普适性,但综合在一起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意识形态性特征显而易见。

另一方面,“八个相统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两个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形态,主要研究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是认识的理性形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及如何符合的问题。政治教育的目标则是型塑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行为,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众所周知,实践是思想认识、政治观念的最终来源,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遵循了认识与实践辩证运动及发展的规律,也是个体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政治与学理、价值与知识、建设与批判之间的矛盾纷争与协同是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常深陷其中的境遇,以辩证统一的理论为指导认识和化解每对范畴之间的对立分歧,形成符合社会预期的思想政治观念,既是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时刻谨记与践行的规律。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是对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与教育过程中诸多矛盾之间的本质联系的理性省思与揭示。

总之,“八个相统一”内涵丰富、指向多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全过程均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价值。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视角对“八个相统一”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析,对进一步坚定对“八个相统一”的科学性的认识,提升践行“八个相统一”的自觉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政治性统一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淝水之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