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在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8彭雪薇彭丹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研究组终端

胡 蓉 彭雪薇 彭丹萍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吉安 343000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成为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之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中青年人由于心理压力大、生活学习压力大以及工作压力大,患病率增长最快,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严重情况下会危及去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除此之外,糖尿病会急剧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 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压、血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与其疾病结局密切相关,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对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2]。目前,我国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忽视了健康管理,人力资源消耗大、失访率高,缺乏不同程度的医患互动。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来自医院和家庭的持续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能力[3-4]。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的实施旨在帮助患者有效疾病控制效果,加快机体恢复速度,缩短疾病恢复进程,旨在为后续相关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136 例中青年2 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 例。对照组中,男38 例,女30 例;年龄30~40 岁,平均(35.22±1.23)岁;病程2~14年,平均(8.23±0.25)年。研究组中,男40 例,女28 例;年龄31~39 岁,平均(35.38±1.19)岁;病程2~15年,平均(8.24±0.31)年。本研究经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审核批准(伦理批准号:吉市医发第20220028 号),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符合2 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5];②思维意识无障碍;③临床数据、资料完整;④年龄30~40 岁;⑤语言沟通情况良好。排除标准:①未签署相关同意书;②血液疾病;③恶性肿瘤疾病;④中途退出研究;⑤重大疾病史、过敏史;⑥依从性差;⑦严重脏器疾病者;⑧期间参与其他研究者;⑨凝血功能障碍;⑩自身免疫性疾病;⑪妊娠期或哺乳期;⑫活动困难;⑬语言及智力障碍;⑭精神疾病;⑮有外伤史、手术史等。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随后给予患者病情观察,提醒患者遵医嘱执行自我监测、饮食与运动方案、胰岛素注射(生产批号:C5849004;国药准字H11020336;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10 ml∶400 U)等,定期返院复查,未实施其他管理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措施,具体落实方案如下。①互联网+糖尿病居家护理。通过手机APP,建立三个端口(护士端、监护端、患者端),负责居家护理与患者在手机APP 上互动,对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随后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以及用药习惯等。对于患者提出的疑虑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其进行答疑解惑。收集患者上传的数据,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分析、评价、反馈”发送给患者,帮助患者落实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护士终端和主管终端可以查看自己控制的患者的所有信息,而患者终端只能查看自己的信息。②互联网+糖尿病居家护理手机APP 培训。研究前,项目组成员提前将居家护理手机APP 下载安装到专科护士手机上,帮助患者使用手机微信扫码,加入专科护士移动护理门诊,并登记和完善个人信息,居家护理过程中,实施“一对一”手机APP 培训,每次最佳时间为0.5 h 左右。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居家护理手机APP”的使用方法,确保熟练使用软件。③互联网+糖尿病居家护理移动APP 的应用。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指标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身高、体重、血压以及生化指标等数据记录到手机APP 中,数据提取成数据由管理员全程监控,方便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APP 回复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和护理建议。实时在线互动,让患者根据需求在线互动,通过咨询解决相关问题,增加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及能力。

两组患者管理时间均为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血糖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②对两组患者管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采取百分制评分原则)进行分析: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规律锻炼、遵医用药,上述指标总分均为25 分,分数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成正比。③采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自制护理满意度(百分制评分原则实施)评估表分析管理后满意情况,分为不满意(0~<60 分)、一般满意(60~<80 分)、非常满意(80~100 分)。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指标状况的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管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指标状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指标状况的比较(±s)

注 与本组管理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管理前 管理后餐后2 h 血糖(mmol/L)管理前 管理后糖化血红蛋白(%)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68 68 9.33±3.12 9.29±3.22 0.073 0.941 7.23±2.12a 8.45±3.44a 2.489 0.014 12.45±3.23 12.55±3.12 0.193 0.854 8.22±2.13a 10.46±2.44a 5.703<0.001 8.33±1.26 8.29±1.32 0.180 0.856 6.22±1.14a 7.34±1.23a 5.507<0.001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监测、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及规律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血糖监测 遵医用药 饮食控制 规律锻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68 68 23.58±1.15 19.36±1.45 18.803<0.001 22.56±2.36 19.12±1.12 10.859<0.001 22.45±1.56 20.12±1.25 9.611<0.001 23.38±1.23 20.33±1.25 14.341<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中青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6-7],以往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虽然是通过电话定期提醒患者的方式,但无法做到实时预警,尤其是中青年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经常出现缺药、忘记监测血糖、饮食不规律、体力活动不达标等状况,对疾病控制产生消极影响[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施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后,患者血糖指标状况得到有效控制,规律服药,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其原因分析显示,该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自体胰岛素注射、饮食、餐后运动时间、运动量等进行实施监测,APP 门诊专科护士实时在线咨询,提升血糖控制效果[9-10]。

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的优势分析:加强医患互动: 多学科专家医疗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避免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搭建医患互动平台,沟通更便捷[11-13]。重视2 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管理;强化信息反馈机制: 专科护士在手机APP 中对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患者可以随时查询门诊工作时间,实施医、护共同监督,实现诊疗建议、用药、营养、运动和急救建议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通过分析“反馈”发送给患者,帮助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确保疾病早发现、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14-16]。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推广价值较高,可以为疾病控制创造更多价值。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研究组终端
从电话到自媒体终端——信息的力量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