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综合期刊《中国临床研究》论文被引情况分析及思考

2022-11-18王娜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8期
关键词:期刊因子栏目

王 宇 王娜娜

《中国临床研究》编辑部,江苏南京 210044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是度量期刊学术创新影响力和整体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1]。影响因子=该刊两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显而易见,被引用频次起决定性作用,而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和篇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影响因子,因此对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有重要意义[2]。总被引频次包含自引和他引。同时针对零被引论文的研究对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临床医学综合期刊有其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分类较细的专业性期刊特点,与医学相关的文章均有涉猎,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对其高被引论文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有助于提高此类期刊的被引频次,对此类期刊未来的出版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年限选择“2015—2019年”,期刊选择“中国临床研究”,剔除无效文献,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 584 篇。统计时间为2022年3月25日。

1.2 方法

检索出有效文献后,点击被引排序可使文献按照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对引用情况、被引频次排名前20 位的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前10 的学科、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进行整理和分析。

1.3 评价标准

高被引论文的确定方法:按照被引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根据限定被引频次法[4]。本研究将被引频次≥15 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例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引用情况分析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引用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由于单篇文献篇幅逐年增加,2015—2019年文献量逐渐减少,自2014年加入统计源期刊后总被引频次逐年增加,影响因子也逐年增加,发表时间越早的论文被引频次较高。

表1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引用情况分析

2.2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排名前20 位的论文

2015—2019年被引频次排名前20 位的论文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主要为临床研究[40.0%(8/20)]、护理[50.0%(10/20)]和综述[10.0%(2/20)]文献,且主要集中于2016、2017年。

表2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排名前20 位的论文

2.3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学科文献数及被引情况

所有被引论文共涉及39 个学科,被引频次排名前10 的学科见表3,结果显示,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学科为临床医学,其次为妇产科学、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表3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被引频次排名前10 的学科文献数及被引情况

2.4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高被引文献栏目分布

2015—2019年高被引文献栏目分布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护理、论著栏目。

表4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高被引文献栏目分布

2.5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零被引文献栏目分布

2015—2019年零被引文献栏目主要集中在短篇报道、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医疗技术等(表5)。

表5 2015—2019年《中国临床研究》零被引文献栏目分布

3 讨论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对期刊评价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指标,可以显示期刊受重视和被使用的情况,从而反映期刊在学科交流中的影响力[5-6]。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可反映期刊向外扩散和传播的能力。《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后,单篇文献篇幅逐年增加,在总页码不变的情况下,2015—2019年文献量逐渐减少,同时总被引频次逐年增加,影响因子也逐年增加。发表时间越早,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7]。

《中国临床研究》2015—2019年被引频次排名前20 位的论文主要为临床研究、护理和综述,且主要集中于2016、2017年。所有被引论文共涉及39 个学科,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学科为临床医学,其次为妇产科学、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写作群体大的学科被引频次较高。有研究显示,较少的论文拥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高被引论文每年都在被引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8]。

《中国临床研究》高被引论文特点:①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某一疾病;②多种检测指标研究用于某一疾病;③两种治疗(手术)方法用于某一疾病的比较;④文题能清晰反映研究的内容,且不复杂难以理解;⑤关键词多少、读者浏览、阅读次数、下载次数与高被引似乎无内在联系。但作为检索词(向导),仍应全、多、广,以最大可能让检索者能检索到目标文献。

2015—2019年零被引文献栏目主要集中在短篇报道、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医疗技术等。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产生零被引的部分原因分析:①论文研究/讨论的内容是临床常规技术、方法、经验,无创新,重复已有的研究、过时的工作;②一些拼凑的研究论文,难以重复或没有科学意义的报道;③论文中的一些方法、概念、基本路径、结论等存在错误;④数据不充分的成果;⑤零碎发表的文献;⑥研究内容偏门,如模仿国外的研究,存在无临床意义、不可重复、设计错误等问题。

什么样的文献易被引用? ①高质量的论文:论文质量的高低与研究成果的水平密不可分,高质量论文显示的是高水平研究工作,具有国际国内的领先水平,因此也会获得较多的关注和引用[10-12]。②带观点的评论性文献:评论性论文一般是该学科领域专家对一个学科问题所作的较为全面和较为深刻的评述,深得同行的关注和引用,评论性论文比一般文献得到较多的引用[13-14]。③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论文:一些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论文,由于涉及的学科范围广、读者面大,往往会得到较多的引用。④有学术争议的论文: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看法、新事物的出现,会产生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学术上的争议,真理会越辩越明。因此,对该类论文的引用就非常普遍。⑤合作研究的论文:国际合作对论文被引频次有积极的影响,而国内合作对被引频次的影响力很微弱[15]。⑥基金资助论文:我国主流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均将基金论文比纳入评价指标,国家级及省级基金论文有助于提高被引频次,基金论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关系,从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可看出该刊的学术实力[16-17]。⑦热点论文:所谓热点论文是国家或社会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产生的论文,是全社会在一个时期关注的焦点[18]。⑧h 指数高的作者论文:所谓h 指数是美国Hirsch JE 在2005年提出的一项文献计量指标,主要是用于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但也可对期刊作评估[19]。h 指数高的期刊,其中高影响的论文数(高被引)也较多,总体上对期刊的总被引数和影响因子的提升都起到正相关的作用。⑨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发表的论文:学术影响高的作者论文高被引[20]。

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中国临床研究》编辑部今后将在下面几个方面投入更多精力。①加强重点选题策划和优秀论文的组稿,如聘请著名专家开设“论坛”或专论,关注学术前沿。②适时调整栏目设置,扩展AR 论文量[指学术性论文(Article)和综述评论性论文(Review)的论文数量],尽量减少“临床实践”“病案报道”“实验研究”类论文刊用。③加强同行评议,减少关键错误;关注实用性研究,借鉴高被引研究;研究内容简捷、明确、新颖。④增加定稿会议的频率,对不确定的论文及时进行讨论。⑤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不断提升期刊论文的显示度和传播能力。

猜你喜欢

期刊因子栏目
期刊简介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栏目主持人语
期刊审稿进度表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