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18艾合买提江艾海提

农产品加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加工案例

艾合买提江·艾海提,王 亮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回顾、反思、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自主能力,并加深其理论学习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1]。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强调了案例教学在专硕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将案例教学作为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否合格的重要内容。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来源于论文的写作和专业实践,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锻炼[2]。

1 传统“食品加工高新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书本授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食品加工高新技术时刻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技术更新换代加速,而传统授课采用的教材多为2009 年修订的《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距今已有13 年之久,授课内容的滞后显然无法满足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介绍流程和单纯工艺的展示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长此以往会使部分学生学习方法僵化,并且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同时,“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不同于其他课程,该课程与食品实际生产加工息息相关,掌握这门学科不能简单地学会其概念即可,而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单靠笔试成绩、出勤率作为成绩评定方法显然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成绩,并且现在的学生总是在期末考试时才突击式学习,根本无法领悟此学科之精髓,所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 案例教学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课程的教学优势

通过课题组对“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证明,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从而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联系实际应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落到实处,了解技术实践与理论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文、视频、论文等多种知识来源、知识形态能够真实描述食品加工技术的操作要点,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其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加强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相较于传统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堂氛围更积极,课程形式更多变,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较于设计性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对工厂实际问题描述更精准,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更有帮助。学生缺乏实际生产经验,而生产中出现的工艺问题多样,解决方法也不同,但学生未经过系统培养并不具备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差,多接触实际案例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在现代食品行业的应用。

3 “食品加工高新技术”案例库的构建方法

采用实地考察、与企业沟通交流等方式,展开广泛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主题为酶法加工、畜牧机械化、膜分离技术、挤压膨化技术的实际案例,并根据教学内容构建详细的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来源通过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调研相关企业主页信息、有条件的教师应进入企业、工厂进行实地考察,由此获得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基础的案例素材信息。第一,利用网络途径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与归纳,最终形成有意义的案例。第二,浏览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案例库的编写工作,设计创新的教学案例。

3.1 案例教学的课程实践

选取学校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专硕的课堂,结合多方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修改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案例教学的实践。

“食品加工高新技术”教学案例是围绕食品工厂加工过程中对该项实际运用的情况和结果,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事实为素材编写的客观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这些实际问题,并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补足了专硕学生经验不足的缺点。

3.2 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安排

选择教学案例应依托于教学课程。因此,选择的案例要来源于工厂,内容详尽,具有前沿性,能启迪学生思考,从而深化教学[3]。

将搜集到的案例按照不同工艺分别书写不同的案例使用说明,共整理出膜分离技术、酶解技术、畜牧机械化、挤压膨化技术的相关案例,生动立体地介绍了不同技术的应用特点和工厂实际应用生产线,同时对于生产工艺的问题抓住其共性或解决问题的优势路径,针对不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不但对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还对其在其他领域的建树也进行拓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应用技术的能力。

3.3 案例教学的实施

“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案例回顾、讨论、知识点梳理、问答、归纳总结5 个阶段。

(1) 案例的提出与回顾。由于学生实战经验少,与企业接触少,教师在提出案例时,要详解案例公司的背景、运营模式等一系列内容;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等多种知识形式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进行实地学习,直观面对案例中提到的设备和生产线,或者通过视频教学呈现案例中生产产品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对工厂作业的实际情况有真实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有更明确的认知。教师在提出案例的过程中要客观真实的描述,不得掺杂主观情感,留出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4]。

(2) 集体讨论。由教师引导,提出启发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80~90 min 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分享各自在课下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3) 知识点梳理。对集中观点加以整理,梳理整个技术体系和概念性知识点。

(4) 问答。由教师组织进行10 min 提问与解答。

(5) 教师总结。授课内容结束后,对学生的发言观点进行总结,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点薄弱的地方予以补充和总结。简明扼要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逻辑和食品加工技术应用逻辑。

3.4 案例教学成绩的考核

要将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的课堂表现作为重要成绩,用以评价其在课程中的参与度。“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课程期末总分100 分:试卷成绩(50 分),平时成绩(50 分),案例教学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占平时成绩的80%(40 分)。

以学生在信息收集、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为依据评价学生案例教学成绩,教师需考核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准确记录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发言表现,对学生形成观点的总结进行考核和评价。

4 结语

案例教学对于作为一种食品工程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为食品工程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也体现出了突出的效果。对学生而言,这种现实教学方法将他们带入了食品工厂实际生产的实地,弥补了他们经验上的不足,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食品企业的运营模式,发展原则也有了初步了解。对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师的实践基础,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给教师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还需要循序渐进,案例库积少成多,未来案例教学在食品工程方向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加工案例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样板案例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