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生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化探索

2022-11-18倩,李

农产品加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理学学时营养

李 倩,李 宁

(河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0 引言

“营养生理学”是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核心课,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并为通过膳食营养提高生命质量、防治常见疾病提供基本理论[1]。课程以正常人体机能系统为线索,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营养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食品营养与检验”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生理学课程始于2018 年,课程名为“生理学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食品专业的学生普遍的生物学背景较薄弱,且学生更为迫切地想了解生理学与本专业的相关性。因此,课程自2020 年起更改为“营养生理学”,且教学手段一直在摸索中更新、进步。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1 选用优质教材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选用了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2]。教材选用的原则如下:①方向性。教材必须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选用国家规划教材。②适用性。教材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又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同时还需兼顾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③优胜劣汰。教材的选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教学目的及时更新教材,选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研究发展前沿的高质量教材,保证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出本专业的优秀人才。

课程的教材选用较为困难。目前,“营养生理学”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无规范的教学大纲,各出版社也均无《营养生理学》教材。因此,教学团队只能选用一些相近的教材,用以辅助学生的学习。在考查了一系列关于《生理学》 《医学生理学》《生理学基础》等教材后,考虑到生理学与解剖学联系较为紧密,很多知识点是融汇在一起的,而本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解剖学的基础,最终教学团队选用了艾洪滨主编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该教材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将人体组织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系统介绍了构成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以及完成生理功能的机制,并且明确提到“可供食品科学专业选做教材”。

2 优化教学内容

虽然选用了相对合适的教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困难。生理学注重于人体各系统与疾病的联系,而“营养生理学”的教学侧重于营养、生理、疾病等方面,重点阐述各种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生理变化及其作用机制。该课程的教学课时为32 学时,相对本专业其余核心课,如“食品化学”(64 学时) 来说,课时相对较少,而食品专业学生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如何达到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团队按照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及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设置编写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倾向营养方面,同时淡化与本专业联系相对次要的内容。例如,神经系统作为生理学的重要一章,其内容主要分为神经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及其对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的调节及脑的高级功能等方面,知识点庞多,一些医学院校甚至要分配16~20 个学时用于本章的讲授。而对于食品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内容过于注重理论,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团队把本章的内容压缩为4 学时,只简单介绍神经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等,同时引入思考题,如常见的补脑的食物有哪些,它们的活性成分是什么,作用机制又如何?教师需将这些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紧密联系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可符合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3]。

3 教学方式的改革

“营养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有些章节需要结合解剖学来讲述。但是,由于本专业没有专门设置“解剖学”课程,所以在课堂上,如何展示人体的构筑、身体机能的维护等方面是教学的重点之一。采取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等,大多以二维平面图为主,缺乏立体感,学生想象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为了更生动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团队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教具可以使用人体可拆卸解剖模型,让学生对身体、内脏、器官、骨骼等,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对于一些无法使用教具的章节,诸如八大系统的功能及运转,可以采用基于Flash 动画的多媒体教学[4]。该技术可以用立体手段动态地演示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做到课件里,什么为正确的饮食习惯,如何用“营养生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膳食宝塔的合理性?不合理的饮食会造成人体哪些疾病?这就要求学生把本专业相关的营养学的知识与该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效果。

4 增加实验学时

“营养生理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是仍然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因而实验课的开展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由于“营养生理学”的实验大多要涉及动物及细胞,实验周期相对较长,而学院实验条件有限,该课程的设置时间也较短,所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里只有32 学时的理论课,没有实验课的设置。因而,应积极增强实验的师资力量,明确实验内容,建立相应的实验条件,能够尽快开展教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拟在下一次大纲修订时,增加16 学时的实验课,结合实验室的预期条件,选择血液系统实验(包括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型鉴定),循环系统实验(包括蟾蜍心脏起搏点的观察、蛙心灌流、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心音听诊),呼吸系统实验(肺活量的测定),感觉器官实验(包括视敏度的测定、视野测定、盲点测定、声音的传导途径)。

5 丰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鉴定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的重要途径[5]。课程采取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翻转课堂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法。其中,理论考核成绩占比为70%。“营养生理学”的理论知识点多,学生也难掌握,采用闭卷考试,督促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课堂讨论、发言占比10%;课后作业完成度占比10%;考勤占比的10%。通过多指标考核,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6 结语

综上所述,“营养生理学”的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化探索,能够初步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尚存在着较多问题,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本着满足教学目的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课程还需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规划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理学学时营养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关于职教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