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刍议

2022-11-18徐希来徐庆山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群体居民社区

○徐希来 徐庆山

健康教育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具有正面作用。为确保健康教育妥善开展,应当在明确其概念、特征、内容以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健康教育能够与城市社区环境紧密结合,实现理想的教育引导效果,为城市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城市健康教育概念与特征简析

(一)概念

健康教育属于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环境中主要以社区作为基础开展单位,向居民传授健康知识内容,并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思维。可以明确,健康教育属于现代社会的普惠活动之一。合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促使居民转变原有错误观念,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体系。同时,也可以间接增加群众对健康的投入,有利于公共健康服务项目的进一步推广与宣传,助力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除此之外,健康教育还可以填补群众与公共医疗之间存在的隔阂,有利于维持现有医疗系统的稳定,帮助减少医患纠纷问题[1]。因此,需要重视健康教育对城市社区的发展作用,确保其能够得到稳步发展。

(二)特征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圆满达成。城市健康教育主要集中于城市居民广泛生活的社区内部,因此活动部署区域较为固定,参与的人群流动性较低。同时,健康教育受众群体的年龄也具有固定特征。通常包括中老年人以及一部分年轻人,儿童数量较少且普遍由家长陪同。目前在这种条件下,健康教育需要着重思考如何拓展受众群体年龄段,扩大服务范围,确保教育工作建立在扎实的群众基础之上。健康教育在内容层面具有专业性特征,涉及卫生学、传染病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2]。通过积极整合相关信息,可以帮助居民建立正确的健康认识。明确了城市居民健康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工作的开展就可以有的放矢。

二、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应当包含的内容

必须明确,面向任何群体的健康教育,首先应当是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认知、心理疏导、心理矫正,通过教育活动,构筑人们呵护健康的心理防线。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首要内容,在完善构建心理健康这一最基本免疫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抓好以下教育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内容

健康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便是传染病防治信息。传染病对城市社区的威胁较大,若居民没有掌握相应知识内容,便无法有效防止传染病快速传播,最终引发负面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健康教育需要承担起传染病防治工作,在日常宣传中着重讲解常见传染病类型,如新冠肺炎、流感、肝炎、结核病等。同时,健康教育还需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重点宣传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生活习惯,确保居民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遏制慢性传染病的传播,实现健康教育目标。

(二)急救与护理内容

除传染病相关知识外,健康教育还应当包含家庭急救与护理信息。在中老年人疾病死亡类型中,突发心血管问题属于占比较高的部分。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宣传,能够帮助居民掌握第一时间急救的要点,进而降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时,家庭急救内容还应当包括海姆立克急救法、中风自我判断等重要信息,确保健康教育能够发挥引导作用,为居民提供关键时刻的救护知识[3]。除急救内容外,家庭护理也属于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护理应当针对日常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伤病进行讲解,包括跌打损伤、烫伤处理方法等。还需要明确瘫痪、中风病人的护理方式,预防褥疮等不当护理问题出现,帮助居民积极了解相关知识,达到健康教育效果。

(三)环境卫生内容

环境卫生知识在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维持城市社区环境的基本安全,健康教育应当向居民宣传维持卫生的意义,明确污染对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垃圾堆积、噪声、空气污染等。通过此类方式,使群众能够明确保护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在行动层面,自觉维持社区环境卫生,避免制造噪声或空气污染。同时,健康教育还应当针对常见害虫防治进行教育引导,包括蟑螂、苍蝇、蚊子防治等,从居民行动层面落实控制措施,保护社区居民健康。

(四)安全教育内容

除以上内容外,健康教育还需要将安全宣传纳入内容范围。在城市社区环境中,因为意外安全事故而受伤、致死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安全,健康教育应当针对常见风险问题开展教育,如煤气泄漏、溺水、交通事故等[4]。通过加强居民对于相关风险的排除意识,能够有效发挥健康教育作用,使城市社区维持生活稳定,降低意外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调研社区情况,注重队伍专业性建设

为强化城市居民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从内容专业性建设入手,同时拓展受众群体,实现广而告之的健康教育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健康教育团队应当加强对社工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定期组织会议或进修等方式,提升社工队伍的基本知识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向公众传递正确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立考核机制,定期对社工队伍进行专业知识考察,确保健康教育可以在专业内容下展开。在针对目标群体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健康教育团队需要首先开展调研工作,明确所处社区的群体情况,包括年龄段分布、积极参与活动的人员等[5]。通过加强新媒体渠道建设以及内容革新等措施,吸引年轻人群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并进一步发挥横向带动效应,使健康教育受众群体能够逐渐扩大,拓展传播的效果。

(二)对接居民需求并严格遵循工作界限

为确保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准确,同时落实工作执行界限,相关团队应当积极结合教育要求,分析健康教育内容信息,明确主要教育群体的实际定位,确保相关工作能够以高效率展开。在分析定位的过程中,可以从社区居民群体背景入手,包括性别、学历、职业等,同时整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工作信息,探索需要调整的工作策略,使其能够对接群体实际定位,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在规范工作界限的过程中,相关团队需要严格遵循宣传活动要求,避免越过居民隐私安全红线,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城市社区居民能够感受到来自工作团队的尊重,进而降低对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为后续进一步展开活动夯实基础条件。

(三)拓展线上媒体宣传渠道并合理规划内容投放

目前,针对城市社区开展的健康教育普遍采用传统线下方式,对于内容的加工往往仅限于打印图片、讲解方式的调整,没有充分考量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熏陶的城市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往往较低,进而导致相关活动执行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引导目标[6]。为解决此类问题,教育团队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充分融合新媒体渠道,如抖音、微博、公众号等,通过全新的传播途径,使健康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得到增强,显著扩大目标受众群体,实现理想教育目标。除此之外,还应当针对内容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在短时间内集中投放某种特定的教育内容,防止社区居民出现疲劳心理,影响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建立完善的传播机制并开辟双向互动途径

为尽可能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应当针对传播机制进行完善处理,使相关内容能够在社区居民群体中快速传播,进一步强化整体教育效果,发挥其正面影响作用。在革新传播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双向互动需求,即充分关注居民对健康教育的关注点与反馈信息。若忽视双向互动需求,健康教育可能无法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导致居民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大幅下降,影响未来工作正常展开。为强化双向互动效果,健康教育团队应当采用多种措施并行的方案,如设立意见反馈箱、提供网络评论渠道、落实线下一对一工作等方式,使居民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与意见能够得到有效整合,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五)强化教育组织网络并建立条块结合工作框架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当完善社区服务与组织网络,使相关活动能够顺畅展开,降低问题出现概率。例如,政府宣传部门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辅助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降低人手不足或队伍专业素质不到位引发的负面影响。在实践工作中,政府与第三方机构应当积极落实管理与协调工作,针对健康教育活动展开业务指导。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条块结合的执行框架,即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核心,以社工人员作为骨干,建立健康教育的执行网络,确保双方能够共同促进活动质量提升,帮助社区居民建立牢固的健康防线。

(六)合理应用工作资源并动员群众参与

健康教育需要广泛调动社会资源,确保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实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社区是资源调动的核心,必须在健康教育需求的驱动下,合理筹备活动资金,并争取社会层面的技术、人员、经费、设施援助。将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作为核心动力,相关团队能够积极调配工作资源,使健康教育活动在理想条件下展开,强化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在调动群众参与的过程中,社区应当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建设、社区文明、社区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明确意义的前提下,居民能够自发开展并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工作主体得到有效拓展,强化健康教育的传播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建设的目标。

(七)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并强化内容传播效率

团队应当针对活动类型进行拓展,通过改善教育活动方式,使其吸引力得到增强,降低社区居民的抵触意识,引导青年与儿童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实现教育目标。活动拓展应当紧紧围绕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可以根据慢性疾病护理内容需求,组织慢性病协会或群体俱乐部等活动形式,使相关群体能够得到充分关照,并且加强教育内容的横向传播效率。另外,还可以组织安全健康案例教育活动,通过挑选富有警示性意义的案例,使安全知识内容能够深入人心,达到有效教育目标。例如,挑选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故案例、夏季游泳溺亡案例等,使居民能够明确危险就在身边,继而强化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风险预防思维,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群体居民社区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石器时代的居民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