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微针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2022-11-15赵建伟张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头皮针刺疗法

赵建伟,张威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当代压力巨大和其他多种因素导致失眠患病率和复发率极高。失眠已成为脑病科的主要病种之一,长时间失眠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者危害身体健康,可引起慢性疾病及发病率的升高[1]。失眠是一种患者主观感受的疾病,体现对睡眠时间的不足、睡眠质量低、醒后不适。失眠的中医病名称为“不寐”,“失眠”则出现在古代医书《外台秘要》,甚少用,随着西医失眠病名的传入流传才广泛运用。不寐的总病机为阴阳失和,可通过中药和针灸治疗。失眠的西医病名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根据病因、病程等有多种分类,多予以镇静安眠药,但易出现不良反应和停药反跳。微针疗法是由传统针灸发展而来,依托祖国医学理论,医者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形成实践和理论互相补充、完善,终成一门新的针刺方法和学科。微针系统的理论是以“穴位全息律”为基础,独立的部位(头、眼、脐、手、足等)的穴位分布如缩小的整体,这些部位又称为“全息胚”,可表现整体不同部分的平衡和失衡的状态,人体的局部变化可反映在全息胚的对应点上,通过刺激全息胚的对应点达到协助诊治疾病的目标。微针疗法是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以针刺不同的部位起名,如眼针、手针、脐针等,具有易操作、运用广、疗效好等优势。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微针疗法对失眠有较好的效果、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1 微针治疗现状

1.1 头针 头与经络紧密相连,头皮部有8条经脉和6条经筋,可以反映体内各脏腑的功能,这是头皮针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大脑皮质可改善大脑的功能;同时,大脑作为全息胚,针刺头针穴线可治疗全身疾病。因此,头皮针在临床广泛使用。

1.1.1 头针单一治疗 洪霞[2]筛选符合标准的失眠患者86例,治疗组采用安神醒脑头皮针,针刺厥阴区的百会及其左右旁开1.5寸处穴,阳明区上星穴及其左右旁开1.5寸处穴;少阳区率谷穴及其左右1.5寸处穴,太阳区强间穴及其左右旁开1.5寸处1穴。厥阴区和阳明区沿正中线向后刺,百会和上星穴及旁开穴平刺,少阳区率谷穴垂直于正中线刺入,针尖朝耳刺,3穴平刺,太阳区强间穴入针朝正中线向大椎穴刺。每日1次,留针30min,每周治疗6天后休息1天,共24天。对照组每次口服4粒百乐眠胶囊,每日2次,共24天。结果显示头皮针在入睡时间、实际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方面比百乐眠胶囊改善的效果更显著,治疗组总体疗效强于对照组,复发概率和不良事件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安神醒脑头皮针效果好。石彧[3]纳入符合标准的8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组浅刺头部穴位囟会、正营、百会、神庭、印堂、头临泣、太阳等,每次40min,行针3次;对照组睡前服地西泮片5mg。结果显示,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Ⅰ)量表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ⅠS)评分和体能状态评分(ZPS法)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和依从率分别是90.0%、95.0%,高于对照组的67.5%、80.0%,提示头皮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有较好疗效,依从性佳。

1.1.2 头针复合疗法 刘鲲[4]观察头皮针结合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的方案,观察组选择复合疗法(常规治疗+头皮针+电针),针刺双侧额旁1线和额中线,斜刺快速刺入,达帽状腱膜下层平行于头皮捻转刺入约1寸,电针以连续波连接额中线和左侧额旁线,时间20min,每周5次,疗程为12周。治疗组PSQⅠ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显著,满意度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皮针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有较好作用。石少红等[5]纳入本院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试验组行经颅超声结合头皮针,百会穴、四神聪针刺方向和督脉循行相逆,达头皮和骨膜间,平刺进针约1寸,留30min,隔10min捻转一次,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休息2天,共12次;对照组仅予经颅超声治疗。试验组PSQⅠ评分和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ⅠHSS)低于对照组,说明经颅超声结合头皮针在改善睡眠质量、神经功能评分方面优于经颅超声,说明经颅超声联合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效。

1.2 眼针 彭静山教授经过长期大量临床观察和实践,其理论日渐完善,此时眼部穴区为八区十三穴。随后经田维柱教授及其他老师的研究,眼部穴区为八区八穴,成为国际统一标准。目与十二经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有紧密联系,眼部可显示身体变化,观察眼部的变化,刺激眼部反应点可以治疗各种疾患。

1.2.1 眼针单一治疗 刘露阳等[6]治疗组3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采取眼针疗法,选取上焦区和心区作为主穴,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安眠、印堂、四神聪等穴,留针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0天,治疗组PSQⅠ总分比对照组低,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6.7%,结论是眼针疗法对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比常规针法更好。李禹瑭等[7]研究眼针和体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的效果,应用眼针疗法的治疗组(42例)主穴为心区、肾区,距眶缘2mm处的穴区内从始点向终点方向刺入,对照组(38例)行体针,选肾俞、心俞、神门、安眠、印堂、照海、申脉、四神聪,均留针20min,共2周。结果治疗组PSQⅠ评分低于对照组,其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5.79%),说明两种针法对失眠均有效,眼针更佳。

1.2.2 眼针复合疗法 罗媛媛等[8]观察眼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分为眼体针组(治疗组)和体针组(对照组),对照组刺百会、神门和三阴交且不行手法,申脉行泻法,照海行补法;治疗组予相同体针加眼针,眼针选双心区和上焦区,眶内缘2mm处的穴区横刺3~5分,留针30min,每个疗程位10天,治疗组PSQⅠ评分较对照组降幅更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强于对照组,论证了眼体针结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高于单用体针。李青等[9]研究门诊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治疗组为归脾汤结合眼针,眼针辨证取穴:心区、上焦区、脾区、中焦区,眶内缘2mm处平刺0.5寸,留针30min;归脾汤每日一剂,分早、中、晚服。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治疗组PSQⅠ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突出。

1.3 耳针 耳与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紧密相关,这是耳针发挥作用的基础。耳作为全息胚,在耳廓可反映整体的生理与病理的变化,通过刺激耳廓的反应点调节脏腑的失衡。研究者为了推广耳针的临床应用,耳针有国际标准方案。

1.3.1 耳针复合疗法 有学者[10-11]观察针刺结合耳针对心肾不交型更年期失眠症的效果,对照组行针刺治疗,选心俞、肾俞、神门、太溪,心俞、肾俞隔10min行泻法,剩余穴位行补法,留针30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取心、肾、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留针30min,两耳轮流针刺。治疗组PSQⅠ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比对照组低,疗效高于对照组,证实针刺结合耳针对心肾不交型更年期失眠症的效果更好。蒋幸丽[12]观察耳针结合辨证施膳对不寐症的作用,对照组行耳针治疗,主穴为心、肾、神门、皮质下,配穴为肝、胆、胰、脾、交感,毫针刺以酸痛麻胀为止,隔10~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辨证施膳:①肝郁化火禁辛辣刺激,清淡食物;②心脾两虚多进补心脾的食物;③痰热内扰清淡食物,多食新鲜蔬果;④心虚胆怯多进甘润补益的食物。两组疗程均为14天,提示耳针结合辨证施膳比单纯耳针疗法治疗不寐症的效果好。

1.4 腹针 薄智云教授偶然发现气海、关元等腹部腧穴的镇痛效果,首次提出了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之后腹针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腹部是脏腑最集中,所过经脉最多的部位,也是全息胚之一,可调节整体的阴阳气血。腹针临床应用最广泛,研究也是最深入的,是文章最多的疗法,具有深浅有度、疼痛较轻、处方基本标准统一的特点。

1.4.1 腹针单一治疗 吕雪玲[13]观察组23例行薄氏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和外陵(双)作为主穴,配气旁(双)、商曲(双)等,心脾两虚型取刺八封区之心区、脾区;心肾不交型刺心区、肾区;脾胃不和型刺八封胃区等,迅速进针,针下有沉紧感,仅捻转,不求针感,留针30~40min,每日1次,每周6天,连续0.5~1个月,对照组23例口服安尔眠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共半个月。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达95.65%,对照组满意度为73.91%。曾欢等[14]随机分组各75例,治疗组取薄氏腹针疗法,主穴为上脘、中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外陵;心脾两虚型配天枢(双);阴虚火旺型深刺阴都(双)和气旁、气穴;心虚胆怯型深刺上风湿点(右);肝郁化火型深刺上风湿点(右)、气旁(双)、气穴;痰热内扰型配天枢、大横,深刺上风湿点(双),少提插捻转;留针30min,前3天每日1次,后隔2天1次,治疗30天。对照组睡前服艾司唑仑片1~2mg,共30天,表明薄氏腹针改善睡眠的作用相当于艾司唑仑,无明显副作用。

1.4.2 腹针联合疗法 李伟[15]选取60例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32例)睡前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mg,每日1次,睡前服用;观察组为相同西药加腹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横(双)、外陵(双)、滑肉门(双)等,进针要轻,仅捻转,平泻平补,留针30min,隔10min行针1次,两组均14天。结果显示,观察组PSQⅠ评分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68.75%。亦有学者证实[16-17],腹针联合中药对围绝经期失眠有改善作用。

1.5 脐针 脐是特殊部位,是神阙穴的位置,唯一可直观看见和摸到的穴位,位于身体的中点,任脉经过,足阳明、足太阳、手太阴、冲脉、督脉等均与脐有着紧密联系。脐是最大的全息元,通过刺激脐壁,达到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1.5.1 脐针单一疗法 赵文麟等[18]观察痰热内扰型失眠,治疗组35例行脐针疗法,按照震、离、坤顺序刺,留针30min,每周休息2天,治疗4周;对照组35例睡前服1~2mg艾司唑仑片,服药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PSQⅠ和中医证候评分降幅较对照组显著,脐针较西药更具优势。

1.5.2 脐针复合疗法 胡来等[19]观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对照组40例常规针刺百会、神门、内关、太溪、太冲和涌泉,出针泻法,治疗组40例采取常规针刺结合脐针,先刺坎位,后离位,两组隔天1次,共12次。结果治疗组PSQⅠ较对照组突出下降,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

1.6 手针 手与经络、气血有着密切联系,手三阴、手三阳经脉的气血会聚在手,经络的循行将手与全身联系起来,脏腑的生理病理信息可在手部有改变,同时手也是全息胚,刺激手部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衡阴阳气血,祛除疾病。王辉等[20]观察手针对急性失眠的效果,治疗组37例取手针心、肾、小肠配神门和百会,辨证补泻,留针期间行针1~2次;对照组37例予佐匹克隆和谷维素。两组治疗20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78.38%,表明手针治疗急性失眠效果更佳。

1.7 腕踝针 腕踝针是在腕部和踝部浅刺,以治疗病痛的一种针刺方法。腕踝针由上海张心曙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在90年代后半段迎来了发展的小高峰,文章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长。腕踝部是经气的起点,针刺腕踝部的反应点,能够激发经络气血、调和脏腑功能,起到治愈疾病的作用。

1.7.1 腕踝针单一疗法 李然等[21]研究腕踝针对失眠的效果,治疗组75例行腕踝针,针刺双侧上1位,斜刺进针,沿上1位纵轴朝向心端进针约20mm,后调节针体的位置,针柄用胶布固定后留置5h,连续治疗18天;对照组75例每天睡前服艾司唑仑片1次,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以患者耐受度为关键,轻度不良反应继续,严重不良反应即刻停药,持续1周,察看药效,好转逐步减量至停药,禁止骤然停药。研究提示,治疗组在有效率、PSQⅠ评分、临床症状、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强于对照组,证明腕踝针疗效优于西药疗效。

1.7.2 腕踝针联合治疗 周礼霞[22]观察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对顽固性失眠的作用,治疗组腕踝针取双侧上1区和上2区,斜刺浅刺至皮下,朝向心脏,留针时间根据患者耐受(6~8h不等),每周休2天;中药处方:酸枣仁15g、黄芩10g、牡蛎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0g、竹茹10g、红花10g、天花粉6g、枳实6g、半夏(法)6g、柴胡6g、甘草(炙)6g、陈皮5g,日二次服。对照组睡前艾司唑仑片1mg,疗程5周。观察组FFS评分和PSQⅠ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腕踝针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更好。

2 总结

纵观近10年微针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概况,微针治疗方案呈多样化,其治疗可单一应用,也可联合体针、中药等其他方法综合运用,达到协同增效、优势互补的目的。笔者在整理文献中发现,微针疗法治疗失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各异,疗效无法比较;②机理不深入,临床疗效观察的研究样本量过小,远期疗效缺乏。未来研究方向:①微针疗法多样,有关手针、脐针等疗法治疗失眠文献较少,可进一步深入挖掘;②建立统一的客观指标,筛选有效改善睡眠的方法,选出优势方案,进一步探讨改善睡眠的机制;③统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扩大样本量,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微针疗法解决了安眠药长期口服带来的肝肾损伤等副作用,同时也缓解了患者对西药减量、停药的心理负担。各学者的临床数据证明微针疗法是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绿色安全疗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头皮针刺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