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探究
—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2022-11-13孟扬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财会学习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基础课程

孟扬 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文件鼓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者要求教育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环境,而要嵌入学习系统中去。《基础会计》既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会计入门的基石,本文探讨的是: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将“以学生为主体”摆在首位,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在中职和高职的第一、第二学期,目前江苏省内开设两个学期,是必修课,周课时约4~6课时。学好《基础会计》课程,可以为后续《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特点

《基础会计》课程的基础二字,包含三层含义: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虽然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整体上偏理论多一点,但是会计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容忽视。

(三)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重内容轻学情

在目前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教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透彻。学生虽然之前没有学习过专业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可以与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联结,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了解学生的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重理论轻实践

长期以来,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础会计》课程的课程性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往往更偏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技能操作。另一方面,后续有专门的课程来进行更多的实训,比如:《会计模拟实习》,因此,《基础会计》课程当中的实践操作容易被忽视。

3.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基础会计》的考核评价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两次考试占据了总评成绩的70%;另一种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没有期中考试。过程考核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且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只有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索、合作,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要求教师当好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为引导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多元混合式教学

(1)线上与线下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在当今的时代,“线上教学”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理论与实践的混合

在《基础会计》中,虽然理论知识为主,但是实践操作不可忽视,实践部分可以与其他交叉学科很好地融合,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因为后续会开设其他的实训课程,而将本课程的实训部分省略掉,应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打好实践基础。可以在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和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加入实践技能操作,为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打下坚守的基础。

(3)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的混合

绝大多数《基础会计》的课堂,以教室为主要场景,教学场景比较单一,在实践操作的部分,也可以让学生在工作场景进行实践操作,并给学生一个身份赋予,例如:出纳、会计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职业意识。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

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激发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同时,在小组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混合,一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以点带面、优良带差,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是学情分析的前提。以中职一年级学生为例:作为中职学生,有些共性特征,他们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愿意交流协作,乐于接受感性、直观的教学方式。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又有个性特征,他们安静、有点害羞、课堂发言不够积极,少数同学对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课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便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这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基于教学内容的设计

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将教学内容吃透,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并恰当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内容当中,还需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课堂当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基于工作任务的设计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有实务操作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会计职业的理解。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并在工作的情境中,感受职业的魅力,体会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案例

下面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高教版第五版)第六章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为例,参考课时为4课时,学习任务为两类:一是对不同采购方式的账务处理,二是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具体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实践操作、质疑拓展、检测评价,其中前三个环节意在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后两个环节意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了解学生的特征与学习起点,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便于教学设计。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进行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情与职教特色,确定教学目标为: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供应过程核算的主要经济业务;②掌握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③培养学生细心、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其中,“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为教学重点;“不同采购方式的具体核算”和“采购费用的分配”为教学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难题、结合本课重点难点,主要采用的教法有: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讨论教学、体验教学。主要采用学法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课前准备,是在线上发放学习任务书,中心任务是让同学们体验采购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体验购物会使人产生快乐的情绪,而在采购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采购工作的流程、参与的人员、涉及的相关票据以及支付方式等。课前,学生还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上发布的微课进行预习。

在上课伊始,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采购经历,同学们热情高涨,讲到了超市现场购物、淘宝先付款后发货、京东货到付款几种采购方式,由学生的采购经验自然过渡到企业的采购,与教学内容对接。请同学们角色扮演,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比较个人购买与企业采购的异同,理解企业采购的工作流程。此时给出讨论1:企业采购阶段需要核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由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的学生代表个别回答。

而后,给出课堂任务,首先学习的是付款同时收料的采购方式,这是最基本的方式。请同学来扮演,展现经济业务,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业务,问题环环紧扣,鼓励学生自己编制会计分录。请学生黑板板演并讲解分析。完成后进行讨论。2:除了这种采购方式,还有其他的采购方式吗?结合自身的采购经验以及小组讨论,学生总结出了还有“先收料后付款”“先付款后收料”两种情况。依次给出这两种情况的实务题,请同学们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黑板板演写出会计分录,再请其他同学来点评。将这笔会计分录的借方、贷方分别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和归纳,强调重点、掌握要点。然后进行课堂讨论3:实务题2和3还有后续业务吗?小组讨论,分组竞赛,讲解后续业务的账务处理。

随后进行的是“实践操作”环节,创设学生见习的工作情境,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进行记账凭证实训,与实际工作对接。学生填制记账凭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随机抽取几张凭证,投影在大屏幕,设计游戏环节“大家来找茬”,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看每张凭证有什么问题?学生热烈讨论,找出问题,并总结了注意事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反思、在错误中学习、渐渐走向正确。纠错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大发感叹,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多么需要细心、严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也进行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渗透。集体纠错告一段落,在小组内部,左右或者对面的同学互换凭证进行审核,进行一对一纠错,同伴学习、互帮互助,不但要能学进去,还要能够讲出来,说给同伴听,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与分组的意义。

在经过充分的练习后,进行“质疑拓展”,这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学习预付账款方式的物资采购业务,任务分为3个步骤,分步骤介绍,便于学生理解。至此,学生已经对不同采购方式的账务处理有了宏观把握,进一步提高任务难度,前面的经济业务,采购成本都是已知条件,现在给出拓展任务,需要自己计算物资采购成本。那么,首先要明确采购成本的构成。给出课堂讨论4:让学生明确物资采购成本的构成内容。随后,给出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先是计算一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接着是计算同时采购两种材料,这两种材料的计量单位一致,然后难度更进一步,购买两种材料,并且两种材料的计量单位不一致,这两题意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分配标准,攻克教学难点。

此时进入“技能竞赛”环节,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组间竞争,比较填制的准确、速度和美观,这比之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互换审核,让同学们互相发现问题,讲出来给对方听,同时加强同学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完成实训后展示成果,每组的展板进行比较,请组长介绍本组的情况,同学们互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范操作的认识。

最终,进入“检测评价”环节,学生进行“线上”检测,选取与本课相关的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又上升到理论学习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本环节,学生可以和企业导师进行线上交流,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采用双导师制进行教学。检测过后,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双导师评价等多元评价,评出课堂“学习之星”和星级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来评价总结本课的收获、不足、努力的方向。

每次课的学习情况,记录在线上平台,这是学生过程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注重学习过程,重视过程评价,夯实基础。课后,利用在线辅导,及时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将“线上教学”使用在课前、课中、课后,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这个教学案例,最大收获是学生参与度高,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问题或者做题演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是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在采购费用的分配中,学生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材料是否能够分配采购费用进行了质疑,当这个问题解决后,学生就更加理解了分配标准。我们一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服务,在本课中,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地发现,并且快乐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本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部分学生需要跟进指导、个性化指导,这也对今后教学改进方面提供了启发: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助手,采用“小先生制”,让“小先生”先学后讲,来指导其他同学。同时,制作更多的微课视频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结语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线上”与“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注重思政引领和理实一体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顺利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基础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