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成本控制研究

2022-11-13莫爱纯东莞鉴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产型精益成本核算

莫爱纯 东莞鉴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引言

精益生产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以及时、准确、高效的生产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为基础,依据客户需求量来制定生产活动,旨在降低生产浪费,减少成本费用,提高生产利润率。精益生产下,企业本身就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来生产,成本控制理念已经被融合其中。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其在材料采购、生产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两个环节也是资源浪费的重灾区。而精益生产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客户订单需求,针对性地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从事前提高资金预算的合理性。同时,通过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利用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将成本控制细化到具体生产环节,减少生产环节的资源浪费,实现精益成本控制,有效地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从而助力生产型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稳健发展。

一、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预算不够精准

精益生产下生产型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以预算为导向的成本控制模式,通过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分解,制定目标成本,再根据事前预算来进行控制。但实践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发成熟,生产型企业即便采用了精益生产模式,但仍然还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尤其是大批的设备优化以及工艺的革新,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投入不多,信息系统不够先进,财务人员还是基于财务数据来进行预算编制,未能充分结合业务情况、市场信息等,实际预算编制较为粗放,分解后的预算成本目标参考价值不高。而且,由于当前市场频繁变动,实际预算成本和目标常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到成本控制效果。

(二)部门缺乏协作

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等各业务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尤其是精益生产下,企业要根据前端客户的需求来决定生产规模,再据此来确定采购订单,各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当前新常态环境下,市场变化莫测,前端客户需求情况并不固定,一旦前端数据发生变动,必须要尽快将信息传递到后面部门,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等,这样才能避免存货堆积。但实践中,企业对精益生产的理解不够到位,精益生产模式下仍然会选择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比如传统的消除库存手段,库管人员通常和其他部门缺乏沟通,加上成本管理理念还较为传统,就会出现管理人员根据“以往经验”来多采购或少采购某种原料,由于精益生产下企业所采购的原料基本是按需采购,任何一种原料的缺少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工,给企业带来损失。传统管理理念下,成本管理一直以来基本都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其他部门人员,甚至是管理者都会主观上将成本管理工作归为财务部门的职责,自身不会主动参与这一过程,企业人员缺乏全过程成本管理意识,只关心自己的业绩,加上财务人员参与业务管理常常是在事后阶段,这也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事后。部门间各自为政,管理者也常忽视部门间的沟通,实践中企业各部门缺乏协作,部分员工只关注自己的业绩问题,不愿意、不主动了解上下环节的任务情况,合作效率较低。

(三)成本核算方式不当

成本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的生命线,需要有侧重的细致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制造业企业优化成本核算、改善成本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建议。如果成本管理活动欠缺总体的、部门的、分级细化的成本控制目标,那么企业成本控制活动的成效必将会大打折扣。精益生产模式下,企业成本核算更为复杂,而多数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后还未及时转换成本核算方式,或者依旧沿用传统成本核算,或者过多借鉴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基于此往往会得出生产率下降或单间成本上升的假象,极大地影响了精益生产在企业中的应用。而且,传统成本核算以事后核算为主,其得出的信息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地反馈生产相关情况,无法满足精益生产的需求。

(四)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

电子技术的革命是以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为主要特征,计算机的运用为现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使一些原本复杂但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办法变得简单。而我国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尚未意识到这些变化,仍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核算办法陈旧,此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需求。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方面,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管理相关财务数据,从而根据财务数据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在成本管控方面,目前一些生产型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核算还沿用了相对传统的方式,部分原始单据还存在人工填写、传递等现象。特别是对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环节较多的企业,一些企业未能使用信息化工具监控成本的发生、归集与分配,更谈不上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成本的分析与动态监控。

二、生产型企业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一)提高成本预算编制科学性,落实全面监管

精益生产模式下,生产型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首先要从事前的成本预算制定来入手,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适当借鉴过往数据,对市场情况、外部环境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判断,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分析和编制预算。同时,健全监管机制,在初期预算目标制定后,动态追踪市场变动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及时识别目标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情况,并制定适宜的措施来纠偏。比如根据原料市场价格的变动、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等重新核算成本,根据新的成本数据调整企业生产预算,以此来重新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保证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二)完善精益化成本管理体系

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加剧,生产型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促进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从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来看,缺乏精益化成本管理体系已经成为阻碍制造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制造型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经营运转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当下自身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建设。首先,要建立成本管理控制小组。借鉴矩阵制的管理模式,贯彻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理念,从产品项目开发、设计到生产再到市场销售等方方面面,做好产品定位,结合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合理约束产品的生产与售后成本,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始终保持在动态化、最优化的水平。其次,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模式。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除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的管控模式外,还要注重各个成本管理细节。例如对于常规性的产品成本控制,应尽量采取标准成本法,科学确定各项生产定额,确保产品从成本阶段就保持了产品的盈利空间与足够的竞争力。最后,要强化成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成立不同的成本中心,强化成本考核,考核必须坚持公开、公正以及公平的原则,尽可能确保量化以及透明化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全员参与,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观念,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

(三)贯彻管理会计理念实现人员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1)重视管理会计对于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要求。从成本管控角度去看待管理会计,不难发现采用管理会计工具,对科学配置内控架构,规范成本核算模式,控制成本支出,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成本管控效果意义重大。为此,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管理,培养人员综合素养,提高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并主动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相关联的其他部门,比如生产部门应及时将订单生产情况反馈给采购部门、业务部门,根据实际生产效率,来合理调整采购频率、订单接单率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将人员绩效和成本控制相挂钩,将成本目标完成率和部门、个人利益相挂钩,通过奖励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人员、惩罚目标未完成的部门和人员来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此来约束和激励人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了调动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时更加认真负责,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素养,将企业的各项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保障企业在市场中平稳发展。

(2)重视管理会计在成本管控中对信息化的要求。随着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对已发生成本因素的重视,还对隐性和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成本信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扩大信息收集范围,以便实现部门间、员工间、数据间成本数据信息共享传递,大大减少成本管控人员的工作量,他们能借助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量化分析,及时发现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

成本管控势必会涉及企业的各个环节,而产生的大量成本信息数据都需要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分析、核算处理,这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大范围深入应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影响日趋加深。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多数生产型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也会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线,将信息系统引入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生产,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误差。不过目前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建设还远远不够,新时期,企业还需要加大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及时更新财务系统,引入市面上功能更强大的系统软件,并结合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管理流程等,对系统程序、功能等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满足作业成本法、精益生产等模式实施的要求。同时,企业也需同步对OA系统、人事系统等软件进行优化,统一各系统数据编码口径、原则等,实现各环节数据的共享,推进业财融合,为企业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撑。由此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联通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等各环节的数据网络,彼此数据可以实时联动,根据客户订单变动及时调整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等。另外,生产型企业也可以联动上下游合作商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彼此进行采购计划、销售情况等的共享,以便企业可以在获得大宗订单时及时和供货商沟通,获得充足的原料供应,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避免因某种原料不够而导致生产受阻,加大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四)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合理应用多种成本管理方式

生产型企业应用精益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低成本来实现高利润,减少或消除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浪费。结合这一理念,应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法更为适合企业需求,生产型企业可以将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管理模式等转换为作业成本法,加大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以作业量、成本作为核算单位,区分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结合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的动态监管数据,来识别是否存在预期成本和目标成本不一致的情况,并从经营、财务角度对各作业业绩进行合理评价,优化企业作业形式,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管控,进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另外,在实践应用中,为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运行,企业应将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目标成本等其他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质量,达到控制和节约成本的预期目标。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渐复杂,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促进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从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来看,成本的粗放式管理已经成为阻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经营运转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当下自身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以促进企业高质量的运转。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去转型、升级,这也使得生产型企业更加重视精益生产模式的应用。不过生产型企业在进行精益生产后,其成本管理模式也应随之进行变革,延续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成本核算方法,都难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精益化。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成本预算编制、成本核算方法、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员管理等多角度来优化和完善自身成本管理体系,满足企业精益生产的需求,进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高效经营。

猜你喜欢

生产型精益成本核算
高校成本核算现状研究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生产型喷墨数字印刷机大盘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