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电影的传播策略探讨
——以《长津湖》系列为例

2022-11-10李冉然

声屏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水门长津湖

□ 李冉然

2021年国庆档最热影片《长津湖》自国庆节上映后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而《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长津湖》的续篇在春节档上映,票房突破40亿元。至此,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组成的系列电影总票房达到近百亿元,累计观影超2亿人次,刷新了中国影史多项纪录。《长津湖》系列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最后扭转战场态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长津湖》系列影片作为近年主旋律电影的代表之作既实现了的商业价值,又成功地传播了主流价值观。

主旋律题材的共情传播

国庆档、春节档的传播仪式。国庆节作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仪式感。百节年为首,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无论是春节还是国庆节都被赋予了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意涵,而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也承载着传递与建构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选择在春节档、国庆档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日益成为民族仪式框架下集节日欢庆娱乐和政治意识价值沁润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正如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具有文化上的共同体意义,对社会关系和情感共同体起着维系的纽带性作用。尤其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国庆节这样的仪式内涵规定性的文化场域中观看《长津湖》这样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并结合当下中美博弈的国际大局势,这种仪式性的电影观看顺应了当下日渐高涨的爱国情怀,完全满足了观众特定时期的精神文化需求。

集体记忆的唤醒和重构。“集体记忆”由哈布赫提出,是指群体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建构的事或物。在当前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集体记忆”得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再现,媒介在其中把关,更以强调或抹除某些细节的方式来重新塑造集体记忆。对于无法经历“过去”的群体成员来说,集体记忆就是其族群认同感的基本来源。抗美援朝战争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仅仅停留在课本,对长津湖战役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感同身受,也很难对抗美援朝精神有深入的理解。而《长津湖》系列电影的上映,将二维的文字具象化为三维的影像,如真实还原了历史上“冰雕连”牺牲的壮烈场面,给予观众极大的震撼,比起文字记载生动的影像更能传递情感。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伍万里在火车上完成入连仪式后,拉开车门映入眼帘的是万丈霞光中壮丽的万里长城,影片中的战士与屏幕外的观众均为眼前所见而震撼,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从影片中的战士传递到屏幕外的观众。电影叙事体现出的震撼人心、悲壮惨烈的情感,在连接观众、制造共情共识的同时也都被纳入到了人们对长津湖战役的集体记忆中。

无论是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前辈还是对其只有文字记忆的年轻人,抗美援朝战争都是中国人民共同的集体记忆,而《长津湖》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在现有的意识形态上重构了观众对历史和民族的记忆,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电影叙事的多元化

宏大的战争场景。20世纪80年代,“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出现并在90年代形成创作热潮,并随着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商业化、市场化的特点,主旋律电影除了商业属性以外更是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所以更加追求立场鲜明的主题,激扬奋进的情感,阔大宏伟的场景,于是宏大叙事便成为主旋律电影最常见的叙事风格。

《长津湖》系列电影作为一部革命战争片,战争场景自然是这两部影片的重头戏。在两部影片中,无论是大规模的激战场面还是近距离的战斗细节都有着精巧的设计,各种镜头的切换、流畅的剪辑手法使观众身临其境。影片中飞机、坦克、大炮、手榴弹、炸药包、枪械等各种兵器层出不穷,生动地呈现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战斗场面,给予观众极致的观影体验。《长津湖》试图全景式展现整个战役,片中除了仁川登陆、兴南港撤退、乱石滩轰炸、半山民宅遭遇战等大量惊险刺激的战斗大场面,还有空战、陆战、机枪对战、近身肉搏等动作场面。与《长津湖》相比,《水门桥》中的战斗场面要更激烈,战斗规模要更盛大,七连战士面对美军各种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三炸水门桥的场面震撼人心。这些宏大的战争场景一方面尽可能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战争中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也给予了观众直接的视觉刺激。观众在电影激烈的打斗场面中,对战争的残酷、中国军人的意志以及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鲜活的群体形象。除了大量的战争场景的还原,《长津湖》系列电影之所以能打动观众的原因还在于影片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形象,将宏大战争聚焦微观群像,通过散点叙事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感动。

两部影片在有限的篇幅内将七连战士的个人故事以及鲜明的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用小本记下七连677名战士的名字,孝家忠国的伍千里,从叛逆少年步步成长为革命战士的伍万里,再次入伍且时刻揣着女儿相片的指导员梅生,经验丰富爱插科打诨的“雷爹”雷雎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战斗任务做部署的“打不死的英雄”谈子为……他们并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梅生在最后一次炸水门桥的行动中,嘴里衔着女儿的照片,开着履带车冲向了敌军的坦克,生命的最后一刻,梅生在火光中看到的是微笑的女儿和与他依依惜别的妻子。他是坚强的战士,也是期待和妻女见面的丈夫与父亲。雷睢生在牺牲时的两句台词“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更是让所有观众动容,极具生活化的台词替代生硬的喊口号更能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共情。人物的立体感与场景之间的相互勾连,使得观众更能切身体会人物的挣扎与痛苦,从而加深了观众的沉浸式观感。

电影中呈现最为完整也最打动人的是伍千里和伍万里这两兄弟的故事线,一开始伍万里对伍千里并不服气,刚入七连时他在火车上被其他人“欺负”,伍千里不但不替他出头还把他训了一顿,血气方刚的伍万里直接撂下一句“老子不干了”,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牺牲,伍万里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明白兄长的良苦用心,在一次次战斗与牺牲中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影片中多处出现了表现其兄弟情的场景,《长津湖》中伍千里从战场返乡将伍万里捏成“包子脸”。这一幕在《水门桥》中再度出现,伍千里将重任交付给伍万里时他再次笑着将伍万里捏成“包子脸”。《长津湖》一开头,伍千里抱着他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盒坐在回家的车上,而《水门桥》中伍万里似乎也在重走当初伍千里的路,影片最后他抓了一把战场上的土壤,也把哥哥伍千里的“骨灰”带回了家。这些重复出现的相似的镜头,相同的动作却已经物是人非,将兄弟间的情谊、战争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深刻的场景记忆点。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环境中,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了媒体抢夺的对象,《长津湖》系列在整体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影片中一些使人们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助推了影片的传播和口碑的发酵。

《长津湖》中志愿军在白雪皑皑的伏击地中几人分食的冻土豆与美军庆祝感恩节时摆满的火鸡、披萨形成鲜明了对比,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即使被冻成冰雕依旧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的“冰雕连”,都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度。《水门桥》中七连战士用血肉之躯扛到最后一刻,冰冷的数字具象化为了每个战士的高光时刻,最后伍万里高喊的那句“七连全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更是引得无数人热泪盈眶。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的相关话题在网民的讨论以及全媒体的助推下不断引发“二次传播”,将电影的传播力引伸到了网络空间之中。比如女孩看完长津湖回家尝冻土豆、长津湖3个冰雕连仅2人生还、水门桥决战后的七连合照等相关微博话题均有超过2亿的阅读量,其相关话题在抖音上同样拥有很高的播放量。人们在观影后迫不及待地将电影中深刻的场景以及内心强烈的感受分享出来,以形成对于社会的归属感和对他人的联系感,这也使得网络空间中针对长津湖战役的讨论更加热烈。故事与现实交织带来强大的传播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影片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

网络宣传打造超高热度

全平台宣传助力网络热度攀升。作为献礼国庆档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主旋律电影,《长津湖》在上映前期就已经积攒了一定的流量基础,电影上映前后网民活跃度高、互动性强的社交网络平台都发挥了较大的宣传报道及话题聚合讨论作用。

首先,2021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在缅怀先辈、铭记历史的感召氛围下,网络舆论场中自发升起致敬英雄的崇高之情。在此舆论氛围之下,微博话题长津湖主创祭拜抗美援朝烈士、抗美援朝老兵观看《长津湖》等网络话题为电影宣传带来了大量热度。其次,其他平台如抖音短视频平台在其中传播了相关主创人员花絮及视频片段,也贡献了大量电影热度。另外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大量资讯平台中的文章也在传播中起到了广泛宣传效果。如微信公众号发文《棉衣,棉衣!长津湖之战志愿军为什么没有?》在平台传播1200余次。从社交平台到视频网站,《长津湖》的全平台宣传不断扩大其受众覆盖面,网络讨论度居高不下。

而《水门桥》作为《长津湖》的续作,两部电影上映的间隔时间也只有短短半年,《长津湖》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后不断扩大影响力。在“长津湖效应”下,七连战士的命运始终牵动着所有看过《长津湖》的观众的心,在前作高票房、高口碑的号召下,《水门桥》自带超高的关注度,再加上春节档前后各大媒体网站对春节档电影的盘点、票房预测等等都再次助推其热度不断攀升。

粉丝群体自发传播增大电影声量。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技术促进了粉丝社群的形成和发展,粉丝个体或群体出于对某个对象过度的崇拜或追捧而对其进行过度消费或无偿付出劳动和时间。而《长津湖》系列电影的主演之一易烊千玺作为近年备受关注的人气偶像,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根据百星奇影视大数据智能推荐系统的统计数据,易烊千玺对《长津湖》网络传播的贡献度最高,为47.7%;其次是吴京,贡献度为30.6%;其余主演的贡献度集中在8%-15%之间。2021微博娱乐白皮书统计易烊千玺个人助力《长津湖》声量占比高达55%。由此可见,作为《长津湖》主演之一的易烊千玺,是该影片传播的绝对主力,他在微博平台的粉丝数量接近9000万,拥有一批组织化的粉丝群体自发为电影进行宣传。2021年9月30日13时26分,易烊千玺发布一条《长津湖》上映微博,截至10月8日,该条微博转发数、点赞数均超过百万,评论数超过26万,传播人次超过200万,同时微博话题“易烊千玺电影长津湖”的阅读量也超过了100亿,形成了超前规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语

《长津湖》系列电影将历史时代背景和当下受众心理需求相结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能够实现党史教育与市场效益的双赢,除了其影片质量过硬,还熟练把握和运用了传播学规律。新闻传播学中的如“集体记忆”“二级传播”“互动仪式链”等多种理论都对电影宣传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影片,主旋律电影要承担起提升国家认同感、凝聚民族价值共识的责任。在全媒体的大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一方面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吸纳新的技术和技巧,不断创新文本内容,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传播规律,不断扩大其传播效果,拓宽主旋律价值观的传播覆盖范围,从而释放主旋律电影的价值魅力,不断推进主旋律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水门长津湖
英雄群像、历史真实与“出圈”营销——多方位解析《长津湖之水门桥》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The Review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长津湖》观后感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至贞碧血沃青松——电影《长津湖》观后
过水门